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圖書館兒童文學閱讀指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兒童文學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精神食糧。然而,當下兒童文學閱讀往往不為家長和教師所重視。本文依托問卷調查,對兒童文學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闡述公共圖書館開展兒童文學閱讀活動的優勢,探討了公共圖書館兒童文學閱讀指導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兒童文學;閱讀;指導策略
1引言
美國伊利諾斯州立大學教授、兒童閱讀研究名著《鏡子與永無島:拉康、欲望及兒童文學中的主體》的作者凱倫•波茨說:“我們童年期所接觸的文學應被視為塑造主體的關鍵。”童年期文學以7-12歲兒童為受眾主體,是兒童文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在激發兒童想象、發展兒童心智的同時,為他們提供體驗與構建自我的可能性,并長久地融入其心靈成長的版圖之中。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兒童文學是開展兒童閱讀活動最寶貴的資源和載體。有效開展兒童文學閱讀指導對提升兒童閱讀能力和品質、塑造情趣高尚的兒童讀者具有重要意義。
2當下兒童文學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為深入了解兒童的閱讀心理,筆者編制了《小學生兒童文學閱讀現狀調查》問卷,來自無錫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以及5所學校和8個社區的共400名7-12歲小學生參與調查,最終獲得376個有效樣本。調查結果如下:
2.1兒童文學素養較低
目前,小學生對兒童文學的閱讀往往處于盲目的狀態。在小學生中對于兒童文學概念的認識一知半解的比例較高,不知道甚至從未聽說的占有相當的比例,能夠正確理解兒童文學概念的兒童僅占23.7%。由于兒童文學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兒童對大量經典兒童文學名著相當陌生,造成兒童文學素養普遍偏低。當要求被調查者列舉印象比較深刻的兒童文學作家時,結果非常令人擔憂,兒童所知道的不是婦孺皆知的格林兄弟、安徒生,就是近年來的暢銷書作家鄭淵潔、曹文軒、楊紅櫻,許多經典的中外兒童文學作家、作品根本沒有進入他們的閱讀視野之中。
2.2兒童文學閱讀動機不高
發現自身的閱讀興趣是閱讀中最重要的環節。對“你最喜歡的閱讀類型”的調查結果顯示(本題為多項選擇題),有近半數的小學生選擇了卡通漫畫類讀物,選擇學習輔導書的占比40.1%,選擇益智游戲的占比20.5%,喜歡兒童文學的小學生僅占34.8%。小學生并沒有對兒童文學表現出特別的關注與喜愛。對“閱讀兒童文學的動機”的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小學生認為能獲得閱讀樂趣,讓人放松。兒童對卡通漫畫類圖書的偏好,恰好是他們希望通過看書獲得放松這一首要動機的直觀表現。學校和家庭往往要求孩子閱讀富有“教育意義”或“對學習有幫助”的讀物,強調兒童在識字閱讀方面的準確率,卻忽視了他們在心靈、人格、情感和態度等方面的發展需要。由于不了解孩子的天性,老師和家長自身對于閱讀過于狹隘的理解勢必讓兒童產生抵觸情緒,甚至遠離書本、遠離圖書館。
2.3閱讀選擇能力欠缺
兒童的閱讀選擇能力往往決定其閱讀品位的高低。對于在閱讀兒童文學中遇到的困難,“不知道如何選擇好書”的兒童占比高達67.5%。在兒童文學閱讀過程中,兒童無法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讀的書,他們對書籍的判斷、選擇能力較差。而在少兒讀物出版迅猛發展、童書資源呈現爆發式增長的今天,對自身閱讀興趣的茫然以及對兒童文學作品的生疏,使得兒童面對繁冗的書籍往往無所適從,甚至害怕做出選擇,導致他們不愿意走進圖書館,或者只有在老師或家長要求閱讀某本書時才不得不讀。
