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新媒體背景網絡育人新路徑范文

新媒體背景網絡育人新路徑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背景網絡育人新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媒體背景網絡育人新路徑

摘要:互聯網科技的進步,創新了傳統教學方式,即網絡育人教學,在信息科技的普及下得到了廣泛應用。分析了網絡育人的現狀,論述了網絡育人的必要性以及網絡育人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優化網絡育人的路徑選擇,即建立完善網絡育人隊伍,搭建網絡育人平臺,建立網絡育人保障機制。

關鍵詞:新媒體;互聯網;網絡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一、網絡育人的現狀

21世紀是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的快速傳播和發展,深刻地影響著我國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與發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也將進一步促進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新媒體形式的層出不窮,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伴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高校學生群體的“網民”數量逐年增加,且有發展成為網絡社會的主要人群趨勢。校園網絡文化得到快速發展,致使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遭受沖擊,對高校學生的思想影響不斷加深。由于校園網絡文化發展所存在的復雜性、危害性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跟進已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1]。高校校園網絡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平臺,一方面學生在該平臺的影響下思想主流是積極進取的,在校園文化價值傳播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網絡平臺角色,尤其是對高校教育的網絡課堂教學的開展,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教育作用;但另一方面其消極作用也不可忽視。例如學生容易受到網絡輿論影響,造成個人思想發生偏差、迷茫等現象。因此,要從網絡環境的建設出發,加強對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引導,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價值作用,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化環境。根據2020年4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9.0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高達64.5%[2]。而這也說明了互聯網覆蓋了中國64.5%人口,其互聯網網民規模、普及率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社會生活,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上述相關數據中可以看出,互聯網的普及加速推進了“互聯網+”這一詞語登上人類歷史的舞臺,尤其是“互聯網+教育”,使網絡教育方式得到安全、健康、穩定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高校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促進了校園網絡文化的逐漸發展形成。而高等院校教育現代化的建設更加離不開網絡育人教育平臺的積極推動作用,從而實現高校大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二、網絡育人的必要性

(一)網絡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嶄新載體

在黨的報告當中,多次提到教育事業建設統計數據,可見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堅決貫徹落實黨的精神,以及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這都是為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指針,進一步凝聚互聯網系統教育資源。進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將是高等院校建設中的具體工作,而這也加速了網絡育人平臺的建設,從根本上提升思想教育的水平,從而實現高校“三全育人”的全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迫切需求,也是實現高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新媒體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創新載體,并將為網絡作為新媒體促進傳統思政教育工作的模式打開新局面,開啟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育人模式。

(二)網絡育人是使當代學生的網絡日常化納入

校園網絡文化平臺的需要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當代大學生成長在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普及的時代,在數字化信息化背景下成長的學生,通過電腦、智能手機、網絡等各種途徑獲取信息,傳統媒體與傳統教學方式似乎在他們身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弱[3]。而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環境中,不單是技術上的發展,也是高校網絡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中網絡環境對于使用群體的思想價值觀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這也是網絡文化與互聯網技術融合發展的成果。網絡成功地將大學生的思想情感、學習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簡單的語言、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的融合,形成這種交叉式的高信息量的溝通交流,將現實的人際溝通、生活、工作等方式網絡化,打破了時間、空間上的局限性,將高校大學生溝通、生活、工作等納入校園網絡文化平臺。

(三)網絡育人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選擇

網絡育人是我國高校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選擇。強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才素質,是當前高校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高校要充分認識網絡育人作用,加強校園網絡建設和管理,建設優良的校園網絡育人氛圍。網絡育人要以“貫穿、結合、融入”和“宣傳、教育、引導”為工作指針[4],從而將現實社會與網絡虛擬進行融合發展,達到線上教育方式與線下教育方式共同發展的目的,以滿足我國教育課程改革的需求。不斷去提升網絡育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為教育課程改革奠定載體基礎,進而使教學水平、教學質量符合人才培養體系的要求,為教育事業提供基礎性研究成果。

三、網絡育人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育人隊伍不夠精良

在“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下,迅速形成校園網絡文化,而管理隊伍則是顯示出面對快速發展網絡文化的趨勢心有余而力不足,其隊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出現明顯不足。高校網絡育人隊伍其不足具體表現在三方面。第一,高校網絡教育工作隊伍對網絡文化認識不足。在展開網絡育人建設中,缺少對網絡育人工作合理、科學的規劃管理,致使管理隊伍在管理過程中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對于網絡輿情缺乏主動引導。第二,對高校教師使用網絡育人平臺技能缺少培養,造成對網絡信息、網絡語言理解、網絡表達方式能力不足,無法將網絡社會中的熱點問題的分析轉化為育人方式傳授給學生。第三,網絡育人團隊少又不精。網絡育人廣義上包括輔導員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隊伍看似龐大,但他們大多對網絡平臺和新媒體建設缺乏認識、疏于學習,而且也缺少專人專職負責。受限于以上存在的問題,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沒有能更好地對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做出充分、快速的反應[5]。

(二)網絡育人制度不規范

高等院校網絡育人工作的管理相關制度尚未健全。例如,在學生使用網絡進行學習中,并未明確相關行為規范,缺少網絡監督管理。而在管理工作機制方面,基于校園網絡組建的管理部門,存在職能重復且管理相同資源,造成了資源無法充分使用,工作效率較低。當前,在高校網絡育人建設中,部分高校采用的教育資源仍然以線下教育、校園資源網、傳統網站等模式進行,沒有將新媒體技術引入課堂,例如兼容性較強、訪問速度快的移動客戶端學習強國、學習通等具有互動性的移動平臺和抖音,以及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學院黨委宣傳部、學院信息中心及各系宣傳部門對一個固定事件缺乏統一的報道宣傳口徑,未能做到信息上下貫通。

