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機構會計控制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控機制的監督弱化,評價指標缺失
當下,伴隨新業務、新技術的發展,出現下列狀況:其一,內控機制監督人員素質偏低,甚至出現不懂會計業務者。其二,監督重心由業務差錯轉為金融風險防范,傳統監督和控制手段已然滯后。
強化我國金融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具體措施
(一)會計控制體制的構建要具有多個層次,并且確立各層次的具體內容與目標
內容與目標為控制前提,無目標便無控制。金融企業有經營目標亦有內部控制目標。為保障整體目標實施,需統一認識,將目標責任進行“細化”與“分解”,將具體目標與內容落實于各層次的會計控制,生成“明確”、“完整”的會計內控目標體系;構建層次分明的會計控制體制,責任會計體制的實施,讓所有人皆處于“約束”與“監督”中,并且益于“人”由不同視角關注“內控”不同角度,讓內部控制目標具體化,確保總體控制目標的達成。
(二)合理進行內部制度體系的構建
有效合理的會計內控體系需包含兩個要素:其一,包含執行者本人與單位領導的控制執行人,關乎會計控制的成功關鍵;其二,科學的控制程序及體制。當下,金融機構需加大整章建制力度,依相關內部控制原則及規章,本著授權制約與分工牽制的原則,結合業務特征與經營規模,創設科學、合理的內控制度,構建實施細則,讓其生成體系。
(三)抓住重點控制環節,健全會計核算程序
需依金融科技及業務需求,分析核算程序里關鍵控制環節,重點關注結算與聯行等要害崗位,創設嚴密以及富有剛性約束的會計操作程序與賬務處理體系,強化會計內部控制力度。
(四)本著控制、自律與激勵的原則,提升人員素質
人與制度為內部控制體制針對的核心,需要激勵的同時又需要約束。金融業對管理人員以及操作人員的控制為其內部控制的核心;一些金融業單位呈現的問題,關鍵并非制度的缺失,而是沒落實。故此,需不斷提升會計人員素養,形成會計職業道德體制;利用激勵與約束原則及人員配置,充分調動會計人員主觀能動性,優化勞動組合,加強對會計人員業務操作過程的控制力度。強化金融業單位內部管理及控制,采取信用等級評估等管理手段,變會計人員進行的事先、事中、事后全面監督,讓會計內部控制體制良性運轉。
(五)創設風險預警機制,完善內部評價指標
①創設風險預警機制。創設風險測定機制來防范金融風險,并將其帶來的損失控制在最小、可預測范圍內。金融業務開展之前先擬定應對措施,務必先測定風險指標以及比例,業務發生后,對風險狀況展開追蹤監查。②健全內部評價指標。對內部控制執行有效性最有力的監查即為內部會計控制評價。評價內部控制,首先需解決評價程序、評價標準以及評價形式,完善符合實情、具可操作性的評價指標體系,是發揮內部控制制度的關鍵。
作者:高建單位:哈爾濱鐵路局資金結算所齊齊哈爾結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