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通信技術隱私保護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信息通信技術已經觸及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對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產生了巨大影響。信息通信技術時代的到來,給人們帶來很大便利的同時,也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煩惱,其中個人隱私保護就是典型代表。本文分析了信息通信技術時代個人隱私保護的現狀,并提出了幾點應對措施,希望能夠對今后有關方面的研究起到借鑒意義。
關鍵詞:
信息通信技術;隱私保護;對策分析
引言
信息通信技術時代的到來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各種信息、交流以及商業活動覆蓋了人們一天瑣事的方方面面,既給人們帶來便利,也存在著明顯的弊端,是一把雙刃劍,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考慮。在如今信息泛濫的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共鳴,所以有必要對信息通信技術時代下的隱私保護進行探析。
1個人隱私權利的基本概述
每一個社會公民都有隱私,也都有隱私權。隱私和隱私權是不同的兩個概念,隱私指的是跟個人有關的事情,這些事情主要是不想向他人透露的個人私事或者家庭生活領域內的事情,不涉及到公眾利益[1]。隱私權值得是以法律的形式對個人的隱私進行保護,是人們進行隱私侵犯維權的依據,擁有法律效應[2]。
2信息通信技術時代個人隱私保護的現狀分析
2.1人們網絡隱私的自我保護情況
當前,各種網絡詐騙事件頻出,人們的隱私保護意識也逐漸增強。尤其是在進行網絡購物、網絡消費的時候不在盲目進行購買,在購買之前會對所要瀏覽的網站進行分析,在涉及到有關個人信息賬號注冊的時候經常采用匿名的形式或者別稱的形式,對于需要詳細填寫信息材料的一些瀏覽器會謹慎使用,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同網絡信息盜竊行為作斗爭。然而,人們的文化素質不同,自我隱私保護意識也有很大不同,仍然會經常出現一些信息泄露、侵犯隱私的現象,一些違法犯罪分子利用盜竊到的個人信息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嚴重危害社會安全和穩定。
2.2信息通信技術時代網絡隱私保護的法律現狀
隨著我國法治社會的不斷推進,社會各個領域都逐漸建立起了規范的法律保護體系,互聯網也不例外。但總體來講,互聯網一塊的法律保護體系并不完善,難以符合信息通信技術時代的發展要求,尤其是在針對隱私保護的問題上,還沒有實質性的法律出臺,仍然停留在口頭保護的形式上,缺乏規范的法律約束。此外,我國現有的法律對于公民的隱私保護也沒有真正徹底,只是流于形式,真正出現隱私侵犯的時候難以起到實質性作用,不能從根本上對人們的隱私進行有效保護,使得違法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3信息通信技術時代如何做好公民個人的隱私保護
3.1公民個人一定要提高隱私保護意識
隱私保護的直接對象是個人,個人一定要提高隱私保護意識?,F在的信息通信技術日漸發達,稍有不慎就會泄露個人的信息資料,這些信息資料會迅速流傳到網絡,給個人的聲譽、自尊帶來嚴重的威脅。公民在信息通信技術時代一定要嚴格保守個人基本信息,遇到需要暴露個人信息資料的情況時,必須謹慎對待,判斷是否真實,如果是真實的,還應當要求對方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個人信息。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短信或者電話,遇到任何事情都需要核實一下真實情況,然后冷靜處理,不要受外界誘導,防止上當受騙。
3.2國家應當加強網絡數據庫的管理
網絡數據庫涉及到龐大的信息數據,是信息通信技術時代信息泄露的來源,絕大部分的信息泄露事件都是通過搜索引擎和數據庫這兩個方面外泄[3]。所以,有關部門可以在數據庫中設置防火墻,規定進入網頁之后可以刪除個人的名字等相關信息,或者對身份證、聯系方式、年齡的重要信息進行隱藏,不得逆向尋找。這樣可以防止高科技犯罪分子通過數字技術手段盜取個人完整的信息資料。
3.3國家應當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法律具有權威性,完善的法律法規才能對隱私侵權起到良好的約束作用。因此,國家有關部門必須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堅決執行,嚴格監督。比如,制定針對性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同時延伸到憲法、刑法當中,不能僅僅停留在條文規定上,還必須拿出具體的處罰措施,對侵權行為進行嚴厲處罰。與此同時,充分發揮網絡電子警察的監督作用,對網絡侵權事件進行嚴格監督,堅決打擊違法侵權犯罪分子。
4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信息通信技術時代的到來,各種侵犯隱私的侵權事件的發生難以避免,但是作為個人來講,一定要從自身做起,提高隱私保護意識,不輕易泄露個人信息資料。同時,國家也要建立健全隱私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切實執行,落實到位,嚴厲打擊隱私侵權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正常的隱私權。
參考文獻:
[1]黃雯,翟曉梅.論信息通信技術時代的隱私保護[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4,12(01):18~20.
[2]鄭彥.信息通信技術時代的隱私保護問題研究[J].通訊世界,2016,15(07):84.
[3]呂浩涵.基于大數據的信息通信技術應用中的隱私保護[J].科技傳播,2015,13(04):88.
作者:牛斐 單位:國網寧夏電力公司石嘴山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