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金表現的影響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2011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股市一路下挫市值也大幅度縮水。占證券市場重要地位的投資主體基金也慘遭下滑。在基金的證券投資中基金經理人是投資策略的主要制定者,但他們的投資行為也受市場制度、法律法規、文化教育背景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呈現出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不同基金之間的差異也成為影響基金投資表現的重要因素。從心理學來看,整個投資行為其實是一個對感覺的輸入、加工、表現的心理過程(李心潔,2004)。基金表現方面三大風險調整指數夏普指數、特雷納指數、詹森指數都是考慮了風險后的對基金收入的一個單位化的指數。以及H-MT-M模型中實現了對基金經理人對市場時機和股票選擇能力的檢驗。基金經理人的表現也直接影響了基金的表現,現實中經理人總是會受客觀主觀各種因素的影響偏離理性人的假設如性格、年齡、學歷、管理年限等。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完善,在熊市階段沒有足夠用的金融工具用于分散風險,使很多基金經理人在不利的經濟情勢下更顯的被動。反之也放大了一個基金經理人的投資能力,本文將結合中國現實的國情來分析對我國201年中基金表現的影響因素。
二、實證分析
(一)相關變量衡量基金表現的指標有很多種,這里筆者根據眾多國內外文獻的參考采用最常見的基金收益率和Beta(系統風險)作為基金表現的衡量指標。基金收益率采用了樣本期內基金收益率減去無風險收益率(一年期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利率3.5%),系統風險采用CAPM模型中Beta,主要衡量的基金的投資風格與風險控制能力。基金經理人自身特征中我們選擇了受教育程度、從業年限、擔任某只基金年限以及基金自身的規模和年齡來作為影響基金表現的主要的因素,這些因素都是能夠直接影響了經理人和基金表現的重要因素。數據方面選取了10只我國規模中等的開放式股票基金,分別是上投大盤、工銀大盤、南方隆元、招商大盤、東吳行業、農銀大盤華夏大盤、大成行業、大成核心、匯豐晉升。選取的時間區間為2010年12月到2011年10月,選取的區間中宏觀經濟表現頹勢,滬深股市一路下行。開放式股票基金的收益表現能直觀反映經理人的投資風格與風管管理能力。樣本基金的收益表現分布相對均勻,能夠很好的契合整體基金收益表現。本文的數據來自于銳思金融研究數據庫與大智慧軟件,并使用Eviews6軟件進行相關數據分析。
(二)收益方程檢驗首先我們分析收益率為應變量的回歸模型,即Yield=(Yearofcareer,Ageoffund,Tenure,Fundassets)。這里我們以能直觀影響基金收益的幾個因素作為變量來解釋基金收益情況,分別是基金經理人從業年數、基金年齡,基金經理人任職年限,基金資產規模。通過表1的歸回結果可以看出基金收益與基金經理人從業年數、基金資產規模呈負相關,而與基金經理人任職年限、基金年齡、呈現正相關。從基金經理人的從業年數與收益呈現負相關可以看出,從業時間越久或者說是年齡越大的基金經理人往往無需通過過于激進的操作來獲得超額回報率,而只會通過保守的方式來穩固自身已有的事業,從業時間較短的經理人會出于證明自身價值而為以后相對較長的事業期打下一定的基礎而采用一些激進的策略來獲得更高的收益。簡單地說,這取決于基金經理人背后的激勵機制的作用。從業較短的經理人雖然在從業經驗上欠缺,但其自身的價值方向與委托人目標(基金收益)更貼近。老基金在風險控制上會更有經驗,自身管理與體制也相對成熟,所以更容易獲得基民的青睞,在整個資本市場上也會有更大的影響力,綜合說明了基金年齡與收益成正相關,且T檢驗值較大還是具有了一定的說服力。但我國基金的規模總體來說還是不夠大規模優勢難以顯現,回歸結果中基金規模的對收益的解釋力微乎其微。而一個基金經理人在一個特定基金任職的年限對收益表現出了很強的正相關解釋力,即使有效性檢驗并不理想,基金經理人的頻繁更替對整個基金的表現是非常不利的,一個穩定的掌舵者對自身管理和市場會用更好的理解,穩定的視角也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基金和經理人的同時成長。
(三)風險方程檢驗然后分析系統風險的作為應變量的回歸模型,Beta=(Yearofcareer,Ageoffund,Tenure,Levelofeducation,Fundassets)。自變量分別是基金經理人從業年數、基金年齡,基金經理人任職年限,受教育程度,基金資產規模。由于基金經理人普遍是碩士及其以上學歷,所以這里的受教育程度定義為MBA或者CFA時D=1,反之D=0。表1中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到系統性風險與基金經理人從業年數、基金經理人任職年限呈負相關,與基金年齡、受教育程度和基金規模成正比關系。同樣是激勵制度的因素可以看出從業年數越少或者說是越年輕的經理人會更愿意承擔較大的風險,而從業時間較久的基金人對風險的控制會保守。而另一個方面一個特定的掌舵人掌管一個特定的基金越久在風險控制方面做的越是出色,回歸結果中顯示任職每增加一年對所承擔的系統風險會減少19.2466%,且解釋變量通過了10%的T檢驗具有很好的說服力。基金本身的年齡與規模都與所承擔的風險成正相關,但根據T檢驗來看基金規模依舊不具有一定的解釋能力,而基金年齡則有著非常好的解釋力,新基金由于自身組建時間和市場的認可度的原因,更傾向于保守策略作為一個穩健的起步,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了更多市場的洗禮,自身規模、制度和市場的認可度的完善和增加,更愿意去承擔高風險來換取高收益。教育程度越高的經理人通常對自己的投資能力非常自信,他們也會選擇增加風險來獲得超額收益。MBA與CFA又會是一個非常好的社會交際圈可以間接的服務于基金本身的表現,回歸中教育程度的也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通過10%的T檢驗)。
三、結論
(一)通過對基金表現的回歸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的資本市場中,年輕且具有高學歷的基金經理人愿意增加系統風險來爭取基金的超額表現,而年老的經理人就不具有太強的動力去最優化基金表現,通常是采用穩定保守的策略緊跟是市場的步伐因為喪失了戰勝市場的雄心壯志,特別是在熊市中,專家理財難以體現。
(二)而隨著基金年齡的增加基金也愿意增加系統風險,實證證明老基金也獲得了較好的收益,這不僅源自于成熟基金的自身因素也取決于老基金擁有的更好的社會認可度。當然基金可以存活得越久也說明基金自身有著不錯的實力,經過市場的淘汰后的基金普遍是承受高系統風險且成功獲得高收益,這也表明那些保守的開放式股票基金在市場的殘酷競爭中終將被除名。
(三)基金規模在本文的分析中并未表現出一定的規模優勢,但根據經濟學意義基金市場上也該有規模經濟的現象,不同的時期和市場會有不同的最優資本規模。在風險一定的時候規模經濟中資本的增加應該與基金的表現正相關,但我國的資本市場受限太多,基金自身的規模也相對國外發達國家較小,難以體現規模經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