3公共圖書館助力兒童文學閱讀的優勢
3.1具有吸引力的閱讀空間
作為兒童最重要的課外閱讀場所之一,公共圖書館為兒童創設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成為吸引兒童讀者走進圖書館,激發閱讀興趣的重要一環。公共圖書館的兒童空間設計著眼于兒童生理與心理的特點,跳躍的色彩、活潑的裝飾、充足的光線……富有趣味的環境讓兒童產生愉悅的心理感受。在功能布局上,根據不同年齡階段進行劃區,以滿足不同服務對象的閱讀需求。同時,公共圖書館注重圖書陳列對兒童閱讀行為、閱讀體驗所產生的影響。通過對圖書的精心陳列與擺放,讓兒童感到閱讀是積極的、受到鼓勵的行為。圖書館充分利用書架的上層空間,盡可能多地展示圖書封面,大大增加了圖書對兒童的吸引力。還有很多圖書館別出心裁地將兒童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以卡通形象付諸于各空間元素中,讓圖書館充滿童話色彩,易于激起兒童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使他們在閱讀中對圖書產生親切感和熟悉感。
3.2豐富的兒童文學資源
在學校教育中,兒童的閱讀對象是語文書,即單篇課文。課堂上對篇、章、句的學習為兒童進入社會提供最基礎的知識儲備和學習方法。但是,被編入教材和課外補充讀物的兒童文學作品數量畢竟十分有限,閱讀資源的匱乏使得孩子們的閱讀視野變得非常狹窄。兒童的理解力、閱讀興趣、審美趣味在零敲碎打的閱讀中難以得到提高。公共圖書館擁有浩如煙海的中外兒童文學作品,保證了兒童可以免費獲得更多的優秀閱讀文本。同時,身處圖書館的兒童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以自己的方式閱讀某本書籍,通過自發性的探索達到發現自身閱讀興趣的目的。這樣的閱讀行為在嚴格的課堂教學程序中是無法實現的,而這恰恰對于培養兒童的閱讀辨識力、發展兒童的書籍選擇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3.3多元化的閱讀活動
過于標準化的閱讀課堂教育要求每個學生都讀相同的書上相同的課,兒童對文本的理解方式受制于處于權威地位的教師,兒童只能接受一種一統化的文本意義的解讀,無法與文本進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動。交流是閱讀的最重要價值所在。每一個讀者都希望在現實中與他人交流閱讀的樂趣。圖書館在開展各種與兒童文學有關的閱讀活動時,作為參與者的兒童在年齡、性格、愛好、能力等各方面不盡相同,通過參與討論、表演、游戲等方式,可發揮他們作為認知主體的作用,得出對于文本各自不同的理解與體驗。這種以個體差異性為前提的交流頻率越高,越能促進兒童對文本的積極思考,從中拓展自己的閱讀經驗。此外,公共圖書館舉辦的讀書征文、閱讀講座、親子活動等能夠使兒童以多種方式體驗閱讀的樂趣,并在閱讀之外增加新的學習與互動的機會。
3.4協助兒童閱讀的圖書館員
除了家長、教師之外,圖書館員是兒童文學閱讀活動最重要的協助者。圖書館溫馨舒適的環境讓館員與小讀者更容易處于一種平等的地位,這使得館員在協助兒童閱讀的過程中擁有相對較高的自由度,能夠成功地把文學閱讀變成可以交流和溝通的行為。語文課堂教學往往將文本意義完美地呈現在兒童面前,兒童處于亦步亦趨的接受狀態。而館員能夠在與兒童共讀文學文本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兒童對話,并鼓勵兒童之間開展討論。館員通過有目的的提問,觸發兒童展開自由的想象,幫助兒童在傾聽、表達和交流中一點一滴地獲得文學的意味和樂趣。在這種平等互動的情景下,兒童能感受到與來自成人的文學回應的交匯,讓兒童知道閱讀能打開如此有趣的經驗大門,使其參與閱讀的興趣更加濃厚。
4公共圖書館兒童文學閱讀指導策略
4.1把握文本選擇方向,遵循兒童成長心理
