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患危機中的信息傳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醫患糾紛不斷重現,醫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患者與家屬在醫院面前天然就是弱勢群體,醫患糾紛中,醫院容易陷入被動的位置,因此,醫院及時做好危機公關就顯得尤為重要。醫院、媒體和政府是醫患危機的傳播主體,真實、及時、準確的信息才能掌握輿論的主導權。2014年湖南產婦事件是醫患危機在微博上的一個大爆發,從公眾對醫院口誅筆伐到專業人士指責媒體,網絡口水戰不停,而產婦死亡原因成迷、醫院責任不明、媒體過度渲染成為該事件輿情拉鋸的焦點,輿論戰愈演愈烈。
一、湖南產婦事件始末
2014年8月11日10時26分,新浪微博網友“@小懶蟲太陽曬屁股啦”發微博指責湖南某醫院害死產婦,該微博同時@了多個媒體微博,但沒有很大反響。第二天,來自“華聲在線—湘潭頻道”的一篇新聞報道引起了各大媒體關注,多家媒體追蹤報道該事件。在新浪微博上,多家媒體微博也轉發了這條新聞,引發了輿情的持續發酵。第三天,該市衛生局回應,主治醫生以及護士全體失蹤并不屬實。該院醫生也發出聲明,醫院盡了全力搶救產婦,為避了免醫患沖突,未允許大部分家屬進入手術室。第五天,涉事醫院和家屬同意走法律程序、等待尸檢結果。
二、產婦事件輿情分析
(一)輿情發展走勢第一階段:微博網友爆出這條消息,緊接著“華聲在線—湘潭頻道”的題為《產婦慘死手術臺醫生護士跑路醫院稱已盡全力》的新聞報道出現,報道中“產婦赤身裸體、滿口鮮血、眼含淚水”與“醫護人員集體消失、吃著檳榔、抽著煙”的字眼形成強烈對比,塑造了醫護人員不負責任的形象,挑動了人們對于醫患之間敏感的神經,立馬引爆了網絡輿論。眾多媒體均原文轉載,網友們義憤填膺,紛紛譴責醫院草菅人命,醫護人員沒有責任心、冷漠沒有人性,輿論倒向了家屬一方。第二階段:市衛生局和涉事醫院回應稱事實并非如此,產婦因羊水栓塞引發了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醫護人員對產婦進行了全力搶救。人民網“求真”欄目調查并澄清了此事,為公眾普及了“羊水栓塞”的危害性及高致命性,解釋了當時搶救醫生的治療方案。權威聲音出現后,整個輿情發生了耐人尋味的大逆轉,網友紛紛指責媒體報道失實,記者并沒有扎實地做好采訪工作,沒有將羊水栓塞的專業醫療知識告訴公眾,只是一味渲染離奇的情節,對報道內容進行煽情化處理。此后,多家媒體跟進了這個轉折點,還做出多篇相關報道為公眾科普“羊水栓塞”的專業醫療知識。第三階段:而后,關于產婦死亡原因、醫院定責、通知程序、親屬是否耽誤搶救時間等話題都成為了爭議的焦點。各種猜疑、指責、控訴、自辯和分析在網絡上交織成一個羅生門,把該事件的網絡輿論推向高潮。
(二)輿情剖析受長期新聞報道形成的“偏見”影響,受眾對醫方(醫院和醫生)形成“刻板印象”,看病難、看病貴、過度醫療是貼在醫院身上的標簽,在公眾看來,醫患糾紛的責任一定在醫院。而媒體自身也深陷這種認知沼澤,記者無形之中選擇了“醫強病弱”的報道框架,形成了跟現實有一定偏差的擬態環境。最先寫出新聞報道的記者并沒有深入采訪,認定錯在醫院,犯了“媒介審判”的大忌,而且報道中使用了大量煽情詞匯,一味強調醫護人員集體消失,沒有提到“羊水栓塞”的醫療專業知識,其他的媒體也在沒有證實的情況下轉發這條新聞,違背了新聞報道真實、客觀、公正的原則,媒體為了制造轟動效應,沒有采訪領域專家,誤導了公眾和輿論。院方的反應也很遲鈍,對于各方質疑的回應已經是兩天后。另外,院方稱詳細情況不便介紹,讓原本就模糊不清的事情更加撲朔迷離。媒體的肆意造勢、醫院的信息失語、網友的圍觀都讓這場輿論充滿片面、非理性的聲音,立場不同的輿論各方針鋒相對,輿情發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三、醫患危機化解建議
近年來,醫方形象受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在人們心中變成了唯利是圖的劊子手,醫患關系持續惡化。但公眾如果心存偏見,很可能會耽誤病患的治療,最終導致醫患矛盾不斷升級,甚至爆發大型群體性事件。因此,解決醫患矛盾、化解醫患危機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議題。
(一)醫院方醫院作為傳播主體,在危機出現之前就要做好危機預防工作。要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建立醫院自身的危機防御系統,設立相關的危機管理部門,制定危機應對計劃。如果危機出現,醫院方要勇于承擔責任,重視與患者家屬、媒體、上級政府和公眾的溝通協調,在第一時間通過召開新聞會或者通過權威渠道迅速傳播與事件相關的重點信息、細節信息,回應公眾的各種質疑。另外,醫院要特別處理好與媒體和上級政府的關系,積極主動向媒體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表明醫院的立場和態度,積極主動向上級政府匯報事件的信息和發展狀況。
(二)媒體方醫患糾紛情況復雜,媒體在傳播醫患信息時必須小心謹慎。真實、客觀、及時、公正是媒體報道的基本準則,面對醫患糾紛,媒體不僅要遵守基本的報道準則,還要把握好正面宣傳與批評報道的度,盡力維持新聞信息的平衡。醫療是非常專業的行業,新聞媒體對醫療的報道需要專業的判斷能力,在醫學方面,記者作為門外漢,應該虛心請教醫療專業人士而非主觀臆斷,客觀報道、理性分析,遵守新聞職業道德。媒體對醫患關系地報道要做到客觀謹慎,正確地引導輿論風向,杜絕煽風點火,也避免引火燒身。
(三)司法方明確的法律法規是醫患糾紛解決的有利保障,將糾紛事件推入正常的司法公證程序才能使鬧劇落幕。醫患糾紛必須要有明確的責任認定才能給公眾交代,在網絡時代,公眾更愿意依靠輿論為自己討回公道,許多人選擇通過媒體把事情鬧大,爭取社會的同情和輿論的支持。然而,游走在法律之外的事件難以預測走向,利益與情感會導致事件越來越復雜,輿論之火越燒越旺,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客觀、公正的法律能幫助輿論厘清亂如麻的糾紛,輿論監督推動醫患糾紛雙方進入司法公證程序,通過調查核實,讓法律來明確地認定責任,讓涉事雙方有法可依。
在湖南產婦事件中,信息傳播是醫患危機最為關鍵的因素。作為醫患危機的主體,醫院除了發揮自身專業性之外,還要學會與外界溝通,尊重媒體和公眾的監督權,學會傳播信息化解自身的危機;媒體也要虛心求教,提高職業素養,遵守職業道德,不能破壞醫患之間的信任;醫患糾紛在催促中國的輿論場走向成熟,只有輿論各方都認識到信息傳播的重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傳播有用信息,緩和醫患關系才能指日可待。
作者:吳家家 單位: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