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投資學教程實踐教課體制的建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投資學”課程“三實”體系現實缺失
“投資學”課程基本形成了“理論性+實踐性”教學模式,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于一體,但由于主客觀原因,其“三實”體系暴露出現實缺點。
1“.三實”認識短視日益競爭的就業形勢使現實教學類似于快餐式教育,在教師和學生中有觀點認為“三實”是可有可無的教學輔助手段,“投資學”教學多從應試教育角度出發,或只重視實驗環節,如在實驗室開幾堂實驗課,或做教材上出現的演示實驗,完成教學實驗大綱的任務。他們認為實訓、實習應由學生在以后工作崗位中進行培訓和鍛煉,嚴重偏離了培養目標。教育家陶行知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明確說明動手實踐和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投資學”課程的實踐應用性要求提高“三實”體系認識。“投資學”課程如證券投資技術分析章節,要求掌握移動平均線法、相對強弱指數、隨機指數、動向指數、乖離率、心理線等。如何深刻理解各種指標的含義不是靠背課本能深刻體會的,此時“三實”起到了理論到達實踐的橋梁作用,重視“三實”是必然要求。
2“.三實”軟硬件匱乏應用型本科院校面臨歷史經費投入不足的現實困境,而國家逐步提高了“三實”的要求,導致許多地方高校會計學專業、市場營銷專業、企業管理專業、財務管理專業等學生共用同一實驗室,會計模擬軟件、電算化軟件、營銷軟件、企業管理軟件及證券投資模擬軟件匯集于一臺電腦,當學期末實驗環節大面積展開時,引發實驗器材軟硬件的匱乏,使實驗質量下降。市場化環境下的企業以營利為目的,企業缺乏為高校提供“三實”的傳統與動力,企業認為承擔“三實”任務是一種負擔,企業承擔高校學生進廠實習的積極性不高,高校與企業之間缺乏相互的歸屬感,導致實習實訓基地缺乏。尤其是“投資學”課程的實訓、實習環節主要在證券營業部、金融期貨交易所、理財公司等場所展開,而金融期貨交易二、三線城市基本沒有,因此多數高校只能選擇使學生參觀證券營業部、理財公司等,使實訓實習環節形式化和簡單化。
3“.三實”師資薄弱“三實”的展開對教師有理論和實踐雙重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文化和專業理論水平,有較強的教學、教研能力;另一方面要求他們具有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一定的組織生產經營和技術推廣能力,以及指導學生創業的能力。而應用型本科高校由于編制等原因,沒有專業的教師,“三實”的開展主要由課程教師承擔,不能滿足“三實”要求。“投資學”“三實”基本由任課理論教師擔任,理論教師缺乏專業實踐知識,沒有豐富實際經驗和操盤技術,“三實”過程簡化為讓學生觀看股市行情圖,識別基本的K線圖,通過免費的股市模擬活動完成“三實”內容,不僅過程簡單,而且內容貧瘠,沒有體現課程的應用型特點。
二、“投資學”課程“三實”體系構建
1.強化“三實”思想認識應用型高校基本確定了“以育人為根本,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理論與實踐并重,通才教育、專才教育、素質教育并行,加強基礎、拓寬口徑、強化應用、注重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要體現學術性與職業性結合,以職業性為主,增加應用性知識和實踐教學的比例,推進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有機結合,通過“專業核心課+基礎課”、“專業方向課+選修課”、“專業+資格認證書”等途徑,拓展應用型人才的知識儲備和就業途徑。財務從業人員尤其是投資管理人員既要有扎實的理論修養,又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投資學”課程“三實”教學要求通過一系列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揚棄“天之驕子”的貴族意識,樹立現代社會的平等意識和普通勞動者的“平民意識”基礎,提高其理論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2.夯實“三實”基礎建設實踐教學基地是開展“三實”教學的必備條件和物質載體,針對“投資學”課程而言,從校內角度出發,繼續健全完善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立證券模擬實訓室,加大實驗室經費投入,設立證券交易、外匯交易、銀行信貸、保險等柜面仿真、設施一流的實驗室。利用金融模擬軟件,通過模擬交易環境,加強學生對證券知識的理解,訓練學生熟悉掌握實際金融業務流程,滿足專業課程的實驗實習及課程設計任務,為學生走向社會提供理論結合實際的實驗環境。從校外角度出發,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基地。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了校外實習和社會實踐的重要場所,實習基地建設直接關系到實習質量,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進行實踐教學的根本保障。根據“投資學”課程要求和拓展校外基地的困境,嘗試建立機制引導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等樹立接受大學生實習與就業相結合的理念,增強企業與學生的相互認知。
3.提高“三實”師資水準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三實”型教師隊伍建設應內外舉措同時展開。對內實施走出去措施,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雙師型”教師是指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和教學藝術,又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勝任教學科研和生產實踐雙重職責的復合型教師,學校應創造條件為教師提供培訓平臺,讓教師走出教室,走進證券公司、理財公司等,鼓勵教師向“雙師型”發展。對外實施引進來政策,吸引外來專家。與省內金融機構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從證券營業部等機構引進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到校任教,教師、學生與工作人員開展面對面的交流,讓教師、學生跟著外來專家完成工作流程,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投資學”課程與現實的生活結合緊密,校外專家能補充課本外知識,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有效地解釋經濟生活,在現實中體驗投資的得失。
總之,“投資學”課程的自身特點決定了“三實”環節的不可缺失性,健全的“三實”體系使學生熟悉相關投資工具和投融資方法,能夠制定組合投資理財方案,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經濟”零距離、“教學內容與行業需求”零距離、“三實與崗位”零距離,通過零距離方式實現畢業即就業,在銀行、證券、保險、投資等金融機構一線從事銀行客戶經理、公司及個人理財規劃、證券經紀、企業金融顧問等各方面工作。
作者:王閩楊萍單位:安徽科技學院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