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風電鑄件的技術創新與質量控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介紹了風電鑄件的發展歷程、技術要求和標準。風電鑄件的技術創新包含建立風電鑄件標準、建立嚴格精細熔煉技術、采用均衡工藝、不斷研發大功率風電產品,通過嚴格控制原輔材料(采用風電球墨鑄鐵件專用生鐵或高純生鐵、采用優質廢鋼、選擇合適的球化劑與孕育劑)、嚴格控制尺寸精度、控制新品開發和工藝試驗質量、控制熔煉質量(化學成分、脫S、球化與孕育工藝、超聲波和磁粉探傷),確保風電鑄件的質量。最后指出:通過專業化、規模化生產,風電鑄件的質量肯定越來越好,技術越來越成熟;但是,我們還要看到與先進國家在穩定性、一致性、可靠性方面的差距,只有奮起直追,才有希望,才有進步。
關鍵詞:風電鑄件;球墨鑄鐵;質量控制
1風電鑄件概況
1.1發展歷程
10年來,我國風電發展迅猛,作為綠色可再生能源的風力發電,在我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到2014年風電每年裝機及累計裝機容量都達到世界第一,其零部件基本實現國產化,而且海外主要風電主機廠的風電鑄件大部分都在中國采購,風電鑄件年產量已近百萬噸。但這一路走來,很不平坦,舉個例子,1997年一汽錫柴二分廠開發丹麥麥康公司600kW的輪轂,當時既無好的原輔材料,又無這方面的工藝技術和質控手段,進行了一輪又一輪試驗,摸索了一個又一個方案,失敗、失敗、再失敗。連續試驗了33個輪轂,自檢合格僅6個,出口丹麥后又有3個被判報廢,最終只有3個合格。總結經驗,制定了下一步試驗方案,到#34、#35、#36連續3個都取得了成功。后來開發的印度蘇士龍風電產品、美國GE風電產品,都一次性成功,贏得客戶的肯定和信任,成為免檢產品,出口風電訂單也接踵而來。2005年以前,風電鑄件基本都在歐美生產(尤其是丹麥維斯塔斯),德國等壟斷售價達2600歐元/t。我國金風、華銳、運達等公司從2003年起開始摸索生產風電主機,鑄件要么從國外購買,要么走了很長一段彎路,輪轂開裂、葉片掉下來等問題就是鑄件質量達不到要求所致。
1.2技術要求和標準
由于大型風力發電機大多是裝在條件比較惡劣的峽谷、高原、海邊,加上一般風力發電機組的塔架高度都在70~90m,大型風電零部件都有幾十噸,甚至上百噸,吊裝費用不菲,因而,風電鑄件要適應溫度變化大,從40℃到-20℃,甚至-40℃及以下,需承受交變和沖擊載荷以及潮濕和鹽霧腐蝕等,而高空和海上更換成本巨大,要求有高可靠性,必須保證陸上風電20年不更換,海上風電30年不更換。因此,對材料的性能有特殊的要求。在材料要求方面,風電球墨鑄鐵件要求是高鐵素體基體的球墨鑄鐵,應有良好的抗拉強度和伸長率;要求在-20℃,甚至-40℃夏氏V型缺口沖擊韌度平均值≥10J,為此需全面控制化學成分、顯微組織、力學性能。國外的風電鑄件均要在螺孔處本體取出試樣檢驗,若球化率不符合規定,即視為不合格品。對內部質量和表面質量均有很高要求,為保證鑄件內部組織致密,鑄件須100%進行超聲波探傷,不同的部位要達到歐洲標準EN12680中的2~3級的要求,對縮松的控制很嚴。由于球化元素Mg和RE等易氧化產生夾渣缺陷,在鑄件中成為裂縫源,因此,風電鑄件還須進行磁粉探傷,達到EN1369中的2~3級的要求。風電鑄件的尺寸精度、質量偏差都是超國標的要求,以滿足其靜平衡需要。
2風電鑄件的技術創新
2.1建立風電鑄件標準受
中國風標會委托,2009年筆者公司和江蘇一汽鑄造公司牽頭制訂了我國的風電鑄件、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涂裝等國家標準,填補了我國在這些方面的空白,尤其當時我國的鑄件標準里還沒有QT350-22牌號。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標準引入專門行業鑄件里也是說明其零件的重要性,當時附鑄試塊的球化率達到90%這樣的高要求曾有爭議,但事實證明,這有利于保證風電鑄件的可靠性。
