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內部審計質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內審機構應保持獨立性和權威性?!吨袊?a href="http://www.ruiyinglinkage.com/tjlw/lbsjlw/527612.html" target="_blank">內部審計準則》也指出:“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應保持獨立性和客觀性”,《國際內部審計實務標準》指出“內部審計活動應該獨立,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工作時應做到客觀”,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則從根本上決定了內部審計工作的存在意義,一般來說,組織地位越高,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越強,所起的作用就越大。
二、審計人員應遵循職業道德。審計人員素質的優劣對審計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內部審計部門應當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客觀性,進行績效考核,做好后續教育工作,提高內部審計質量。
1、審計人員應保持客觀性。這里的客觀性,除了通過任務分派時注意避免利益沖突和偏見、實行崗位輪換等措施使內部審計人員保持形式上的客觀性外,還應當通過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使其保持精神上的客觀性。
2、應建立科學有效的業績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獎罰分明的考核評價體系和科學全面的激勵機制,實現真正有效的職業價值激勵,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增強內審人員的信任感、成就感與歸宿感,這是提高審計質量的動力所在。
3、加強后續教育工作。除參加規定的每年的內部審計人員后續教育外,其他如業務培訓、研討班、參加專業資格證書考試、在專業雜志或參加專題研討等都是較好的培訓方式,使內部審計人員能夠保持持續的專業發展和勝任能力,促使審計質量得到提升。
三、建立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制度是規范的基礎,無論是審計過程的哪一個環節,沒有必要的監督制約,都很難保證把質量控制落到實處。一般來說,主要包括三級復核制度、內部檢查制度和外部檢查制度。這里的三級復核制度是指每一個審計項目各階段工作的復核,必須按質量監督的要求經過審計組長、項目經理和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復核,除各專業小組成員和小組負責人在審計實施過程中對審計工作底稿分別進行復核外,審計組長應當對此進行再復核,重點審核審計程序是否合規,事實是否清楚,定性是否正確,依據是否充分,審計結論是否恰如其分,內容是否完整,特別是對審計工作底稿與審計報告,做到各司其責,防范審計風險。內部檢查制度就是內部審計部門的自我評價,外部檢查制度則是由外部具有相關資質的人員進行,評價已完成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以及審計工作是否符合相關審計準則,保證審計小組的工作質量。
四、關注人際關系,加強溝通。國際內部審計協會大力提倡共同提高,共同進步,以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執業水平,促進審計質量的提高。在組織內部建立一個良好的交流環境,通過交流,隨時了解國內外先進的內部審計理論,改進審計技術和方法等增加審計經驗,最終提高審計質量。由于內部審計部門與被審計對象的關系、內部審計的工作性質、審計范圍深度等的特殊性,內部審計工作的溝通會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內部審計人員需要把握好溝通的技巧,因為溝通的方式與溝通效果的好壞有著密切的關系,方法和技巧的選擇非常重要。1、審計準備階段,和被審計單位和主管部門進行充分溝通。初步了解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擬定審計范圍、評估審計風險,做好審計實施階段前的準備工作。2、審計實施階段,與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員工進行充分交流。有利于發現線索,尋找充分的審計證據,并提高審計工作效率。3、審計結束階段,與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主管部門進行審計結論溝通,并再次確認審計結論的全面性和正確性。
五、科學合理地制訂審計計劃。制訂好審計計劃,合理確定內部審計項目,是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前提。根據《國際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應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為內部審計部門至少一年制定一次審計計劃,以確定符合內部審計章程和企業目標的工作重點。考慮重要性和風險預警原則,優先選擇領導決策層最關注的領域、部位和環節開展審計,既要增強審計計劃的針對性,又要考慮預期的發展和創新。要善于獲取到審計點,要考慮在一個合理的期間去審計所有重大的活動和部門,為增強審計有效性、提高審計質量打好基礎。由于業務發展是動態的,尤其是新業務、新產品的不斷推出,而較之內控制度卻顯得相對滯后,造成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控制盲點。因此,內部審計工作應善于獲取審計點作為審計對象,涉足以前從未或很少進入的審計領域,增加審計范圍。
六、嚴格執行審計程序,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有效性。審計工作程序對內部審計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約束力,是規范內部審計工作合法性和科學性,提高審計工作有效性的保證。嚴格執行審計程序。審計方案規定的審計程序是否得到嚴格執行,是衡量審計工作是否完成的標準。內部審計應嚴格執行審計方案確定的審計范圍與審計程序,不應隨意壓縮或取消。審計組長應負責對審計程序執行情況進行檢查,避免重要事項出現遺漏形成審計風險。
1、充分做好審前準備,審前準備工作越充分,審計現場工作就越有秩序,審計工作質量也就越有保證。出于對被審計單位的考慮,現場審計時間往往安排較緊湊,如果沒有充分的審前準備,就不能夠深入了解被審單位的基本情況以及與審計項目相關的法律法規,審計時就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審計質量也就無從談起。具體實踐中審計組長應召集審計組成員廣泛收集、認真審核和深入分析審計對象的背景資料以及相關業務指標等基礎資料,對審計對象管理狀況做出初步判斷,細化審計實施方案。切實抓好審前培訓,對參加審計項目的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統一審計標準和要求。
2、落實審計組長、審計項目經理負責制。審計組工作質量的高低與審計組負責人有著直接關系。應賦予審計組長一定的組內用人權、分工權和檢查復核權,以便審計組長合理調配人力資源,及時檢查和監督審計工作質量和進展,以保證審計操作的規范性和恰當性,從而達到防范和化解審計風險的目的。建立審計監督機制,對審計開展情況進行系統監督把關,提高審計工作整體質量。
3、嚴格審計文書審批制度和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對審計方案、審計意見書、審計報告等文書應由各級負責人審批簽字,做好審計結果公告制度,保證審計成果的質量。
七、創新審計手段,提高審計技術
1、開展非現場審計,實現現場審計和非現場審計的結合。發揮非現場審計借助計算機查詢系統發現疑點的優勢,尋找審計線索。通過查找疑點問題,反映被審行業務數據變動是否合理、在不同反映渠道是否一致、是否遵循有關制度,并根據業務數據信息的合理性、一致性和遵循性的檢查,分析被審行可能存在的風險,對其風險狀況進行評估。根據非現場審計提供的審計線索,制定審計方案,安排審計力量,減少漫無邊際尋找審計疑點造成的審計資源的浪費,達到事半功倍的審計效果,從而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同時,加強非現場審計與現場審計的有效地結合,充分運用非現場審計人員對審計對象相關數據、資料整理和分析的結果,細化和完善審計方案,明確審計重點,提高現場審計的針對性。
2、充分利用審計資源。既要實現人力資源的整合,做好項目、部門、人員之間的互相聯動,統籌考慮,優勢互補;又要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提高審計管理效率,促進審計信息資源充分共享和利用,加強部門之間的業務溝通。
3、注重審計調查和研究。通過調查了解,掌握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經營活動中出現的普遍性、傾向性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提出高層次、可操作的審計意見和建議,把審計工作從查賬、查制度,提升至宏觀調研,為領導宏觀決策服務,提高審計的宏觀效應。實現及時、動態、全面的審計效果,不斷提高內部審計效率和內部審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