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制播分離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媒介融合程度的加深,廣播電視臺制播分離的形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網臺融合和網臺合作的背景下,廣電傳統媒體要以全媒體的方式來進行產業化運作,進一步開放辦臺,深化制播分離,與新媒體共同孕育一個高度成熟的節目市場,才能實現多贏的局面。
【關鍵詞】制播分離;媒介融合;網臺融合;網臺合作
1引言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廣電行業也不例外,加速了產業化改革的步伐,同時,也加速了網臺融合的進程,媒介融合的程度加深,使媒介形態的概念日益淡化,媒體人越來越多提的是“全媒體”的概念,在這種背景下,已經被廣電行業提了十幾年的制播分離也發生了改變。
2近年來我國制播分離形態分析
制播分離,最早提出于英國,BBC在1996年的改革中,把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與播出分離,開始了制播分離的嘗試。我國于2004年提出《2004年廣播影視工作要點》,正式提出了制播分離的改革,在接下來幾年,又先后推出一系列舉措和指導性意見,用于具體指導廣電系統的制播分離改革。在十幾年制播分離的改革中,節目市場進一步放開,大批社會力量投入到節目制作的大軍中,為節目市場的繁榮做出了貢獻,但是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新媒體逐漸興起,廣播電視作為傳統媒體不再是節目的唯一購買方,視頻網站收購節目的方式更加靈活,有些制作機構與視頻網站開展合作,以點擊率帶來相應的廣告收入實現分成,有些制作機構以賣片的方式與視頻網站開展合作,視頻網站會為片源評級,根據評級結果劃分費用檔次。近年來,視頻網站除了大規模購買版權作品之外,越來越多的視頻網站還進行了自制節目的攝制,并收獲了上佳的點擊率,騰訊視頻、愛奇藝等網站每年都有大量自制節目上線,這些節目以綜藝節目、網絡自制大電影、網絡自制劇為主,這些節目有著充足的制作經費,這是傳統媒體無法與之相比的,大量的制作經費加上大投入的宣傳推廣,網站的自制節目更加能夠制造轟動效應。反觀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他們收購片子的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以時段換時段”,制作機構以片子自帶廣告的形式無償提供給電視臺播放,制作公司贏利依靠的是廣告收入。第二種是不帶廣告,制作機構將片子出售給電視臺播放,因視頻網站資金雄厚,越來越多的制作方樂于將自己的產品賣給視頻網站這些新興媒體。
依然以制作節目、尋找電視臺買家方式生存的制作機構,他們的風險與日俱增,拿電視劇市場來說,保守估計,每年賣不出去的電視劇占了年生產量的半數以上,電視臺購買方不僅對電視劇的質量有明確的要求,出于收視率考慮,電視臺對于電視劇的主創群體也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比如演員陣容是否強大,導演是否具備一定的知名度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了電視劇制作市場“高開高走”的局勢,大投資、豪華的明星陣容成為電視劇能否賣片的關鍵,從而導致了明星片酬居高不下,大量制作資金用于支付明星報酬、制作成本被一再擠壓的畸形發展局面。第三種是一些電視臺以承包的方式將時段、欄目劃給制作機構,這種方式以地方電視臺實行的居多,有些屬于電視臺為轉嫁危機將不盈利贏利的時段和欄目轉包出去,因贏利難度大,有些電視臺對制作機構的隱性收費采取半放任態度,形成惡性循環。第四種是制作方與電視臺開展深度合作,以“對賭”的方式在節目策劃、節目制作與實施階段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這種合作方式多見于大型娛樂節目,如燦星制作與中央電視臺、浙江衛視、東方衛視開展的一系列合作,《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了不起的挑戰》、《中國達人秀》等節目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視率。第五種是傳統媒體與節目制作機構進行聯合攝制層面的合作,這種合作方式多見于電視劇的攝制,對于制作機構而言,一方面可以分散投資風險,另一方面,在投資影視劇之初就能與電視臺進行合作,無疑是為電視劇制作完畢的播出買下了保險。
對于電視臺來說,在電視劇制作之初就投入制作力量,對電視劇產品的質量可以進行全程監控,為來日的播出打下了良好的伏筆。第六種是由電視臺進行前期策劃,確定節目選題,再尋找合適的制作機構進行“定制”,這種合作方式需要電視臺對合作機構進行認真的篩選,有些電視臺對制作機構的軟硬件提出明確要求,如注冊資金不低于多少、是否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企業是否為一般納稅人等等,為保證節目質量,有些電視臺會派責任編輯全程跟蹤,對節目制作的各個環節進行把控。有些電視臺則不對節目攝制環節進行把控,只對節目成品進行審查,質量合格付款購買,質量不合格則拒絕付費,這種方式的制作風險由制作機構一方來承擔。
3網臺融合與網臺合作背景下的制播分離
制播分離的初衷是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來制作節目,豐富節目內容,形成靈活的媒體產業化運作機制,而產業化運作一直是廣播電視媒體這些年來一直在探索的,很多廣電媒體都在積極嘗試集團化發展和盈利模式的拓展,在新媒體層面,大多廣播電視媒體采取了網臺融合或者網臺合作的方式來加強自身在新媒體領域的影響力,有些則是雙管齊下,既發展自身的新媒體平臺,同時也和其他新媒體開展多個層面的合作,如湖南廣播影視集團,它旗下的芒果TV已經發展成為節目源豐富、部分節目實現付費收看的新媒體平臺,同時,它的一些知名節目如《我是歌手》,又以其他方式與QQ音樂、騰訊視頻、愛奇藝等新媒體開展不同層面的合作。