2.2建立嚴格精細熔煉技術,省用Ni等貴重金屬
10年前,歐美生產風電低溫高韌性球墨鑄鐵,為了提高其性能可靠性,一般都加入1%~3%的Ni,使性能既能穩定其強度,又能確保其低溫沖擊值,尤其是-40℃以上的時候,但是大家知道Ni是貴金屬,一般要十幾萬/t,最高超過60萬/t,成本很高。筆者在生產風電鑄件也曾經試驗過,但最終還是在把握成本競爭力和創新的最佳結合點上下功夫,精確調整化學成分,研發優化專用球化劑、孕育劑,加強一次孕育、二次孕育,優化其球化、孕育工藝,同樣穩定地達到各項性能指標,此核心技術在2005年就申請國家專利。
2.3采用均衡工藝
生產球墨鑄鐵一般都采用順序凝固工藝,最后加冒口進行補縮,許多地方還要加冷鐵加強局部冷卻。風電鑄件要求外部及內部都不允許有缺陷存在,外部主要是氧化渣,內部主要是縮松,用傳統工藝來生產風電鑄件,很難獲得一個完美的結果。同時,由于風電鑄件大多結構是殼體類,表面積極大,加很多冒口或保溫冒口,工藝出品率一般只能在65%~70%。筆者公司在引進丹麥維斯塔斯先進工藝技術的基礎上,又大膽創新,在風電輪轂、底座等零件上做到無冒口、少冷鐵新工藝,既大幅提高鑄件質量,又提高了工藝出品率,平均達到80%~85%。當然,搞均衡工藝也不是沒有條件,相配套的砂箱、模具的剛性要提高,造型時微震撞實,使鑄型的剛度提高,澆注后防抬箱措施都要跟上。在這里要說明的是,風電軸類零件不宜搞均衡工藝,這種工藝有3件被我國和美國授予發明專利。
2.4不斷研發大功率風電產品
風電剛開始的時候,上世紀90年代大多生產600~800kW風電機組,輪轂一般重5t左右,底座用鋼結構的為多數,到本世紀初,歐美、印度就開始開發兆瓦級風電,筆者公司在2003年就開發了1.5MW、2MW系列產品,其輪轂達10t左右,底座也考慮到減震性及加工方便,改成球墨鑄鐵,重達17t左右,這么大的零件能夠批量生產,在其它行業較為少見,筆者公司在2010年生產了近萬個1.5~2MW輪轂。2008年,筆者公司開發了3MW海上風電,2010年開發了5MW海上和陸上風電,其輪轂已達46t,底座達86t。2012年開發了7MW海上風電,輪轂重達75t,底座108t,光一個底座用砂650t,鐵液動用了公司所有電爐的容量(120t鐵液),其鐵液溫度的控制、時間的銜接、球化處理的順序,各個環節的保證,做到萬無一失,確保一次性成功,這開發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小型的系統工程,如果失敗,后果不堪設想。現在世界上5MW以上風電鑄件產品,筆者公司已有十幾個客戶,占有率超80%。這些大斷面球墨鑄鐵件,要做到性能合格,金相組織不產生碎塊狀石墨,確保球化率,筆者公司都做了大量的課題研究。
3風電鑄件的質量保證
3.1原輔材料的嚴格控制
3.1.1采用風電球墨鑄鐵專用生鐵或純鐵
在2005年前,我國生鐵沒有專門用于風電的生鐵,要么采購國外純鐵,但售價比較昂貴(高達1000元/t),當時根據多年生產風電球墨鑄鐵件的經驗,提出了的生鐵成分要求,如表2所示。生產風電球墨鑄鐵件生鐵最為重要,概括地說要做到五低,除了C以外,都有嚴格的要求,其中P是關鍵,其次微量元素中的Ti、Cr等越低越好,這些都影響風電球墨鑄鐵的韌性和塑性,減少晶間夾雜物。筆者公司對采購的生鐵都要用等離子光譜檢查。
3.1.2采用優質廢鋼
風電球墨鑄鐵對廢鋼要求,不僅要全新、無銹跡外,有害的Cr、V、Ti、Pb、Cu等合金元素也要盡可能低,更重要的是Mn、P、S也要低。選擇碳素鋼中較為優質的汽車沖壓邊角料,一般w(Mn)量僅0.2%~0.3%,其它微量元素也很低。
3.1.3選擇合適的球化劑、孕育劑
普通球墨鑄鐵生產采用的球化劑是不適合低溫高韌性球墨鑄鐵的,其w(Mg)量往往會達到7%~9%,Mg是極易氧化的金屬,容易產生氧化渣,所以要求w(Mg)量降到5.5%~6.0%。還有RE,原來中國原輔材料都很差的時候,用RE來減少夾渣、縮松是有一定效果的,但RE會使球狀石墨畸變成碎塊狀石墨,RE偏高的弊病在風電零件是要不得的,所以要求球化劑中的RE不能超過1%,以減少給金相組織帶來碎塊狀石墨等后遺癥。球化劑中的MgO含量為必檢。孕育劑現在品種很多,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一次孕育劑常用高Ca-Ba,二次孕育劑使用S-O孕育劑。加入量及方法是重點。