(三)校園網絡建設重視不夠

黨的報告中以及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多次提到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國家政府部門下發了建設文件,這都推進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校園網絡建設制定科學規劃和實踐也有起到推動作用,但由于建設效果呈現較慢,且研究和實踐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6]。受此影響,部分高校對校園網絡的重視程度發生轉變,尤其是在資金的投入上,原本用于校園網絡建設的資金卻用在校園環境、校園設施等方面,尤其是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資隊伍培養的資金投入更是寥寥無幾,嚴重不足,從而造成了高校網絡建設的滯后性。這主要是高校教育者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內涵界定模糊,沒有充分認識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艱巨性、長期性[7],沒有轉變到互聯網思維,局限于傳統教育思維,缺乏當前高等院校現代化建設的教育思維。為此,高等院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不應因為管理者的忽視而造成投入的缺少,而是要從學生的學習需求角度出發,進而增強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與投入。

四、優化網絡育人的路徑選擇

(一)建立完善網絡育人隊伍

高等院校“要以開放的心態,應對互聯網的挑戰,有組織、有投入地武裝一批主流網站,擁有自己的網絡宣傳陣地”,從而達到網絡育人效果[8]。網絡平臺的普及應用,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網絡輿論方面,使得許多網絡可以自由發表個人意見。所以,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網絡素質及能力,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證。因此,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進程中,務必要組建相關的網絡育人平臺的教師隊伍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和管理,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以及掌握網絡教育資源,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能緊跟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培養具有積極規劃、前瞻性的思維教育隊伍[9]。高校黨委宣傳部派專人主要活躍在學院貼吧、各類QQ群、微信群及學生自媒體平臺,積極引導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擔當學生引路人的角色。思政課教師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行網絡課程育人,云課堂等網絡平臺覆蓋率得到大幅提升。利用智慧樹等網絡慕課平臺讓學生通過網絡走進名校,聆聽名師的授課,開辟網絡思政教育新途徑[10]。同時,要著重加強網絡育人隊伍的教育理論培訓,讓教師隊伍充分認識到互聯網高速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提高教師隊伍對網絡育人平臺的應用能力,建設一支政治觀念堅定、素質過硬的隊伍,從而實現利用互聯網進行網絡育人的教育任務,組成一支思想站位高、網絡業務精、熟悉師生特點和新聞宣傳規律的網絡育人隊伍。

(二)搭建網絡育人平臺

互聯網高速發展促進了網絡資源的豐富性,使資源具有更強的分享、運用等特點,解決了高校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困惑,同時,也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運用“互聯網+教育”進行網絡育人,進而為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提供了學習渠道。首先,高校制定校園新媒體建設與管理辦法,明確校園新媒體平臺的范疇、組織管理和審批制度、內容和信息安全等。其次,組建團隊開發校園第二課堂,開設校園網絡課程、微課、網絡課堂等,通過對教師進行校園網絡課程教學培訓,提高教師對網絡教學資源的使用,實現教師技能滿足教學需求。同時,高校在開設校園網絡課程過程中,要通過實踐進行新媒體平臺建設的不斷調整和優化,如微博平臺、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的加入等。由高校黨委宣傳部牽頭,對全院各級微信公眾號、微博號等新媒體賬號開展普查和登記備案工作,進一步規范各類校園新媒體平臺。并通過所構建的校園網絡平臺,優選學生所需資源進行定期推送,尤其是對新時代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息進行傳播[11]。

(三)建立網絡育人保障機制

搭建網絡育人管理機制,打造黨委宣傳部負責的網絡宣傳教育體系,對學院新聞的搜集、整理、審核進行總體協調,抓好學院網站建設、網絡文化和意識形態建設,加強網絡育人的業務交流,共同引導新聞輿情走向,充分調動學校各部門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充分采用社會網絡輿論熱點與高校學生時代特征進行有機結合,發揮最佳網絡育人效果,且對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輿論進行網絡疏導,官方準確信息,引導價值信息,從而營造正確價值觀的網絡輿論環境。加強網絡育人平臺的管理,尤其是網絡評論的引導,開展網絡研究,不斷提高對于建網、用網、管網能力。研究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就大學生關注點和網絡資源需求、網絡信息的熱點、輿論評論等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為新聞信息提供多角度、多維度的觀點解讀,對煽動性信息進行甄別和懲罰,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教學網絡環境。網絡信息中心負責管理好網絡信息安全的技術平臺,做到對上網信息組織與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形成統一協調、反應靈敏、高效暢通的網絡育人體制機制[12]。

作者:朱金融 單位:遼寧醫藥職業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扒开美妇白臀扒挺进在线视频| 亚洲美女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视频|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大bbwbbwbbw|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添|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欧美xxxxx高潮喷水| 啊快捣烂了啦h男男开荤粗漫画| 53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mp4| 强行扒开双腿猛烈进入|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欧美乱大交XXXXX潮喷| 又大又粗又爽a级毛片免费看| 麻豆波多野结衣| 好猛好紧好硬使劲好大国产|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蒂法3d同人全肉动漫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电影播放|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91大神福利视频|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捅爽|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田中瞳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h片在线免费看| 日韩午夜高清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蜜臀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午夜波多野结衣| 97日日碰曰曰摸日日澡|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videos| 国产人成精品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