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家審計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國外情況
從世界范圍看,很多國家都開展了與政策評估有關的審計業務。例如,日本2001年出臺了關于對行政機關進行政策評估的法律,將政策評估作為一項制度要求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確。在會計檢查院的審計報告中,有對國會要求檢查事項有關的報告,其中就涉及對于某些政策的審計;韓國審計監察院也應公共利益的要求,對需要被改進的政策和制度進行審計;英國審計署也開展了對公共政策執行情況和政策效果的評價;意大利和澳大利亞等國家也開展了對單項或是一攬子公共政策執行和績效進行評價的審計;美國審計署(政府問責署GAO)開展的政策評估審計最為典型。政策評估審計報告采用“評價主題+評價方法+評價結果+政策建議”的格式。按照不同的維度,美國審計署開展的政策評估審計可以分為不同類型,
(二)我國情況
1.政策評估的思路和內容在部分審計項目中已有所體現,但還不夠深刻。例如,九省市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落實中小企業扶持政策的審計調查報告、開發區財政稅收政策的審計調查報告等審計報告已經明顯地體現了政策審計的思想。又如,2012年實施的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雖然以資金為主線,關注資金籌集、管理和使用過程中的很多問題,實際上是對一攬子社會保障政策的政策評估審計。但是政策評估的主題不夠清晰,政策目標或規范不夠明確,評估的測度方法尚未建立,加之對法定審計對象習慣理解為單位、資金或項目,同時報告格式相對固定等原因,導致政策評估內容與政策目標不能一一對應,不能使人形成對政策完整、系統的認識。
2.部分政策評估方法已經開始應用,但應用得不夠系統。在2012年8月的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結果公告中,很多內容都體現了政策評估方法的運用。比如,審計公告通篇無論是肯定成績,還是揭示問題,諸如險種間尚未完全實現有效銜接、各地實行的保障政策尚不完全統一、社會保障運行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完善等,都始終圍繞社會保障政策的公平性、互濟性、普遍性、強制性、福利性等特性對政策進行評價,這幾個特性都是設立社會保障政策的基本原則和確保政策科學有效的主要考量維度。這個評價過程,應用了政策評估中效果型評估模型中目標導向評估的方法。公告中還體現了經濟評估模型中比率分析和比較分析的方法,所揭示的基金籌集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專業評估和過程評估的思維。然而這些應用比較零散,不能系統地應用評估模型體系。
二、政策評估在我國國家審計中的應用展望
(一)嘗試專門以政策為導向的審計或審計調查
《審計法》規定審計機關對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國有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以及其他依照《審計法》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依法進行審計監督。審計工作中對這項規定的理解可以更加靈活。對政策的審計可以視為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效益性審計的一部分,或者可以采取審計調查的方式,嘗試專門以政策為導向的審計,審計對象可以不局限于與資金直接相關的政策,避免以資金、項目、部門、個人為審計對象而影響對政策效果完整系統的評價。
(二)對審計報告思路做相應調整
現行審計報告有時包括內容較多,既有資金問題、管理問題、政策問題,還有違法違規問題、體制制度機制問題。這種點多面廣的報告模式,有可能造成對某項政策的評價分散在報告的各個部分,不利于讀者形成立體系統的認識。可以探索采用“評價主題+評價方法+評價結果+政策建議”的報告模式。評價主題的選取要具體,有針對性;評價方法要靈活多樣,不拘泥于傳統的審計方法,同時要符合評價主題的需要;評價結果要緊扣評價主題,盡量不涉及其他內容;政策建議要明確,能直接從評價結果中得出。
(三)系統引入政策評估專業方法
現有審計報告模式很難系統采用政策評估模型。伴隨報告模式創新的探索,可以在報告中大膽采用效果型評估模型、經濟型評估模型、專業型評估模型和過程型評估模型等評估模型體系,并將這些模型體系與依法審計有機結合。數據式審計已經在很多審計項目中探索使用。最為典型的是在2012年實施的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項目中,已經通過大規模的數據采集作為發現審計線索的重要手段。數據式審計的日趨成熟,迫切需要完備的體系和模型予以支撐,同時也在技術上使建立完備的評估體系成為可能,這就為政策評估模型在審計中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F階段,可逐步建立各專業、各類型政策的綜合評估模型,促進審計更為系統化、定量化。
(四)適當嘗試前饋審計
可以引入政策效果預測模型,嘗試對政策進行前饋審計。在政策正式出臺前,按照政策擬采取的有關規定,預測其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以便對不利于實現政策目標的策略加以修正,或者將各種不同政策策略的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作對比,以在各種政策中選擇最優的策略。通過預測,可以事先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如增加配套政策和管理手段,修改政策策略,或在現有政策策略中擇優等。這些建議可以起到未雨綢繆的作用,其審計效益有時要高于事中審計和事后審計。
(五)拓寬審計大格局的思路
近年來,財政審計大格局的思路在不斷拓寬,實現方式也在不斷創新。比如,2012年財政審計就以橫向溝通、上下聯動的方式,將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和編制的中央決算草案審計、中央財政建設投資情況審計、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審計、國家金庫系統辦理預算資金收納撥付情況審計、中央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及決算(草案)審計、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基金管理運營情況審計和地方財政收支及重點專項資金審計等項目納入審計,最后整合信息,形成匯總報告。這樣安排最主要的目的是促進政府預算的統一和完整,使兩個報告能對2012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有一個更為系統清晰的描述。
三、結語
這種方式顯然是一種整合資源的有效方式。實現有效信息的價值最大化,除了可以將若干個與財政預算執行有關的項目“打包”外,還可以政策為統領,將若干個原來看似不太相關的項目報告整合起來。如開展對中央統籌城鄉發展政策的評估,可以將對發改、國土、人社、衛生、農業等部門的預算執行審計報告中有關統籌城鄉發展政策的內容、部分專項資金審計報告及有關政策的審計調查報告中的相關信息,按照政策目標進行分類整合,形成更加系統、更具針對性的政策評估報告。
作者:楊明月單位:審計署審計干部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