小學階段的兒童尚處于“具體運算階段”,他們已經能“了解到由其他人擔任的不同角色,而且也日漸清晰地知道他是個有自己的需要、欲望、活動與目標的獨立的人?!彼麄兊拈喿x心理呈現出表現自我、釋放自我的需要,傾向于借助幻想世界里的恣意漫游體驗心靈的暢達愉悅,獲得精神的滿足和補償。兒童文學評論家劉緒源先生在《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一書中將兒童文學分為“愛的母題”“頑童的母題”“自然的母題”。其中,“頑童的母題”體現著兒童在審視自己的世界與成人世界時無拘無束的眼光,它的審美特征表現為“在意外的認同中獲得審美的狂喜。它總能讓人感到一種意外的興奮……它總要打破一些書寫的框框,沖決一些習以為常的束縛,使你感到突如其來的痛快淋漓?!币越浀鋬和膶W作品《地板下的小人》為例,該作品塑造了一個和家庭對立的“膽大妄為”的兒童形象———阿麗埃蒂。她是住在小男孩家里的地板下只有一個拇指大的小人,她不喜歡做乖乖女,不聽父母勸告,一心想走進人類的世界和人類交朋友。她的所作所為讓父母整天擔驚受怕。但是,閱讀這本書的兒童卻為她喝彩,視她如知己,喜歡她帶領著自己逃離故事之外的這個充滿條條框框的現實世界。書中的想象是現實世界在另一個空間的延伸,是兒童生命里可能存在的一種真實。兒童在這個神奇曼妙的想象世界中與主人公一同體驗險象環生的生存環境,一起感受主人公機智樂觀心態帶來的心靈成長。當所選讀的作品符合兒童的審美需求,兒童會很容易走進作品,并領會到文學作品中生動有趣的形象與引人入勝的情節背后引發人們思考的更深刻的內容,如人與世界萬物的關系、生命存在的意義等。如果以此文本作為范例,引導兒童閱讀更多的兒童文學作品,那么兒童會不斷積累文學形象所具有的審美屬性,從而實現文學作品對兒童的感染、引領與提升。
4.2運用講述技巧,以故事拓展閱讀故事講述
作為閱讀活動的主要環節,是文本呈現、分析的階段。以故事為依托,把故事情境帶到閱讀活動中,使兒童把自己的生活與故事情節相結合,尋找二者的契合點,能讓他們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同時,故事文本具有較強的連貫性,引導兒童從整體的視角去理解其中的含義,有利于培養兒童整本書閱讀的習慣。以《地板下的小人》為例,在兒童與故事相遇的初始階段,首先應引導兒童觀察書名、封面、封底,讓兒童大膽猜測作品的內容,引起兒童對整本書的期待,再通過閱讀目錄以及各章標題,讓兒童整體性地感知該作品的全貌。第二階段,通過分析主人公阿麗埃蒂“離家—回歸”這一兒童文學經典故事模式,理清故事的發展脈絡以及線索,并以“從小人看人類”和“從人類看小人”兩個視角對比等方式,揭示人物形象的不同性格,加深兒童對故事及其呈現主題的理解。同時,選擇趣味盎然的“小人”日常生活片段進行精讀,通過對細節有聲有色的講述,將兒童引入故事的氛圍和場景中,使兒童在精彩片斷的引領下萌發急于閱讀的意愿。最后,有目的地向兒童提出問題:“管家德賴弗太太發現了小人一家,她將如何對待小人?”“小人最終有沒有逃脫人類的追捕?”通過設置故事懸念,讓兒童大膽猜想、推斷故事的未來走向,在激活兒童發散性思維的同時,促使兒童以主動的姿態投入到閱讀活動中。
4.3開展閱讀討論,激發兒童審美體驗
文學作品具有無限生成性的意義闡釋空間,遠遠超出了僅僅閱讀的層面。這種審美式閱讀更加注重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被激發出來的閱讀體驗、情感和感受?!皟和x者的情感和認知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的閱讀更多是一種感性的‘參與’‘親歷時’閱讀?!痹陂喿x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組織形式多樣的討論,引導兒童展開豐富想象,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不僅有益于提高兒童的閱讀能力,而且能夠促進兒童心智的全面發展。以羅爾德•達爾所著《查理與巧克力工廠》一書為例,巧克力工廠的主人威利•旺卡是一位偉大的巧克力發明人和制造商,經營著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廠。他曾為印度王子建造了一座巧克力宮殿。作品中對巧克力宮殿的描寫趣味盎然、活靈活現,顛覆了現實世界的規則和邏輯,充盈其中的幻想激發了兒童以嶄新的視角認識事物。此時,可以依次提出以下問題:“你們喜歡住在巧克力宮殿嗎?”“天氣炎熱和下雨天,巧克力宮殿會怎么樣?”“有什么辦法讓巧克力宮殿保存得更長久?”此類開放性的問題涉及到兒童最感興趣的主題,為兒童整理內心體驗、傾訴自己想要表達的想法打開了想象和討論的空間。經過與他人的討論,兒童的精神世界、生活經驗會與所閱讀的作品建立有效聯系,從而獲得真正屬于自己的理解。正如當代英國廣受歡迎的著名兒童文學家、世界知名的兒童閱讀推廣大使、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艾登•錢伯斯所說:“在閱讀討論的活動中,雖說每個人的意見都彌足珍貴,但經過集體所理解的文本,多半要比個人的詮釋來得復雜且深刻。”
