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對年金投資管理現況的反思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國民生產總值實現了高速增長,但居民收入特別是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增長速度并未與之同步。與此同時,我國已經加快進入老齡化社會,未來幾十年老年人所占社會總人口的比例將大幅上升,年輕人贍養老人的負擔進一步加重,而生活成本急劇增加的壓力讓很多工薪階層的年輕人自顧不及。另外,現行養老保險制度存在“雙軌制”,企業職工與公務員的養老金差距明顯,且有擴大的趨勢,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不穩定因素。因此,如何利用合理的社會保障制度解決企業退休職工養老問題是一個關系到人民生活幸福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目前,世界上較普遍的公共養老金制度為多支柱養老社會保障體系,包括國家公共養老金、以企業年金為主要形式的企業補充養老金和個人儲蓄性養老金等。我國目前也基本建立起了這種多支柱模式的養老社會保障體系,但企業年金所覆蓋的范圍還比較小,主要集中在一些大中型國有企業及外資企業,基金積累規模增加較快但總量還較小(見表1)。
近幾年來,物價持續上升,通貨膨脹預期增強,企業年金保值增值壓力較大。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已有的企業年金來為廣大的企業退休職工提供更好的晚年生活,如何選擇更加優秀的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來管理這筆“養命錢”,成為了一個重要且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二、企業年金投資管理的發展現狀
企業年金基金市場化運作始于2005年,當年8月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現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了第一批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2007年11月,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又批準了第二批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包括法人受托人、賬戶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投資管理人,具體情況見表2:
目前,市場上有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資格的一共21家機構,包括12家基金管理公司,4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3家養老保險公司,2家證券公司。
依據《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的主要職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對企業年金基金的資產進行投資;
(2)建立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人風險準備金;
(3)定期向受托人和有關監管部門提交投資運作報告;
(4)國家其他規定和合同約定的其他職責。
企業年金投資績效評估是對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在投資管理各個環節進行考察和評比,包括投資管理人的經營情況、投資管理人的人員素質和服務產品情況、內部風險控制、服務質量、市場認可程度、投資管理費用等等。企業年金投資績效評估是保證企業年金基金資產安全和保值增值的重要環節,起作用不僅在于評價以往的投資業績和效率,而且可以為企業年金投資管理過程提供改進意見,有助于投資管理人的運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目前,國內投資管理人的選擇工作主要由企業年金的受托人來完成。企業年金的受托人有兩種形式:一種為企業年金理事會形式,另一種為法人受托人形式;兩種形式的受托人在選擇投資管理人時存在一些不同的特點,但是主要的評估體系應該基本相同。同一個企業年金基金的不同投資管理人按照同一個基金投資管理人評估基本體系來進行評價,不同的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管理人評估基本體系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針對每個評估指標,受托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評估系數,選擇最適合該企業年金基金特點的投資管理人。
三、優化企業年金投資管理績效的建議
1.認識受托人和投資管理人之間的委托關系及相關風險
企業年金受托人和投資管理人之間采用的是委托制度,委托制度必然會伴隨委托風險,委托風險是指由于人的目標函數與委托人的目標函數不一致,加上存在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人有可能偏離委托人的目標函數而委托人則難以進行監督,從而出現人損害委托人利益的現象。
在企業年金受托人和投資管理人之間存在的委托關系,可能會存在以下兩種委托風險: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1)企業年金投資中的逆向選擇。作為人的投資管理人的能力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私人信息,企業年金的受托人很難準確得知“準人”的各項條件,更不能準確評價人的工作努力程度,因此,為了降低自己雇傭“人”的成本,企業年金受托人會將委托費用降低到估計的市場上投資管理人平均水平上,如此一來,水平更高的投資管理人因為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將無利可圖而退出競爭,市場上留下的將是相對來說能力較低的投資管理人,這就是企業年金市場出現的逆向選擇。這種逆向選擇帶來的后果是,市場中的投資管理人的水平越來越差,不能夠保證企業年金正常的保值增值,還可能出現虧損的情況,與企業年金的初衷背道而馳,受托人和投資管理人將是兩敗俱傷。目前,企業年金市場上,確實存在部分受托人要求投資管理人收取極低的基礎管理費用和業績提成的現象,甚至還出現要求基礎管理費用為零的情況,這絕對不利于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2)企業年金投資中的道德風險。在企業年金市場中,投資管理人的行為決定了受托人的利益,而受托人一般不參與企業年金的投資運作管理決策。因此,投資管理人在實際投資過程中可以有隱瞞部分投資信息和行動的機會。如果出現投資管理人和受托人的目標函數不一致的情況時,投資管理人可以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作出對自己有利而對受托人不利的行為,從而產生道德風險。比如,進入合同期階段時,如果是采取末位淘汰制的評估方式,部分排名靠后的投資管理人可能會因為考慮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即使對市場判斷各方面準備不是很充分的情況下,也會增加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以期獲得排名上的突破。
2.規范企業年金投資績效評估的程序和方法為了更好地避免企業年金投資過程中出現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我們必須采用合理規范的企業金投資績效評估的程序和方法。
(1)企業年金投資績效評估的程序主要應該分為三大部分:設定基準、計算業績、績效評估,具體步驟見表3:
(2)企業年金投資績效評估的方法是按照企業年金投資績效評估的程序依次展現的,包括企業年金基金凈值收益率的計算方法,企業年金投資收益率的評估方法,企業年金風險調整績效評估方法,企業年金投資擇時能力評估,企業年金績效歸因分析等等,我們只有嚴格按照企業年金投資績效評估的科學方法來開展對各投資管理人投資管理水平的評價工作,才能真正做到言之有據,行之有效。
3.處理好受托人、投資管理人與市場發展的關系
目前,企業年金市場的狀況是:第一,有效需求不足,企業年金規模發展速度明顯低于市場預期,國家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年金相關制度設計不盡合理,企業集合計劃尚未成型,單個年金計劃管理成本高,投資的規模效應不能顯現。第二,企業年金市場參與機構眾多,且角色定位不明晰,業務規則及盈利模式仍處于需要完善的狀態中。企業年金市場參與機構眾多,群雄逐鹿,極易造成低費率的惡性競爭,不利于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最終會導致企業年金管理水平下降、發展停滯,影響廣大企業職工的根本利益。第三,年金投資管理人業務競爭激烈且競爭手段單一,不盡合理的費率結構和持續增長的多賬戶的單一企業年金投資,長遠來看影響市場的發展。第四,主管部門的有效監管和行業自律有待加強。因此,只有從國家到行業,克服這些不足,做大企業年金市場蛋糕,才能在競爭激烈的企業年金市場中,達到受托人、投資管理人相輔相成,共生共贏的目標。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推動國家層面的制度完善,加大稅收優惠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動年金產品標準化的進程,拓寬企業年金集合計劃市場。
(2)規范市場參與各方的行為,避免惡性價格競爭,以免跌入逆向選擇的風險漩渦。
(3)倡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受托人應該設定合理考核目標,年金理事會或者法人受托人因為承受壓力較大,所以片面追求年金投資高收益,既要絕對收益又要考核短期排名、實行末位淘汰等等,與企業年金倡導的長期投資、適度收益目標產生偏差,易引發道德風險。受托人應該減少業績考核短期化的行為,以合同期為考核周期為宜,不能既追求相對排名,又追求絕對收益。有效控制風險,適當收益是企業年金投資獲得長期穩定收益的根本。避免剛性的淘汰投資管理人的方式,應該根據投資基準來判斷投資管理人是否忠實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是否完成既定的投資目標。
(4)規范合同文本等存在諸多不標準、不規范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