3.2尺寸精度的控制
風電零部件雖大,尺寸要求高,不能有負公差,正公差又要超重判不合格,所以其模具的要求很高,不但尺寸要精確,而且要有很好的剛度。2007年,筆者公司就規定,模具必須上數控機床三維制作,木模都要采用鐵型板、鋼結構,以保證其剛性,壽命要達到300件。每年訂單超過300件的產品,要求制作鐵塑結構模具,輪轂鐵塑模具壽命達到5000件,經濟實惠,這些超大型鐵塑模具也是筆者公司首創。每年訂單超過500件的產品要制作金屬模,用三維制作的模具不但尺寸準,質量也比木模減輕了3%~5%,每年節約的費用很快抵消了昂貴的模具費。筆者公司有個客戶年訂單超過3000件,就制作了每種2~3套金屬模,否則,每月制作一付木模也來不及。在配模、配芯過程中,也用專門預裝座、卡尺、量棒實施件件記錄,如美國GE的鑄件重要尺寸每件用激光跟蹤儀測量。
3.3新品開發和工藝試驗質量控制
新品開發必須經過三關:(1)方案評審;(2)CAE模擬;(3)工藝評審。然后新品必須要做“1+3”驗證,第1件樣品生產出來,一系列檢查,全尺寸測量、性能、金相、化學成分、外觀、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等。如果合格,用同樣工藝再連做3件,如果3件全部合格,方才通過驗證;如果其中有1件不合格,就驗證失敗,必須推倒重來。工藝改進,或該件更換車間生產,都按“1+3”模式進行,這樣可避免更大的損失。每件新品試驗,不但工藝卡片要到車間,還要制作詳盡的作業指導書,現在數碼照相普及,圖文并茂的指導書都有幾十頁厚,發到車間讓技術人員組織工人培訓,畢竟風電鑄件生產是手工作業,人為因素還是很重要的一環。
3.4熔煉質量控制
筆者公司鑄造廠擁有4個鑄造車間,2個車間使用沖天爐—電爐雙聯作業,2個車間用電爐直接熔煉。2種生產方式都有詳盡的工藝守則。
3.4.1化學成分控制
熔煉工程師的配料單必須經過審核,五大元素的設計必須根據不同的牌號和零件來,原則上化學成分控制如表3所示。每個車間都有直讀光譜儀,化學成分嚴格控制執行,要求偏差不得超過±0.03%,爐長須及時調整。
3.4.2脫S的控制
由于筆者公司有2種熔煉方式,脫S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沖天爐出來的鐵液一般w(S)量較高,加入脫硫劑的量相應要高一些,筆者公司使用長效脫S包,對脫S時間、脫S標準都有規定。
3.4.3球化孕育的控制
爐前控制工對球化劑品種必須確認,加入量必須過磅稱量,放入包內覆蓋好并撞實。鐵液溫度嚴格控制。球化處理時間保證,并在規定時間進行澆注。球化處理一般采用沖入法,特殊重要零件采用蓋包球化處理工藝。一次孕育劑加入也須均勻,二次孕育劑加入更要講究。每個鑄件都有個定量包,根據該件質量,澆注過程中能隨鐵液液流均勻加入孕育劑,確保其吸收效果。
3.4.4超聲波、磁粉探傷把關
由于筆者公司全部生產風電鑄件,每個零件要做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所以這支檢查隊伍也很大,其中好多是二級、三級探傷師。探傷技術高低至關重要,能正確把握尺度,及時反饋到技術部門,對風電鑄件整體質量有很大幫助,也可為公司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否則每年出口幾萬噸產品到國外,一旦失控,索賠不是小數字。
4結束語
總的來說,風電鑄件的質量要控制的地方很多,上面幾點僅僅拋磚引玉。通過專業化、規模化生產,質量肯定越來越好,技術越來越成熟。但是,我們還要看到與先進國家在穩定性、一致性、可靠性方面的差距,只有奮起直追,才有希望,才有進步。
作者:華永犖 單位:江蘇吉鑫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