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魏晉士風世說新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魏晉時期是我國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王朝更迭,戰亂頻繁,生活不安定。相比之下政治環境就比較寬松,這一時期思想自由解放。
一
劉大杰先生在《魏晉思想論》里說:“在中國政治史上,魏晉時代無疑是黑暗的,但在思想史上,卻有它特殊的意義和價值。魏晉人無不充滿著強烈的個人浪漫主義的精神。他們在那種動蕩不安的社會政治環境里。從過去那種倫理道德和傳統思想里解放出來,無論對宇宙,政治,人生或藝術都持有大膽獨立的見解。”所有這些我們可以通過《世說新語》來感受歷史書里所無法展示的魏晉士人的生活氣息,領略他們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及其追求自由生命的風范。
二
《世說新語》的作者劉義慶乃宋武帝劉裕之侄,封為臨川王。劉宋宗室起于寒門庶組,宗室子弟中人才俊杰極少,而劉義慶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劉義慶為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藝,文辭雖不多,然足為宗室之表。……召集文學之士,遠近必至”(《宋書·劉道規傳》)。世人之所重,雖帝王亦不能免于俗。但是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有“漢末士流,已重品目,聲名成毀,絕于片言,魏晉以來,乃彌以標格語言相尚,惟吐屬則流于玄虛,舉止則為疏放……世之所尚,因有撰集,或者掇拾舊聞,或者記述近事,雖不過殘叢小語,而具為人間諺語,遂脫志怪之牢籠”。此類逸事小說在當時頗受社會重視,一些世族子弟想要取得名聲仕進,必須學習名士言談風度,而《世說新語》之類的書籍則成了最好的“教科書”。《世說新語》可以說是我國小說史上一個里程碑,它集魏晉以來逸事小說之大成。
三
《世說新語》作為六朝逸事小說的代表作,是一部記載漢末、三國至兩晉時期士族階層的言行風貌和逸事瑣語的優秀的文學作品,所記大多是傳聞、逸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前21門屬褒獎一類,后15門屬貶斥類。全書主要記錄士族階層的清淡、品德、交游、為政、棲逸等種種活動及他們的瀟灑、任誕、簡傲、放曠等種種性格和人生追求,是魏晉名士和魏晉風度的傳神寫照。此書不僅保留了大量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珍貴資料,而且語言簡練、文字生動鮮活,又是一部文學價值極高的古典名著。自問世以來,便得到歷代文士階層的喜愛和重視,至今仍在海內外廣為流傳。劉義慶也因為此書而名垂千古。
四
我們非常熟悉的“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嵇康儀表堂堂,才華橫溢。《晉書》載:“嵇康,字叔夜,譙國铚人也。其先姓奚,會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側,因而命氏。兄喜,有當世才,歷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恬靜寡欲,含垢匿瑕,寬簡有大量。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莊》。”在《世說新語》中記載了兩則時人對他的評語: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最有說服力的故事是,一次他去森林里采藥,竟被樵夫誤以為仙人下凡,其風姿可窺一斑。他死了多年后,他的兒子嵇紹始到首都洛陽,有人對王戎說:“昨于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如野鶴之在雞群。”王戎回答:“君復未見其父耳。”由此可推想嵇康之風度儀態,推想那個時代士人之風度,追求高品質審美的時代特點。
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中指出:“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上極自由、極解放、最高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世說新語》中士人的生活、氣質、才情從各個角度反映了魏晉士人特有的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