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審計發展問題與解決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相應的自然資源消耗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甚至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導致環境污染問題以及生態受損問題出現。如今,我國仍舊屬于轉型期社會,社會經濟增長呈現出粗放型局面,經濟管理水平還不夠高,在社會經濟以及環境兩方面的壓力之下,必須加強環境審計。
要想落實好環境保護工作,加強環境審計是非常必要的。針對安徽環境審計工作來說,主要結合當地環境的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使得當地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保持較高的平衡性。本文主要探討轉型期安徽環境審計發展問題與有效解決對策。
1.轉型期安徽環境審計發展問題分析
在轉型期,安徽環境審計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尚待解決的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問題:
第一,站在環境審計主體的角度上來說,過于圍繞政府審計這個主體,沒有明確其他多樣化的環境審計主體,導致審計主體過于單一的問題出現。如今,針對轉型期安徽環境審計來說,還是以傳統式的國家審計機關專項審計模式為主,針對社會審計以及內部審計機構來說,也同樣擔負著環境審計的責任,但這兩大機構卻并沒有真正重視環境審計這項工作[1]。針對社會審計以及內部審計來說,也并沒有在實際的環境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第二,結合轉型期安徽環境審計實際內容來說的話,針對當前的安徽環境審計,還存在審計對象不夠廣泛的問題。針對如今的安徽環境審計工作來說,往往以土地出讓、水污染治理等工作為主,需要相應的審計資金。但對于那些礦產資源、農業資源以及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審計來說,開展力度很小,資金也很少。這說明安徽環境審計工作開展的并不普通,盲點是比較多的。
第三,針對轉型期安徽環境審計工作來說,還存在審計方式不夠多樣化的問題,仍舊單純加強財務方面的環境審計以及合規性方面的財務審計,并沒有真正實施好環境績效方面的審計工作。從審計方式上看,以財務審計和合規性審計為主,環境績效審計開展不足。針對如今的安徽環境審計工作來說,還將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當作主要的理論依據,著重檢驗資金來源以及使用的科學合理性,是否存在違法侵吞資金以及挪用資金的現象,保證環境審計方面的資金使用合法性[2]。對于該環境審計方法來說,是過于傳統化的,往往只著重解決那些突出問題,主要采取事后審計的方法,沒有加強事前預防審計以及事中全面審計,無法從根本上提升安徽社會經濟的運行質量。
第四,結合轉型期安徽環境審計模式來說,還單純采取之前的賬項基礎審計模式,這樣就會導致審計智能化和信息化不夠高的問題出現。因為當前的環境審計主要采取財務審計以及合規性審計的方法,所以審計工作者往往掌握較多的財務會計方面的知識,往往應用賬項基礎審計模式,無法從根本上發揮環境審計工作的技術性和智能性優勢,沒有加強對計算機智能化環境審計模式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2.轉型期安徽環境審計發展問題解決對策分析
2.1完善多樣化的環境審計主體體系
針對轉型期安徽環境審計來說,必須在加強政府審計的基礎上,加強政府環境審計監管,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以及社會審計部門在實際的環境審計過程中發揮的有效作用,不斷創新和完善安徽省環境審計主體體系。不僅要促進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的有效融合,還要促進內部審計以及社會審計的有效融合,團結協作,落實好環境審計工作。針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來說,對組織運動情況是比較了解的,所以可能會發現比較全面的和潛在的環境審計問題,進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和審計建議。要針對企業內部的環境管理情況,加強科學合理的評估性審計,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優化環境監管體系。針對社會環境審計來說,對應的主體是一些中介組織,比如會計師事務所等。要想促進安徽環境審計的可持續發展,針對那些核心企業對應的環境審計工作來說,其主體應當是社會審計部門和組織,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審計結果客觀性和準確性。對于具體的審計內容來說,不僅包括環境責任報告,還包括環境資產負債計量以及環境管理、評估報告等[3]。
