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技術創新對糧食加工資源利用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利用2008耀2014年中國糧食加工企業的面板數據對技術創新能力與糧食加工資源綜合利用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構建關于糧食加工產品出品率、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率、糧食加工企業科研投入、發明專利數等指標的實證模型。研究結果表明,技術創新指標中的研發投入對稻谷加工企業出品率的影響并不顯著,發明專利對稻谷加工企業出品率的影響顯著,但呈現負相關關系;研發投入和發明專利對小麥加工業出品率的影響顯著,并呈正相關關系,即隨著研發投入和發明專利的增加,小麥加工業出品率呈上升趨勢。
[關鍵詞]技術創新;糧食加工;面板數據
我國是糧食生產、加工大國。現階段糧食加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越來越重要,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咱1暫。發展糧食加工業對提高糧食企業經濟效益、增強糧食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有著重大意義。糧食加工是以糧食為基本原料進行的初加工和深加工。糧食加工企業在生產米、面等產品的同時,生產出大量加工副產物,主要包括稻殼、米糠、小麥麩皮等。許多副產物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膳食纖維、生物活性物質,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是重要的營養、能量、可利用物質的主要來源。但不少糧食加工企業對糧油加工資源綜合利用認識不足,重點表現在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糧食加工副產物等綜合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技術創新是解決糧食加工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的根本出路,也是決定我國糧食加工現代化建設進程快慢和競爭力強弱的關鍵因素咱2暫。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技術創新水平對積極引導糧食加工企業開展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重點以技術創新的角度研究糧食加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問題,選取了糧食加工業中的稻谷、小麥加工業,旨在為提高糧食加工資源綜合利用率。
1糧食加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現狀
1.1糧食加工業產能利用率低
我國糧食加工業根據行業劃分為稻谷加工業、小麥加工業和玉米加工業等,本文主要選取稻谷加工業和小麥加工業。研究發現,小麥加工業與稻谷加工業相比,總體產能利用率較高,在2010年達到最大值(70.3%),但呈現出逐年遞減趨勢,詳見表1。稻谷加工業平均產能利用率總體波動不大,2014年的稻谷加工產能利用率與2008年相比降低了2.8%。
1.2糧油加工業產品出品率較低
2009~2013年糧食加工產品出品率見表2。稻谷的出米率呈現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在2009年達到最大出品率值為67%。與日本等國的平均出米率70%相比,我國稻谷加工業平均出米率水平明顯偏低。小麥出粉率逐年遞增,2013年的小麥出粉率比2008年的增長了近10%。但如果將這部分小麥全部用于生產標準粉,出粉率可達78%,實際出粉率與預期出粉率仍存在差距咱3暫。我國主要油料作物的實際出油率均低于預期出油率,其中大豆20%,花生48%,菜籽38%,葵花籽53%,棉籽17.5%咱4暫。除此之外,毛油的精煉加工會導致營養成分大量流失。
1.3我國糧食加工業科研投入力度逐年增大
由表3可知,2008~2014年我國糧食加工業科研投入力度總體呈增長趨勢。1.4企業自主創新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糧食加工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專利獲得數和技術人才數量上。由表4可知,2008~2014年糧食加工業各行業專利獲得數呈現增加趨勢。同時,2008~2014年糧油加工企業從業人員數量也在逐年增加,見表5。在國家大力提倡科技興糧、人才興糧的背景下,對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力度也在不斷增大,2014年從業人員數量和教育培訓人數分別達到最大值111.3萬人、282890人。
2技術創新對糧油加工資源綜合利用影響作用的實證分析
本文數據來源于2009~2014年《中國糧食年鑒》《中國糧油加工業統計資料》,數據包括了從2008~2014年我國糧油加工產能利用率、產品出品率、糧油加工得到副產物產量、科研經費投入、發明專利數量、教育培訓人數。為了研究技術創新對我國糧油加工資源綜合利用的影響作用,選取科研經費投入、發明專利數量作為技術創新的衡量指標。代表糧油加工資源綜合利用的指標主要選取產品出品率。構建了關于科研經費投入(X1,億元)、發明專利數量(X2,萬人)與產品出品率(Y)關系的實證模型。因食用油行業樣本數據不足,因此選取實證樣本為小麥加工業和稻谷加工業2個子行業2008~2014年的面板數據。
2.1研發投入與稻谷加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影響實證分析
以研發投入和稻谷出品率作為衡量指標,構建了關于研發投入和稻谷出品率的實證模型。利用Eviews7.2進行估算。
