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養老保險參保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社會養老保險一直在根據我國國情做出相應的改善和調整,這對人民生活具有重大的影響,當今社會“人口老齡化”問題趨于嚴重,“4-2-1家庭”逐年增多,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可以減少子女撫養老人的壓力,對國家和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也有重大意義。文章通過建立經濟模型,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分析,確定其主要影響因素有:老年撫養比,居民消費水平和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通過分析這些因素的影響方式和影響力度,尋求現階段我國養老保險體系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
養老保險;時間序列數據;OLS回歸模型
養老保險問題關系到社會民生,經濟發展以及道德建設等方面,我們應該正視這一重要問題,并為它的成功解決出謀劃策。本文通過建立回歸模型的方法,研究影響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的因素,就其影響程度,結合實際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法。
一、我國養老保險現狀分析
1.我國養老保險發展歷程
20世紀50年代起,我國開始實行養老保險,但在期間,我國的養老保險事業曾經一度被禁止發展。迄今為止,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了半個多世紀,從最初的企業代交養老保險制度,到企業扣除一定比例的工資共同承擔保險費用,再到如今的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共同承擔的養老保險制度。其中政府承擔部分即基本養老保險,企業承擔部分即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個人承擔部分即商業養老保險,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險主干是基本養老保險,但在發展中國家的社會體系中應逐步落實個人儲蓄養老保險。在養老保險的整個發展歷程上,不斷出現問題,也不斷有切實可行的方法被提出來并加以運用。經過對以往教訓和經驗的總結,我國已探索出一套有中國特色的養老保險體系。
2.現階段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不足之處
我國的養老保險事業發展的阻礙: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缺失、老年人群參保率低、養老保險覆蓋率低、養老保險收支嚴重不平衡(收不抵支)等。中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是農村人口,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暫時還沒有形成一個綜合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村養老保險體系,中國絕大多數人民還沒有得到基本養老保險,這說明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養老保險是否涵蓋大多數人民及地區是衡量一個國家養老保險發展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發展我國養老保險事業的重中之重還是增加參保人數、擴大覆蓋面。
二、影響養老保險因素的分析
養老保險旨在為人民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但是更雪上加霜的事情是老年人群參保率低,養老保險覆蓋率低。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是養老保險收支嚴重不平衡,養老保險相關部門的保險金收入和保險金的支出不平衡,長期的收不抵支將會嚴重阻礙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和發展,而政府部門為了扭轉這樣的局面將會損失現有參保人的利益,這樣的局面顯然不是眾望所歸的。要想解決社會養老保險中存在的問題,還要回到其基本出發點,就是需要增加參保率。通過對已經出版的文獻資料的查閱及對現實情況的調查研究發現影響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的因素有:年末總人口數、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消費水平、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老年撫養比。
三、模型的初步設定及數據的選取
養老保險旨在為人們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確保其生活來源穩定可靠,養老保險參保率增加,意味著養老保險金收入的增加,更多的資金將流向資本市場。擁有大規模資金做基礎,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將更方便有效的推行。通過對已經出版的文獻資料的查閱及對現實情況的調查研究,選定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萬人)的影響因素有:年末總人口數(萬人)、國內生產總值(億元)、居民消費水平(元)、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萬人)、老年撫養比(%)。確定計量經濟模型為:Yt=β1+β2X1t+β3X2t+β4X3t+β5X4t+β6X5t+ut其中Yt,X1t,X2t,X3t,X4t,X5t分別代表參加養老保險人數(萬人),年末總人口數(萬人),國內生產總值(億元),居民消費水平(元),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萬人),老年撫養比(%)。β1,β2,β3,β4,β5,β6為待確定的參數,ut為隨機誤差項。由于20世紀90年代,我國養老保險的發展才比較深入且開始了一系列的變革,因此本文的數據從1993年截取到2012年。相關數據如表1所示。
四、參數的估計及模型檢驗
1.參數的估計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參數估計,用逐步回歸法修正模型中的多重共線性問題;采用ARCH檢驗,檢驗模型中是否存在異方差;運用BG檢驗,檢驗模型中的自相關性,對于存在的自相關問題用迭代估計的方法進行修正;最終確定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模型為:Y^t=1085.715+1.0252X3t+7.3292X4t+736.3386X5tt=(0.3552)(5.5767)(2.6140)(2.2048)R2=0.9982F=1326.321DW=1.9054
2.模型的檢驗
所估計的參數β^4=1.0252,β^5=7.3292,β^6=736.3386,說明居民消費水平每增加一元,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增加1.0252人,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每增加一人,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增加7.3292人,老年撫養比每增加1%,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將增加736.3386人,符合預期。通過判斷t值和F值可得出每一個解釋變量單獨和共同均對被解釋變量有顯著性的影響。
五、結論及建議
通過對模型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影響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的主要指標有:居民消費水平、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和老年人口撫養比。研究表明居民消費水平上升了,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也會相應的增加,而消費支出是由收入決定的,這說明社會經濟發展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的增加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這上層建筑就是養老保險事業,只有經濟基礎牢靠,養老保險事業才能取得更深層次的發展。其次,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的也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我國高校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大規模擴招,一方面國家需要拉動內需、搞活經濟,另一方面也讓更多的人擁有了受到高等教育的機會,培養了更多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這關系到發展養老保險事業,更對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穩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老年撫養比也逐年增高,勞動年齡人口的壓力增大,但同時也促進了我國養老保險事業的發展,即使如此,我們也并不能無限制的增加老年撫養比。最佳的人口結構是年輕型或成年型,因此為了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我國于十八屆五中全會大會公報正式,公報允許生二胎,我國將完全放開二孩政策,終結了持續35年的獨生子女政策。養老保險收支不平衡問題的關鍵還是入不敷出,養老保險金計發辦法無法大幅度更改,因此需要擴大養老保險的影響范圍,將養老保險的收入問題落實在增加養老保險參保人數上,除此之外,延遲退休年齡可導致養老保險金的多付少取,對于解決收支不平衡問題影響深遠。參保人數的增加對于養老保險覆蓋面的擴大也有重要的意義,但是解決了人數的問題,相對應的還需要社會保障機構增設更多的分部,致使有意愿投保的人有保可投。關于養老保險立法滯后的問題,政府應該發揮其作用,應盡最大的努力讓制度正規化,養老保險牽涉到廣大國民的根本利益,與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緊密相關。應將社會保障監督機構和管理機構嚴格分開來,監督和管理不分開來,將無法達到社會保障的公平、公正性。應該加大對于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中的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最后但同樣重要的一點就是應該加大對于參加養老保險的積極意義的宣傳力度,只有了解的人數越來越多,人們從內心真正了解到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重大作用,才會從根本上解決現如今養老保險存在的諸多問題
參考文獻:
[1]吳用求.中國養老保險擴面問題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段家喜.養老保險制度中的政府行為[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3]張紅梅,周燕.基于面板數據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影響因素的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10).
[4]穆懷中,閆琳琳.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決策影響因素研究[J].人口研究,2012(01).
作者:陳美玲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