2.2突出重點,有效轉變發展的方式方法
第一,嚴格遵循節能減排的原則要求,轉變和完善環境責任審計方式方法。針對安徽環境審計機構人員來說,必須結合《減排目標責任書》的規定和要求,并結合《安徽省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暫行辦法》的規定和要求,深入到不同級別的政府機構工作當中,落實好以節能減排為核心的環境審計工作,加強工作情況評估,保證節能減排目標的快速實現[3]。
第二,針對核心企業以及核心行業來說,要轉變和完善相應的環境審計方式方法。針對轉型期安徽省環境污染問題來說,主要成因都來源于行業的不規范生產,具體表現在水污染、空氣污染等方面。針對安徽環境審計機構人員來說,必須加強對核心企業和行業的內部監管和審查。具體來說,要加強專項審計項目情況調查研究,掌握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工作開展的進度,了解相關環保措施的實施情況,發現不足并明確原因,進而采取相應有效的問題解決措施,旨在增強企業的節能減排以及環保審計意識。另外還要加強對新項目實施情況的有效審查,明確內部治污設備以及系統的完善性,加強智能化的情況監控,保證企業內部產業結構的不斷完善和優化。
第三,著重落實好主要污染區域的環境審計工作。針對安徽審計機構人員,往往著重強調水污染防治工作以及相關的審計工作,不僅已經針對淮市縣地區水污染問題進行了治理以及專項審計,還針對巢湖水污染情況,進行了專項治理和審計,尤其突出強調了效益審計。在轉型期,安徽相關部門更加不能懈怠,必須加強對淮河附近區域、巢湖流域以及長江中下游區域的環境污染問題治理以及審計管理,尤其要強調關于環保資金監管以及具體實施方面政策的有效落實[4]。要明確各個區域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及降低群眾生活質量的相關問題,進而采取相應有效的環境污染問題治理措施和環保審計措施,提升安徽環境審計效率和水平,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
2.3不斷創新和完善環境審計模式,加大審計網絡化建設力度
第一,要不斷創新和完善轉型期安徽環境審計模式。如今,對于我國安徽省來說,仍舊沒有加大對政府環境審計機構的建設,相應的審計方法和模式還不夠完善,導致環境審計工作無法有序開展。相關部門人員在進行長時期的實踐研究之后,創新出了“將風險作為主要導向、將審計項目作為主體、將資金以及治療情況作為主線的”模式,通過應用該種審計模式,可以實現審計重點內容的有效轉變,開始強調環境審計內控制度和體系有效創建、風險防治工作的有效實施以及項目實施效益的高低等方面的工作[5]。在獲取審計風險情況評估工作之后,制定和實施科學合理的環境審計方案,以環境保護項目主體為核心,將環境審計資金以及實際的治理效果當作主線,全面搜集和整理相關證據和信息,針對環境審計所需資金來源、使用合法性等進行評估,確保環境保護治理的高效性。
第二,采取多樣化的環境審計方式,確保環境審計的最終效果和質量。首先,可以采取上下協調的環境審計方法,推廣應用合作式審計方法。合理組織同一級別環境審計機構,針對相同的環境保護項目,采取合作式審計的有效方法和模式,從根本上提升環境審計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和積極性,促進全省環境審計工作的有效落實。然后,要依靠第三方的力量,有效實施聯合環境審計方法和模式。針對安徽各地區環保機構以及科研機構來說,要加強合作和配合,不斷創新和完善外聘專家庫,使得專家參與到環保情況調查和環境審計工作當中,有效處理環境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專業性問題,從根本上提升安徽環境審計的整體水平。最后,要加大環境審計隊伍培訓和建設力度,拓寬環境審計工作人員的知識面,提升他們的審計水平和綜合素質,具體來說,不僅可以在加強外出培訓以及實踐訓練的基礎上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轉變審計工作人員的陳舊觀念和思想,還能在加強招錄以及人才引進的基礎上提升審計隊伍的綜合素質。
