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理國情監測服務干部離任審計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受托管理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和控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環境審計的重大創新。本文主要闡述地理國情監測服務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內容與思路,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審計結果可行可靠,并且通過基本農田保護審計實例驗證了取得的效果。
關鍵詞:地國理情監測;自然資源離任審計;領導干部;服務;基本農田
引言
自然資源是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包括土地、礦產、森林、水、大氣、海洋等資源,是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最重要的資源,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也是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自然資源的日益短缺與可持續發展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應通過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來強化領導干部應承擔的自然資源環境責任,以及對損害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問責,完善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彌補領導干部審計制度中的生態短板[1]。地理國情監測成果是基于高分辨率遙感影像,運用測繪新技術客觀、真實、全面地獲取地理國情信息,精準摸清我國地理國情“家底”,其成果已經在多規合一、城市規劃實施監管、環境保護與治理、自然資源負債表編制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本文介紹運用測繪新技術、遙感影像和地理國情監測成果服務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內容、審計思路與審計流程,并選取了土地資源中的基本農田保護審計這項內容進行了實例驗證,通過審計發現基本農田中存在劃定不實等情況,總體來說地理國情監測服務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成效顯著,最后通過總結經驗,為指導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常態化審計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技術支撐。
1地理國情監測服務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
產離任審計概述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指從當地自然資源環境開發利用、資源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狀況入手,對領導干部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職責所進行的監督、鑒證和追責的一種特殊的審計[2]。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2015年以來,眾多省份已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試點工作。目前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已由試點進入到全面推開階段。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可以掌握領導干部任職期間自然資源資產“家底”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監督和檢查領導干部在履職期間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及效果情況,揭示領導干部任職期間資源環境有沒有存在重大違法違規問題,有無嚴重污染和損毀自然資源資產,對上級下達的自然資源環境保護任務是否完成等情況,通過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完善領導干部問責體系和政績考評機制[3],提高領導干部的管理水平,促進自然資源資產的合理開發利用,切實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地理國情監測是綜合利用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技術(GNSS)、航空航天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等現代測繪技術,綜合各時期已有測繪成果檔案,對地形、水系、濕地、交通、地表覆蓋等要素進行動態和定量化、空間化的監測,并統計分析其變化量、變化頻率、分布特征、地域差異、變化趨勢等,形成反映各類資源、環境、生態、經濟要素的空間分布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監測數據、地圖圖形和研究報告等,從地理空間角度客觀、綜合展示國情國力[4]。簡言之,地理國情監測就是從地理的角度,采用空間化的方法,對國情進行持續監測并對測結果進行描述、分析、預測和可視化的過程[5]。開展地理國情監測,可以系統全面、動態持續地掌握我國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狀況、發展趨勢和相互關系,可以輔助政府科學決策、科學管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重大戰略、重大工程實施。地理國情監測的主要內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蓋、水域、荒漠與裸露地等的類別、位置、范圍、面積等,并掌握其空間分布狀況;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況,包括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交通網絡、居民地與設施、地理單元等的類別、位置、范圍等,并掌握其空間分布現狀。地理國情監測具有“所見即所得”、空間位置精度高(含平面精度以及高程精度)、尊重地表覆蓋現實等眾多優點,從2016年開始進入了常態化監測,其成果已經在多個領域中得到了應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與地理國情監測高度契合,因此,地理國情監測服務于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可以對自然資源進行精準審計,大大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并提升了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能力。
2地理國情監測服務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內容與思路
2.1地理國情監測服務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內容
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大氣資源等資源,根據審計區域的主體功能區及審計目標的定位,結合地理國情監測數據的特征,對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主要內容如下:土地資源審計包括耕地保護審計、非在耕耕地審計、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審計、集中連片耕地未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審計,新增建設用地審計、土地開發整理審計等)、森林資源(主要包括林地面積審計、公益林保護審計、森林公園審計、濕地公園審計等)、礦產資源(主要包括越界開采、非法開采審計等)、大氣資源(PM2.5PM10)、水資源(主要包括水源岸線1km范圍內污染源審計等),具體見表1。
2.2地理國情監測服務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思路
審計的主要思路與過程為:首先確定審計區域和時點,收集各部門行業數據,深度挖掘審計所需數據,基于地理國情監測數據利用測繪新技術進行空間分析(包括疊加分析、緩沖區分析、相交分析、取反分析等),再結合高分辨率遙感影像進行內業預判,得出問題圖斑,在這個基礎上人工篩選典型問題圖斑,導入外業平板,規劃好路線進行實地核實取證,三方確認無誤,最后出具審計報告。其技術流程如圖1所示。
3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審計為例
基本農田對確保糧食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保護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開展基本農田保護審計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是明確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責任、建立責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夯實農業持續發展基礎的具體措施。
3.1數據來源與數據處理
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庫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數據庫(確保是報國土資源部備案數據)來源于國土部門,地理國情監測數據和高分辨率遙感影像來源于測繪部門。由于國土數據坐標系為西安80坐標系,地理國情監測數據和遙感影像均為國家2000坐標系,因此需要將其投影變換到統一的坐標系統并統一數據格式,再進行數據分析處理。
3.2審計流程
首先提取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中的JBNTBHTB圖層和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庫DLTB中的耕地以及地理國情監測數據庫中的地表覆蓋LCA(除01類)圖層,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將提取出來的數據進行數據格式統一與坐標投影變換,統一格式和坐標系后,進行空間分析,去除小圖斑,得出問題圖斑,再結合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提取典型問題圖斑,利用測繪外業平板進行實地核實取證,最后編制審計報告。詳細技術路線如圖2所示。
3.3審計結果分析
通過以上技術手段結合實地調繪核實取證,分析得出完成了上級下達的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指標任務,劃定的基本農田沒有坡度大于25°的,但分析發現有部分基本農田劃定不實。主要有3類問題:一是現狀非耕地實地核查主要為林地、水面、建設用地占用等;二是非在耕耕地即拋荒多年的耕地(耕作層難以恢復)劃為基本農田;三是集鎮周邊集中連片質量較好的耕地未劃入基本農田。
4結束語
地理國情監測服務于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解決了傳統審計手段無法完成的審計工作,為審計機關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線索與疑點,實事求是地反映出自然資源存在的問題,可以依法客觀謹慎地對審計結果進行評價,大大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促進了自然資源資產的合理利用與有效開發,增強了領導干部對自然資源資產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意識,推動了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目前眾多省份省計廳已經與各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地理國情監測成果將在常態化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一春,彭啟發.生態文明視角下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J].西部財會,2016(2):72-74.
[2]朱玲玲.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探究[J].綠色財會,2017(4):17-22.
[3]黃金曦,鐘浩.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探討[J].商業會計,2015(10):42-43.
[4]徐德明.監測地理國情服務科學發展[J].中國測繪,2012(4):4-5.
[5]陳俊勇.地理國情監測的學習札記[J].測繪學報,2012,41(5):633-635.
作者:周嵩山 王海燕 韓飛 單位:江西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