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銀行職員責任績效審計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開展人民銀行領導干部履職績效審計的指標探索
領導干部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立應圍繞評價內容,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科學合理的績效審計指標評價體系,立足于效果考核,便于操作,符合實際,用以指導整個現場審計的實施。
1.綜合管理有效性指標。一是設置安全事故次數(率)、違規違紀次數(率)、業務差錯率和案件發生率、應急預案演練和培訓的有效性等指標。通過這類指標的審計和分析,評價領導干部是否按照國家金融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上級行要求制定工作計劃和工作措施、是否建立健全管理控制體系,依此評價領導干部在落實政策及內部管理方面的績效。二是設置工作人員精神狀態、思想狀況、團結程度、群眾滿意度等方面的指標,評價領導干部在單位里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思想勾通能力,判斷領導干部管理決策是否科學、民主,內部控制是否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的道路,依此評價領導干部行政管理方面的績效。
2.資源投入與使用經濟性指標。基層人行費用是恒定的,更應追求每項活動的耗費最小化。通過設置人均完成工作量、公用經費使用總額以及人均使用公用經費、人均固定資產等指標,評價領導干部人員配置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人盡其用,資金財產使用是否合規節約,公用經費、專項支出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違規及浪費現象,以此判斷領導干部在經費投入、資產使用、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績效。
3.工作業績效果性指標。人民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和加強內控管理,都會產生一定的效果。效果性評價指標主要可設:項目推廣、經驗材料轉發與交流、論文交流以及履行人行職能所取得的成績和贏得的榮譽等指標,包括在上級行綜合考評名次、專業考核名次、單項考評名次以及各類業務比賽和勞動競賽獲獎情況、調研成果、工作創新、“一崗雙責”及文明單位創建等,依此評價領導干部綜合協調能力績效。
4.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效率性指標。根據人民銀行職能特點,其效率性可定義為履行職能是否及時、準確和全面,主要包括:貨幣政策傳導、金融穩定、外匯管理、國庫業務、人民幣管理、征信與統計管理等方面的效率性評價。可考慮的指標設置與績效評價如下:
①貨幣政策傳導———設置新增存貸款比率、貸款增長幅度、貸款投向結構變化、中小企業貸款支持率等指標。評價是否根據貨幣政策對轄區銀行業進行窗口指導,是否有效運用再貸款、再貼現工具引導轄內金融部門信貸投向,體現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和貨幣信貸政策的要求。
②金融穩定———設置金融穩定協調機制推進和建立情況、各部門之間監管信息資源共享情況等指標,評價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是否科學有效,風險處置是否及時合理,是否存在引發區域性金融風險的事件等。
③外匯管理———設置企業服務滿意度,進出口核銷率,企業年檢參檢率,國際收支申報率等涉外經濟指標,評價是否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國際收支申報是否達標,經常項目貿易是否落實便利化,資本項目是否做到嚴格監管等。
④國庫業務———設置地方財政、稅務部門對國庫工作的滿意度,辦理國庫資金報解、支撥的及時準確性,國庫收支分析、調研、監管等報告被上級行采用數量等指標。評價是否及時準確辦理財政預算收入的收納、劃分、報解以及支撥和退庫業務,是否有效防范國庫資金風險等。
⑤人民幣管理———金融機構及社會對貨幣發行的滿意度,市場流通殘損券占比,人民幣流通整潔度等指標。評價是否根據市場流通需求合理調劑,是否存在有損人民幣信譽的情況等。
⑥征信與統計管理———設置貸款卡年審率,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入庫率,企業和個人信用報告異議處理情況,各項統計數據的及時性、準確率等指標。評價信貸收支各項數據統計是否全面及時準確;是否圍繞經濟金融熱點難點以及上級行、本行領導關心的問題開展調研;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是否全面準確等。
開展人民銀行領導干部績效審計的對策建議
1.規范操作程序,建立評價標準。建議上級行盡早制定一套審計評價標準,使基層央行內審人員開展審計工作,改變現有的單一、簡單的量化標準來檢查衡量領導干部履職情況。建立以評價內容、評價范圍、評價方法、評價標準為績效審計評價體系。只有把評價領導干部標準指標化,便于操作對照,才能有效地防止審計人對被審計對象的主觀推理和臆斷,減少避免發表不恰當的評價意見,使履職審計工作步入新的臺階。
2.更新審計理念,實現工作轉型。結合崗位優化整合,引入競爭機制,把一批德才兼備的符合型人才納入內審隊伍。為此,要加大基層央行內審人員的培訓力度,引導內審人員在觀念、知識和技能上實現轉變,使內審人員不僅要具備會計和審計等方面的知識,還要熟悉金融經濟、統計、信息技術、風險管理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具備綜合判斷分析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進而不斷提升內審質量和履職能力。
3.提高科技手段,改進審計方法。審計必須同現代技術結合起來,加快審計手段現代化建設,不斷改進審計方法和手段,進行審計科學化和現代化的變革,這不僅是履行職責績效審計,亦是所有審計工作的發展方向。在審計技術上,要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充分利用計算機、計量經濟學等技術,開發各種適合評價履職績效審計效果的軟件。在審計方法上,采取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建立相關模型,通過改進審計技術方法,增強對領導干部履職效果評估的真實性、客觀性、可靠性,為充分肯定成績和明確界定責任提供準確的信息,為科學評價干部提供技術支持。對涉及資金業務的審計監督,要充分運用計算機網絡對被審單位業務數據和有關資料進行連續性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使審計人員及時獲得必要的審計線索,幫助現場審計更加科學地選擇審計樣本,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查、核實,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審計風險,提高審計的廣度和深度,促進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的提高。
4.拓寬審計視角,提高監督效能。一是引入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將風險控制貫穿于審計的全過程,達到風險控制和提高審計質量的目的。審計人員在制定審計方案、現場檢查和審計報告階段,充分關注和評估審計的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對審計中發現的異常情況和新的審計線索,應適時調整為審計重點,進行跟蹤檢查,分析評價存在的風險,達到風險控制和審計質量提高的目的。二是引入績效審計理念,將績效指標列入領導干部評價內容,促進基層央行少投入、多辦事,加強內部管理,厲行勤儉節約,減少損失浪費,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引入風險導向審計和績效審計理念,能夠更加全面的綜合監督和客觀評價領導干部,從而促進領導干部履職能力和履職效率的不斷提高,同時也推動了審計監督和審計評價工作的科學發展。
作者:汪國鳳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德安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