第三,加大安徽環境審計網絡化和信息化建設力度。針對安徽環境審計工作來說,不僅和環保方面的工作有關,還和工程、工業方面的內容有關,另外還和水利以及地質等方面的內容有關。因此,必須采取多樣化和綜合化的環境審計方法,要大力應用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加大計算機網絡化審計力度,促進審計智能化和網絡化局面的快速形成,促進環境審計事業的長期穩定發展。針對未來所要開展的環境審計項目來說,往往都要和AO系統有效聯合。因此,針對一線審計工作者來說,必須掌握AP系統和軟件的具體使用方法。針對環保審計項目來說,必須在依靠AO系統的基礎上,在其當中科學立項以及有效分解,而對于環境審計作業的每個過程工作來說,必須在系統化的AO網絡系統當中進行,要完成相應的數據編制以及信息歸集工作,最終完善而成電子數據包,落實好數據歸檔工作[6]。另外,還要實現三大系統的有效融合,第一大系統是環境審計管理系統,第二大系統是環境審計網絡系統,第三大系統是環境審計現場實施系統,最終創新成為系統化的智能環境審計體系。
2.4加大宣傳力度,實現群眾對環境審計工作的正確認識
要想促進轉型期安徽環境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必須增強人們對環境審計工作的認識,增強人們的積極參與意識。針對安徽政府以及相關部門來說,必須大力調動相關部門人員和群眾,落實好環保工作。因此,必須加大關于環保知識的宣傳力度,加強對群眾的環保知識教育,從根本上增強群眾的環保意識,增強他們的環境危機感。在依靠社會輿論功能的基礎上,就能實現群眾和企業一起攜手加強環境保護的局面。在這樣的形勢下,企業也會自覺接受政府的引導,不斷創新和完善環境審計監管制度和體系,大力開展環境審計管理活動,旨在提升企業的運行效率,樹立良好形象,降低市場壓力,最終提升企業效益和利潤,實現審計工作和環保工作的自然融合,保證國家社會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2.5創新和完善環境報告以及公告審計制度
要想促進轉型期安徽環境審計的快速發展,還必須明確環保方面的會計準則,不斷創新和完善相應的核算制度和體系。針對國家環境審計工作來說,其對應的最終委托者是群眾,而相應的審計機構和部門必須對群眾負責,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要通過應用報告的模式,全面反映出內部環境成本、內部環境責任以及實際效益,相應的驗證主體是執行審計者,還要以電視以及廣播等途徑公布報告內容[7]。通過不斷完善和應用公告制度,可以實現落實好國家環境審計情況全面監督工作。政府對環境審計監督者提出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審計監督者在監督他人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專門機構人員的監督,這樣能夠從根本上促進環境審計機關廉政建設工作的有效落實。
3.結語
綜上所述,在以后的發展當中,安徽省在工業、農業等方面都會加快進度,社會經濟發展和自然資源利用之間必定會產生矛盾。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好該問題,就必須加強安徽省環境審計,實現審計型資源向發展型資源的有效轉變,彰顯出環境審計的根本性優勢,促進安徽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娟.上市公司環境審計研究—以伊泰煤炭為例[J].會計之友,2015,(13):104-107.
[2]蔣成飛,劉鶴飛,王坤等.對資源環境審計現狀與發展的探討[J].中國內部審計,2016,(4):86-88.
[3]時軍.新常態經濟背景下環境審計政策法規發展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7):52-56.
[4]吳國琴.綠色發展背景下旅游環境審計對策[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16,(2):28-30.
[5]馬春燕,羅雅楠.我國環境審計的發展現狀研究[J].經濟視野,2014,(24):224-225.
[6]劉夢云.我國環境審計的發展現狀分析[J].現代商業,2015,(17):251-252.
[7]楊家灝.環境審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11):199-200.
[8]許長青.我國環境審計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營銷,2016,(5):193-193.
作者:胡蓉 單位:安徽審計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