3.1制作機構要根據平臺的不同對節目進行調整。在媒體融合時代,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只是播出平臺,對于制播分離層面的制作機構一方而言,節目質量永遠都是第一位要考量的,節目的播出只是平臺的選擇,很多制作機構不再單純地依賴電視臺進行節目的播出,他們的節目都是既在視頻網站播出,又在電視臺播出,有些制作機構根據不同媒體平臺的特點對投放的節目做出一定的改變,如做出兩個版本,電視臺播出一個版本,視頻網站播出另一個版本,這些都是為收視率/點擊率而做出的改變。拿旅游節目來說,有些旅游節目在電視臺播出的是30~60分鐘版本,這是出于占有時段的需要,有利于形成節目的影響力。而在新媒體平臺,節目會被分解成幾個小段落播出,小段落播出使信息更加集中、有價值信息更加突出,更利于新媒體平臺的傳播,新媒體播出尤其是移動媒體播出時,人們對于信息的選擇和接受更趨于直接,于是播出的片子制作成少片花、精減片頭片尾甚至刪掉片頭片尾的模式,減少華麗的包裝,這是出于節省流量、選擇最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傳播的需要。影視劇方面,有些影視劇在電視臺播出時會對篇幅和集數進行一定的壓縮,但是在網站播出時,會有加長版本、未刪減版、導演剪輯版等多個版本出現,隨著廣電總局管理的加強,這種做法得到了遏制,2017年,廣電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對網絡視聽節目的內容及審查標準作出嚴格的規定,要求網絡節目與廣播電視節目采用同一標準、同一尺度,電視臺審查不予通過的節目不得在網絡上播出,也不允許在網絡上傳播“完整版”、“未刪減版”、“被刪片段”等等。同時還規定,網絡節目進入廣播電視臺播出,要重新進行審核。這個規定的實施,進一步規范了國家對于視聽節目的管理,也說明網絡視聽節目的審查標準提高了,播出門檻變高,網絡和廣播電視臺作為播出平臺,對于節目質量的標準趨于統一,對于制作機構而言,則意味著節目質量的標準進一步提高了。
3.2打破媒體界限是傳統媒體的出路。對于新媒體而言,從運營之初,采用的就是制播分離的方式,對于個體,它可以是自媒體的平臺,對專業的制作機構,它可以是實現贏利的平臺。海量的片源是音視頻網站存活的根基,因而他們獲取片源的渠道是多樣的,并不存在傳統媒體轉型和產業化變革的問題。對于廣播電視這些傳統媒體而言,打破媒體界限、深化制播分離改革是當務之急,目前正在進行的網臺融合與網臺合作的發展趨勢就是破除媒體壁壘,以全媒體的方式去經營與發展,通過網臺合一來拓展贏利渠道。近幾年,電視臺節目制作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新媒體的資金優勢和人才機制的優勢突出,大批廣電媒體從業人員離職到新媒體就業,愛奇藝、騰訊視頻、搜狐視頻、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逐年加大對節目制作的資金投入,使新媒體平臺的節目質量飛速提高,不再是前些年的粗制濫造,人們的收視習慣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廣電媒體宣傳了多年的VOD點播的播出方式至今仍在探索當中,但它在新媒體平臺輕而易舉的實現了,年輕一代收看節目的平臺已經悄然轉到了新媒體平臺,很多地區有線電視收視費收入連年下滑,在很多年輕人的家庭,有線電視機頂盒已經被棄之不用。這就要求廣電媒體放棄舊有的思維方式,以全媒體的方式來進行產業化運作,進一步開放辦臺,以網絡媒體的優勢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同時深化制播分離制度改革,采用更加靈活的節目制作與收購機制,凈化市場環境,給專業制作機構足夠的生存空間,專業制作機構的空間寬泛了,節目質量才有足夠的保障,只有實現制作機構與廣播電視媒體實現雙贏,制播分離才能實現良性循環。
目前有些廣播電視臺單純的以擠壓制作機構利潤空間的方式來運作,造成制作機構微利甚至倒貼投入資金制作節目來保證播出質量,這種情況無法持久,最終會形成惡性循環。在廣播電視媒體兩極化發展的今天,除了少數步入第一軍團的廣電媒體有了上佳的發展態勢,更多的媒體則是正在應對重重困難與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與新媒體共同孕育一個高度成熟的節目市場,成為傳統媒體亟待嘗試的路徑,在內容為王的時代,有些節目是由電視臺流到新媒體播出,電視臺首播,網絡重播;有些是同步播出,利用新媒體互動性強的優勢,在新媒體平臺與觀眾展開互動;有些節目是由新媒體流向電視臺播出,由新媒體首播,電視臺重播;有些是新媒體與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節目,同步播出;還有些廣播電視臺為鼓勵制作機構創作精品節目,對版權的收購方式做出變革,如不再全部收購版權,讓出一部分版權給制作機構進行二次出售,這種方式既不增加收購方的成本,又可以為制作機構增加利潤,有效的鼓勵了制作方的創作積極性。這些都是對節目市場發展途徑的嘗試,一個良好的節目市場,需要制作方和購買方來共同培育和創造,對于危機重重的傳統媒體來說,只有與新媒體開展合作、與制作機構展開良性互動,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才能夠實現破局,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參考文獻】
[1]唐世鼎,黎斌,等.制播體制改革與電視業發展問題研究[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
[2]付曉光,羅嬌嬌.從臺網關系變化看媒體融合時代的制播分離[J].出版參考,2016(11)
作者:張滌1;張小云2;譚鐘琪1 單位:1昆明藝術職業學院,2云南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