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色飲食文化資源旅游開發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提要]
飲食文化旅游資源是旅游產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旅游業的興衰和可持續發展,地方特色飲食文化更是一種獨特的旅游文化資源。本文在對張家口地方特色飲食文化資源介紹基礎上,對其開發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地方特色;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
旅游的六要素包括食、住、行、游、購、娛,其中“食”位于首位,“食”是中國旅游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飲食產品既是土生土長、獨具地方特色的物質產品,也是每個區域的獨特文化標識,是旅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一、張家口地方特色飲食文化資源概況
(一)悠久的歷史文化使張家口飲食融合多民族飲食文化之精華。張家口位于京冀晉蒙區域的交界中心,既是一座歷史久遠的城市,又是一個特色鮮明的文化區域,這里既有代表東方文明的泥河灣文化,也有5,000年前三祖創建的華夏文明。同時,這里還呈現出滿、蒙、漢等多元文化的融合,歷史上曾是長城兩邊各民族雜居之地、“互市”之埠,這不僅給張家口帶來了經濟繁榮,也帶來了南北東西飲食文化在這里融合、扎根、發展。張家口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受平原農耕飲食文化、草原飲食文化、宮廷飲食文化的多重影響,融合多民族飲食文化之精華,博采眾長,逐步形成了張家口地方特色飲食文化。
(二)獨特的地理位置為張家口特色飲食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張家口地處華北平原向內蒙古高原過渡的中間帶,形成兩個不同的地貌單元,壩上屬高原區,壩下由低山盆地區和河川丘陵區構成,地形復雜,高度差別大。張家口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復雜的地貌,多變的氣溫,造就了張家口特產豐富。壩下多種植玉米、谷子、高粱、大豆、水稻及各種蔬菜;壩上盛產小麥、莜麥、土豆、胡麻、蠶豆和牛羊;河川區洋河、桑干河兩岸是有名的“水果之鄉”,高山區原始林木綿亙不斷,山場廣闊,山珍野菜土特產豐盛,如口蘑、香蘑、松蘑、草蘑、地皮菜、蕨菜、苦菜、野蔥、韭菜、野黃花,特種養殖野山雞、野兔、野豬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張家口飲食文化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二、張家口地方特色飲食文化資源與旅游開發
飲食文化豐富多彩、文化底蘊深厚的張家口,不僅有壩上莜面、馬市口“一窩絲”烙餅、陽原圪渣餅、懷安豆腐皮等美味的傳統風味食品作為基本飲食構成;還有體現草原風情的奶茶、奶豆腐、烤全羊、手把肉等民族特色美食;更有口蘑、崇禮蕨菜、地皮菜等獨具特色的山珍野菜;而被封為宮廷御貢的蔚縣貢米、柴溝堡熏肉則為張家口飲食文化旅游的發展樹立良好的品牌。深層次挖掘張家口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多種特色飲食文化旅游,才能更好地弘揚張家口飲食文化,提高張家口的綜合旅游吸引力,促進餐飲業和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張家口地方特色飲食文化資源旅游開發現狀
(一)飲食文化資源旅游開發仍停留在低層次階段。張家口市旅游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對飲食文化資源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開發,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張家口美食文化節、懷來葡萄采摘節、張北草原音樂節、冰雪文化旅游節等活動的開展對當地飲食文化資源的開發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在整個飲食文化資源的旅游開發上,仍未能完成旅游餐飲向餐飲旅游的轉化。既沒有叫響全國的百年老店和祖傳名店,也沒有形成類似上海城隍廟、北京簋街美食一條街等餐飲文化街,除了柴溝堡熏肉、張家口“口菜”系列等少數美食近幾年開始打造品牌和特色以外,其他特色飲食仍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品牌。此外,當地多數旅游項目在開發規劃時,重點放在自然風光的開發、旅游路線的設計與旅游商品的銷售上,對于飲食如何與旅游深度融合卻考慮不周,飲食文化資源的旅游開發仍停留在低層次階段。
