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新時代大學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探究范文

新時代大學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探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時代大學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時代大學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探究

【摘要】黨的向世人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這意味著我國大學也進入了新時代。要提升大學文化實力,一是要科學理解大學文化軟實力的內涵;二是準確把握新時代大學文化軟實力的基本特征;三是在新時代提升大學文化軟實力要做到“五個堅持”。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文化軟實力;提升;思考

在黨的報告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1]黨的精神為大學文化軟實力的的建設與發展指明了航向,為大學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證。

一、對大學文化軟實力的科學理解

如何理解大學文化軟實力?這要從大學職能的產生說起。德國教育家洪堡提出,教學是學校的首要職能,教學是大學的中心工作,其它工作都要為教學服務。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教學內涵拓展,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需要認真分析加以研究,于是大學的第二大職能——科學研究產生了。這兩大職能產生,使德國大學教育走在了世界前列。在美國大學教育的實踐中,地方大學,社區大學產生了,大學為經濟服務,為社區服務職能也隨之產生。大學三大職能的產生,極大地推動了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當人類進入新世紀,科技突飛猛進,文化不斷發展,大學文化軟實力彰顯出來,大學第四大職能——大學文化引領的職能逐漸展現出來。人人向往大學,文化人、大學人受到尊重,大學的地位、功能、作用和職能更加突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傳承、科技創新,與大學的發展更加密不可分,這就是大學文化軟實力具體的體現。大學四大職能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也是大學文化軟實力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大學文化軟實力不是抽象空洞的,是真實而具體的。大學文化軟實力一般是指大學廣大教職員工在長期實施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引領文化的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凝聚師生,影響社會核心價值觀和理念,引領時代的大學精神之力。大學文化軟實力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否強大的重要動力和基礎。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否強大,與大學文化軟實力的強弱密切相關,不可分割。

二、新時代大學文化軟實力的基本特征

(一)學術性和應用性

在報告中對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和趨勢進行了科學判斷和分析,提出了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水平的總體戰略目標,為我國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為新時代提升大學文化軟實力指明了前進方向。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我國“雙一流”高校名單,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2]。我國高校有2600多所,能進入“雙一流”之列的大多是學術研究型高校。無論是學術型還是應用型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應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里施展才華,為我國社會進步、文化發展、科技創新作出自己的貢獻。這種知識、文化、能力為社會所用的情況,反映出我國大學文化軟實力的學術性和應用性。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聯合發文,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的決策部署,推動了高校的轉型發展。這種轉型,是使大學更適應經濟全球化,適應現代化,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需求,適應地方經濟和區城經濟發展需要的重要舉措,大學文化軟實力的基本特征亦在轉型中得以彰顯。

(二)傳承性和持續性

國內外知名學府都具有傳承性和持續性的基本特征。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這個過程是一個長期積累和沉淀的過程。人們常說千年學府,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性。沒有對文化的傳承,可持續性發展就無從談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無論是學術型大學還是應用型大學,都應依據新時代主要矛盾變化發展的需要,準確定位,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辦出特色,辦出品牌學科和品牌專業,把我國大學辦成人民滿意的大學,從而不斷提升大學自身的文化軟實力。

(三)協同性和創新性

大學之間各自都有優勢和長處,都有自身的短板,因此,大學之間要互補和整合,這種互補和整合的過程就具有協同性和創新性。這既有大學之間的協同性和創新性,也有大學與社會、企業、科研單位之間的協同和創新。大學離不開社會,同樣社會也需要大學。大學應根據自身實力準確定位,科學協同,整體把握,通過協同與創新,將自身積淀的文化成果、精神產品、科學技術等辦學成果及時傳遞出去,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大學文化軟實力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更是未來的。大學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文化。大學生思想活躍、勇于創新、不斷開拓、富于科學的批判精神,大學文化軟實力處于整個社會文化創新的核心區,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具有發動機的地位和作用,引領著時代的思想進步和理論創新。”[3]

三、新時代提升大學文化軟實力要做到“五個堅持”

1.新時代要堅持繼承和弘揚“兩個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傳統:這是大學文化軟實力的方向。兩個老祖宗,一是中華五千多年的優秀傳統文化,這是提升大學文化軟實力的根基;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先進思想,這是提升大學文化軟實力的價值導向。中華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博大精深,包括如熱愛祖國的民族精神,自力更生的自強精神,勤勞勇敢的奮斗精神,仁義禮智信的和諧精神,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團結互助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尊老愛幼的孝道精神,扶正驅邪的正義精神等豐富內容[4]。俄國1917年10月革命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人開始重新思考,反復比較,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先進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人敢于擔當,把繼承與創新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土地上扎根,開花結果,在實踐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即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有了這兩大理論成果的指導,中華民族真正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在新時代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繼承下去,發揚光大,大學要承擔這個責任和使命,確保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向。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發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從那時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動我國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東方。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和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高校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主陣地、主戰場,應自覺擔當起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踐行者的責任,自覺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新時代新征程的價值導向,建設具有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把民族傳統、民族文化與當今社會的改革精神、時代精神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大學文化軟實力。