4.4打造文學閱讀環境,發揮圖書館員創造力
圖書館員積極開展閱讀活動,在推動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同時,也是對自身業務能力的鍛煉和提升。首先,館員是閱讀活動的設計、組織者。每場閱讀活動均應以責任到人的方式保證活動的開展。從對外溝通聯絡到活動的具體策劃、實施,均由館員承擔和完成,促使館員的組織策劃、人際交往、語言表達等能力得到鍛煉。其次,館員是兒童不可多得的閱讀陪伴者、協助者。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兒童期是“一個充滿了焦慮感、壓抑感的困惑時期。兒童與環境的最大沖突就是發現了自己面對成人世界的無力和軟弱。”[兒童從邁進校園的第一天起,幾乎所有的活動都被納入到成人嚴密的監視之中,兒童閱讀這一最為個性化的行為也難逃家長、教師的管束。雖然館員在面對兒童讀者時同樣要擔起教育職責,但是館員能在一個相對輕松的氛圍中為兒童打造一個非功利化的閱讀環境,以平等的姿態與兒童共同閱讀充滿想象、幽默、美感的文學作品,激發他們的生機和活力。館員要扮演好閱讀協助者的角色,熱愛兒童文學是首要條件。館員為兒童推薦什么樣的作品,對兒童讀者的閱讀品位將產生直接的影響。館員通過大量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體味兒童文學對于人生的價值,加深心靈深處對兒童和兒童文學的認同感,自覺地走近兒童文學,才能為兒童挑選出更優質的童書,對兒童的閱讀做出更出色的引導,提升兒童的閱讀質量。同時,館員應不斷學習,充分發揮主動性,掌握兒童文學、兒童心理學、閱讀理論、兒童出版物等相關知識,關注出版機構和兒童閱讀推廣機構提供的閱讀資訊,使自己成為“有協助能力的大人”。
5結語
古羅馬教育家普魯塔克說:“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惫矆D書館肩負著推動兒童閱讀的神圣使命,亟待以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點燃兒童心靈的火種。但是,兒童深入理解文學作品并回應文學作品的能力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這就需要發揮館員的力量,關注兒童閱讀品質的提升,充分了解兒童與文學互動的樂趣,借助閱讀討論等方式,幫助兒童發掘持續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成為終生的愛書人。
參考文獻:
[1][美]凱倫•波茨.鏡子與永無島:拉康、欲望及兒童文學中的主體[M].趙萍,譯.合肥: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0:4.
[2][美]霍華德•加登納.智能的結構[M].沈致隆,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91.
[3]劉緒源.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6.
[4]李學斌.兒童文學與游戲精神[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1.
[5][英]艾登•錢伯斯.說來聽聽:兒童、閱讀與討論[M].蔡宜容,譯.臺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2001:61.
[6]馬力.論兒童圖書館在兒童閱讀推廣中的作用[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1):100-102.
作者:曾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