(二)旅游開發和參與性不強。目前,張家口飲食文化資源的旅游開發僅限于滿足游客的口腹之欲,并沒有看到游客對于飲食文化的精神需求,忽視了飲食資源的文化內涵。隨著游客旅游層次的不斷提高,游客在品嘗美味的同時,更想了解張家口飲食文化的深厚底蘊。這使得只為滿足口腹之欲而制作的食品,無法滿足旅游者精神層面的需要,無法與張家口本地的其他旅游產業要素完美融合。此外,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的體驗,也包括對飲食的完美體驗。它不僅體現在對食物的品嘗和文化的解讀上,還體現在對食品的制作過程的參與上。但是目前除了生態園的采摘和燒烤自助外,很少有其他飲食制作能讓游客參與到其中。
(三)營銷宣傳不足。近年來,雖然對張家口當地飲食也做了一定的宣傳,例如通過《舌尖上的中國》對傳統風味菜肴燒南北的制作方法、營養價值做了詳細介紹,使國內游客有了了解張家口飲食的機會,但類似的推介和宣傳屈指可數。此外,品嘗當地的美食和風味小吃是許多人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游客在來張家口旅游之前,通常會通過網絡搜索張家口飲食的相關信息,但在官方網站上飲食欄目更新慢、信息量少,遠遠不能滿足外地游客了解張家口飲食文化的需要。而且網站上對餐飲企業的介紹,主要集中在大飯店和賓館,對獨具特色的小餐館少有涉及。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張家口飲食文化旅游的發展。
四、張家口地方特色飲食文化資源旅游開發路徑
(一)注重提高飲食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把飲食文化產業納入張家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當中,突出地方特色,根據市場的需求,打造各種層次的餐飲文化旅游休閑項目。除此之外,餐飲業在進行裝修設計時將餐館與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結合起來,形成獨特的主題文化,體現張家口獨特的民俗風情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這樣既突出了本地飲食的獨特性,又能使游客達到精神享受。
(二)深入挖掘張家口飲食的文化內涵,提高游客參與度。地方飲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須結合當地的文化、歷史、風俗、地域等特點,全方位的包裝宣傳,才能使旅游者加強對張家口美食的情感認知,使其深入人心,提高知名度,更好地傳承和推廣。例如,在菜單上將張家口“口菜”的食材產地、菜品出處、地域特點、文化背景、歷史發展、營養成分及與養生的結合等進行詳盡說明,突出“口菜”與眾不同的特色及價值;同時,開發一些游客參與度高的食品,使游客有機會觀看特色食物的制作過程,甚至親自嘗試制作一些特色食品。這樣,既可以激發游客對張家口飲食文化的興趣,也可以讓其得到精神陶冶。
(三)以成功申辦冬奧會為契機,開發奧運美食旅游。京張聯合申辦冬奧會的成功,將加速提升張家口在全球的知名度,推動張家口旅游協同發展,打造京津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美食旅游,既不是為“游”而“食”,也不是單純為“食”而“游”,它是在人們的需求從簡單的“吃飽”轉向追求飲食文化的健康、愉悅、文明和進步中發展起來的一種旅游形式。美食是一種旅游吸引物。借助冬奧會的影響力,張家口的餐飲企業應加大創新力度,制作和開發一系列奧運美食,從而吸引國內外游客為美食而旅游。總之,張家口有著豐富的地方特色飲食文化旅游資源,只要深入挖掘,不斷創新,就一定能促進張家口地方特色飲食文化與旅游的融合與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胡婭麗.貴州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
[2]任冠文.廣西民族飲食文化與旅游發展[J].旅游論壇,2010.6.
[3]蔣海軍.武陵山片區飲食文化特色及旅游開發———以湖南省邵陽市為例[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4.10.
[4]陳麥池.旅游目的地飲食文化資源開發機制論[J].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
作者:祁穎 喬麗杰 單位:張家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