2.2發明專利與稻谷加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影響實證分析
以發明專利和稻谷出品率作為衡量指標,構建了關于發明專利和稻谷出品率的實證模型。利用Eviews7.2進行估算。
2.3研發投入與小麥加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影響實證分析
以研發投入和小麥出品率作為衡量指標,構建了關于研發投入和小麥出品率的實證模型。利用Eviews7.2進行估算。
2.4發明專利與小麥加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影響實證分析
以發明專利和小麥出品率作為衡量指標,構建了關于發明專利和小麥出品率的實證模型。利用Eviews7.2進行估算。
3結論
利用2008~2014年糧油加工業面板數據對糧油加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科研投入對稻谷出品率影響并不顯著,發明專利對稻谷出品率在10%的水平顯著,但實證結果顯示,發明專利與稻谷出品率呈負相關,可以解釋為發明專利主要用于稻谷的過度加工,降低了稻谷出品率。企業科研投入與發明專利對小麥出品率分別在10%、5%上顯著,且隨著科研投入、發明專利的增加,小麥出品率呈上升趨勢,小麥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逐漸提高。
4建議
4.1高度重視大米過度加工問題
大米加工過精過細,既造成大米數量損失,又使其原生營養素流失,因此我國糧油加工企業應高度重視大米過度加工問題,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多開展適度加工有效措施,取消大米拋光工藝,進一步規范大米的產品開發、加工流程。提倡適度加工,堅決淘汰落后的粗加工、高能耗、低利用率的生產能力,在不降低大米的營養價值前提下改善口感,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4.2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小麥加工資源綜合利用率
技術創新需要大量研究資金的投入,對比我國糧油加工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資金短缺是限制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原因。通過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力度,利用技術創新手段,對引進的國外小麥加工生產線進行改良,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最終提高糧油加工業整體經濟效應。政府和企業應該更為重視小麥加工資源綜合利用對促進整個糧油加工產業的作用,在擴大企業加工生產規模的同時更應該把提高綜合利用率作為重要待解決問題。同時加強糧食加工產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加工關鍵技術的研究支持,優化和完善加工工藝,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副產物相關產品質量。
4.3加大糧食加工行業人才培養力度
面對國內外糧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的嚴峻形勢,我國糧食企業必須加快推進企業體制、機制和技術創新,培養高素質的糧食加工業企業家管理人才和科技研發隊伍,以增強企業發展的活力和后勁。糧食加工業需要高度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吸收。我國糧食加工業表現出人力資源供給不足,技能型人才結構安排不合理,尤其缺乏高技能人才,技能型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亟需創新和完善。
4.4加強糧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
我國糧食加工企業應依托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專項等,結合自身的科研經費投入,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同時,企業應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促進行業技術進步與生產率增長。積極將“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體系、人才支撐體系等引入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方面,引導相關主體開展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及相應的加工關鍵裝備攻關,充分利用如生物技術及糧食加工新技術等現代高新技術。
參考文獻
[1]王瑞元.我國糧食生產、加工簡況及發展趨勢[J].糧食加工,2015(源):1-3.
[2]陶海騰,王文亮,徐同成,等.淺談科技創新在糧油加工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2(圓):37-39.
[3]吳子丹.糧油加工業統計資料[M].北京:國家糧食局,2015:25-45.
[4]于宏威,劉紅芝,石愛民,等,糧油加工過程損失現狀及對策建議[J].農產品加工,2016(猿):60-65.
[5]王強.花生加工品質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234-240.
[6]譚杰.2016-2022年中國米糠油市場運行態勢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R].北京:智研咨詢集團,2016.
作者:劉俊;杜為公 單位:武漢輕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