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務統計角度審視上市公司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希金斯教授在1981年的《財務管理學刊》上發表了“通貨膨脹下的財務可持續增長率”一文,提出了財務可持續增長率等式。他認為“:企業的財務可持續增長率(SustainableGrowthRate,簡稱SGR)是指在不需要耗盡其財務資源的條件下,企業銷售所能夠增長的最大比率。”它是一個綜合性的財務指標,體現企業在現有的經營管理水平和財務政策之下所具有的增長能力,應把它作為企業財務分析與管理的工具。
紡織行業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支柱產業,多年來為增加就業、推進城鎮化建設、改善人民生活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然而,2007年1—l1月全行業的64.89%的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只有l11.9億元,只占全行業利潤總額的10.81%,平均銷售利潤率只有0.73%,比上年同期的1.18%的微利又下降0.45個百分點。這其中,虧損企業有7339戶,虧損額114.2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虧28.83%。在新的形勢下,行業的深層次矛盾日漸顯現。具體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資源利用率偏低、污染問題比較嚴重以及市場競爭不規范。使我國的紡織業在抵抗風險的同時,可以實現財務可持續增長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歷年增長狀況的描述性分析及正態分布檢驗
本文對所選的24家紡織業上市公司1998—2007年的財務可持續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進行簡單加權平均,并求其幾何均值(如表1)。
從表可以看出,除1998—1999年以外紡織業上市公司增長過快,其余各年實際增長率小于財務可持續增長率,說明速度增長過慢。而財務可持續增長率從1998年的58.9374%下降至2007年的2.15838%,其中最低點為-7.36467%,說明財務可持續增長在沒有實現增長的同時損害了股東權益。實際增長率從1998年至2006年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而在2007年全行業的實際增長僅為3.102481%,行業增長急劇下降。從實際增長率和財務可持續增長率的變化趨勢及方差可以看出,中國紡織業上市公司財務可持續增長率的波動遠遠大于實際增長率的變化。
經過柯爾莫格洛夫-斯米爾諾夫檢驗(表2)可以看出,除了2000年、2001年外,財務可持續增長率和混合樣本的顯著性水平Sig都遠小于0.05,而實際增長率除1998年、2006年外顯著性水平Sig都遠大于0.05,從而拒絕財務可持續增長率服從正態分布的假設,即認為其分布都是非正態的,而實際增長率中除了1998年、2006年以外都服從正態分布的假設。
二、配對樣本相關性及顯著性的假設檢驗
運用SPSS11.5統計軟件包,通過配對樣本的T檢驗,得到如下結果:
1.配對樣本相關性檢驗
所選的中國24家紡織業上市公司1998—2007年的財務可持續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的相關系數、非線性關系的顯著性概率如表3所示。
從表3可知,樣本公司1998—2007年的財務可持續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的相關系數為0.13;非線性關系的顯著性概率為0.037,小于0.05,說明它們具有線性相關關系。這意味著所選的24家紡織業上市公司1998—2007年的銷售增長與其財務資源的負荷相匹配。
2.配對樣本顯著性檢驗
所選的24家紡織業上市公司1998—2007年的財務可持續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有無顯著差異的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4可知,T檢驗的雙尾顯著性概率為0.000,小于0.05,拒絕原假設,意味著所選的24家紡織業上市公司1998—2007年的財務可持續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有顯著的差異,未實現財務可持續增長。
三、是否實現財務可持續增長的假設檢驗
由于兩組數據分布都是非正態的,分布類型未知,而且兩個樣本相關,因此,為檢驗財務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是否有顯著差異,即檢驗我國紡織業上市公司是否實現財務可持續增長,我們可以采用非參數檢驗(NonparametricTests)中的兩個相關樣本檢驗過程(2RelatedSamplesTestsProcedure)的威爾柯克森符號秩檢驗法(WilcoxonSignedRanksTest)來實現。
運用SPSS統計軟件包,威爾柯克森符號秩和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從表中給出的1998—2007歷年的可持續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的Z值與漸進的雙尾顯著性概率(<0.05),說明除1998、1999、2000、2001、2007年外均拒絕無顯著性差異的原假設,意味著樣本公司2002—2006年間可持續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不一致,未實現可持續增長。
四、增長過度和增長不足的假設檢驗
通過上述配對樣本的T檢驗可知,這24家紡織業上市公司的財務可持續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不一致,未實現財務可持續增長。那么,是實際增長率大于財務可持續增長率,還是實際增長率小于財務可持續增長率?即是增長過度,還是增長不足?威爾科克森檢驗,又稱“威爾科克森符號秩檢驗”(Wilcoxonsignedrankstest),可以用于檢驗樣本的數據是否與“理論值”存在顯著差異。該方法通過計算各觀察值的偏差、絕對偏差的秩以及正負符號秩的和,不僅考慮兩組數據差的符號,而且考慮差的大小,是一種較為精確而有用的檢驗方法,可以用于進一步檢驗確認這24家樣本公司的增長狀況。運用SPSS11.5統計軟件包進行威爾科克森符號秩檢驗,得出如圖6所示。
從上述秩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所選的中國24家紡織業上市公司1998—2007年的財務可持續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之差的負秩數為223,占總數的30.51%;而正秩數為522,占總數的69.49%;結為零,即在總樣本中沒有財務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相等的樣本。因此,可以認為,1998—2007年,所選取的24家紡織業上市公司的實際增長率超過財務可持續增長率,或者說,其增長是與自有財務資源不相匹配的過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