2.新時代要堅持不斷提升大學精神文化:這是大學文化軟實力的靈魂。大學精神文化是大學文化軟實力的核心要素,彰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知識精英群體的共同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精神風貌,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前瞻性發展。”[5]新時代大學文化建設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提高大學文化品位、增進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反映校園時代風貌和時代精神。一方面,大學精神文化建構不是等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靠一代代大學人接力凝結而成。另一方面,大學精神文化不是自吹的,要社會認同。大學文化軟實力產生出巨大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人們從內心上信服,追隨大學,向往大學。堅持繼承和弘揚大學精神文化應遵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準確把握大學的辦學定位、辦學特色、品牌形象、歷史文化傳統等;整體考慮大學精神、校園文化、學校品牌、校風學風、校訓、校歌、校徽等,塑造中國大學特色鮮明的精神文化。

3.新時代要堅持不斷提升大學物質文化:這是大學文化軟實力的重點。大學精神文化是內在的,大學物質文化是外在的,大學物質文化是大學軟實力的具體體現,也稱大學的“硬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求大學物質文化與新時代相適應,構建安定和諧美麗的大學校園環境,這是大學物質文化的基礎。一方面,要為廣大師生提供優美的大學校園環境,加強校園的硬件環境建設,如建筑整體布局合理、道路規劃方便科學、體育場地設施配套、圖書館功能多元、實驗大樓設備先進、學生食堂安全衛生、學生宿舍宜居和諧、教學生活等輔助用房方便高效等等。另一方面,要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環境育人的作用,讓校園景觀“活起來”,使每一位大學人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不知不覺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大學既要有大樓,又要有大師,還要有大學生,三者相互聯系,良性互動,缺一不可。只有三者聯動,才能使大學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不斷提升。

4.新時代要堅持不斷提升大學制度文化:這是大學文化軟實力的根本。大學制度文化是保證大學管理科學、規范有序、安全高效的前提和保障。在新時代要不斷提升大學制度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辦好人民滿意大學的客觀要求。因為,制度文化建設更帶有全局性、根本性。一方面,大學制度文化體現社會主義國家辦學指導思想,體現黨的教育方針、辦學方向和辦學目標。另一方面,大學制度文化確保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方面相互協調、良性運行。大學制度文化是多方面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制訂必須服務大學基本職能,服務教學、科研,服務廣大師生員工,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必須是民主的、科學的、規范的、系統的、高效的。大學制度文化應與自身的精神文化相契合,只有把二者統一起來,才能實現思想理念與規章制度和諧相處,才能發揮大學文化軟實力的整體功效,才能使制度文化發揮保障作用。各項大學制度不能存在內部制度沖突,相互抵消,那就會削弱大學整體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大學制度文化是一個整體系統工程,包括招生制度、教學制度、科研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服務制度、實踐制度、網絡制度、創新創業制度等。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規章制度,才確保了現代大學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運行。建立一個穩定和諧的大學制度文化系統,將使我國大學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

5.新時代要堅持不斷提升大學行為文化:這是提升大學文化軟實力的關鍵和落腳點。大學行為文化是衡量一個國家文化水平的重要尺度和標桿。大學行為文化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文化素質最高群體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姿態,直接關系到中國的對外形象和國際影響。行為文化體現在師生的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學習、生活、實踐等行為之中,發揮著教育引導和行為示范的作用。新時代大學行為文化對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道德情感、文明素養、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文化氛圍,樹立新時代大學生良好形象具有重要實踐價值。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應創新行為文化建設的載體,開展喜聞樂見、豐富多彩、寓教于樂、陶冶情操的校園文化活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緊密結合,傳承創新,不斷提升大學行為文化水平。

作者:張旭敏 單位:廣東開放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一区| 久久6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影院|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日本强好片久久久久久aaa|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色偷偷偷久久伊人大杳蕉|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老狼| 99riav国产在线观看| 少妇大叫太大太爽受不了|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全部| gⅴh372hd禁断介护老人| 最新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网| 破了亲妺妺的处免费视频国产| 国产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老狼| 丁香婷婷在线观看| 日本videoshd高清黑人|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美女张开双腿让男生捅| 国产又粗又长又更又猛的视频| A级毛片内射免费视频| 思思久久99热只有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自拍|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 91麻豆高清国产在线播放| 成年私人影院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 第一福利在线视频|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羞耻暴露办公室调教play视频|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 激情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一区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