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核算中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核算中能夠更準確地反映未來的核查事項,是一種經濟原則而非法律形式。根據這一原則,在企業的資產確認、固定資產核算、資產減值確認、收入確認、壞賬確認、長期股權投資的持續核算等方面都進行更為可靠、有效的核算,能夠更可靠地反映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關鍵詞:
1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定義
會計信息在質量上有各種原則要求,其中實質重于形式是重要原則之一,這一原則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此原則以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作為基本要求,二是指此原則包括了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和會計的確認與計量等相關環節所作出的修正和限制等。新會計準則將這兩方面的內容很好地整合在一起,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確認以及會計計量和報告時,要以交易或事項的實質為依據,會計信息必須如實地反映交易以及事項的經濟實質以及經濟現實,不得以此交易和事項的法律形式作為核算依據。
2實質重于形式的意義
2.1會計信息更為真實客觀
新會計準則中“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對于當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凸顯出來的會計制度局限性起到了很大的糾正作用,能夠更為真實客觀地反映企業的會計要素和真實情況的會計核算等,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對于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經營成果能夠做出更為真實客觀的反映,從而重塑會計的社會形象。
2.2完善了會計體系
實質重于形式有效補充了既有的權責發生制原則,作為會計的計量和確認工作的通用原則之一,這一原則主要應用在收入和費用的確認上。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下,現金流量對于企業在運營、償債和長遠發展等能力方面能夠更為真實客觀地做出反映,以權責發生制原則為基礎,以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同時納入現金流量編制進行會計的確認和計量工作,能夠建立更為完善的會計核算體系。
3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核算中的運用
3.1在資產核算中的運用
新會計準則中對于資產進行了更為明確和真實客觀的規定,具體指的是企業在過去的交易或事項中所產生的企業在現在所擁有或者控制并且會在預期內帶給企業經濟利益的各種資源。其中“企業擁有或者控制”是資產的重要特征,企業是某種資源的所有者或者實際有效的控制者,而非法律形式意義上的控制。
3.2融資租賃所產生的固定資產的確認
融資租賃是一種已經將資產所有權可能產生的所有風險以及報酬全部進行了實質轉移的租賃方式,這種資產最終的所有權存在轉移的可能性。融資租賃所產生的固定資產所有權從法律形式上來說,在承租期內屬于出租一方,但這種資產的承租期占據了該資產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時間,承租期結束后,承租方是該資產購買者的首要考慮對象,承租期內承租方也能從該資產中獲得實質的收益,該資產所產生的風險也由承租方承擔,也就是說資產的風險和報酬全部轉移給了承租方。所以,從經濟實質上來說,承租方在實質上掌握了該資產可能產生的經濟利益,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核算中,融資租賃所產生的固定資產也納入了承租企業的財產會計核算中,不能因承租方沒有獲得該資產的所有權而不將其納入會計核算。
3.3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的確認
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包括了企業自己建設的房屋、廠舍等建筑物和相關設施,以及各種機器設備及其安裝工程等。自建固定資產不再按照竣工驗收手續完成為標準,構成該固定資產的成本是由其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按照此規定,自建固定資產只要達到預定的可使用狀態,即使尚未完成竣工驗收和決算,也要從達到使用狀態的日期開始,結合工程的預算、造價以及工程的實際成本進行核算,以暫估價值先行轉移到固定資產的成本核算中,更精確的信息可以到竣工驗收和決算手續完成后進行調整。按照“達到可使用狀態”進行核算正是對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運用。
3.4資產減值的確認
資產可回收的金額比其賬面價值低即是指資產減值,賬面價值無法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更非企業真實資產狀況的反映,因此要根據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對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重新調整,使賬面價值能夠更為真實地表現企業資產的實質。資產負債表日是資產減值跡象的判斷依據,出現減值的跡象,就是資產出現了減值,會計核算就應該按照可回收金額進行重新調整,做計提減值,以資產負債表日做為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時間,會計核算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3.5企業收入的確認
企業自身收入的確認應該符合幾個條件,一是商品所有權有了實質性的轉移,風險和報酬均已歸屬購買方。二是企業沒有對已出售的商品進行管理或控制。三是企業能夠獲得商品出售所產生的經濟利益。四是企業在收入和相關成本上都可以進行可靠有效的計量。因此在計算企業商品的銷售收入時,就不能按照商品是否已經發出作為標準,而要從實質上進行判斷,根據相關業務的經濟實質作出分析,以商品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都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轉移為判斷標準。以這種標準判斷,售后租回、新產品試用期等都不能作為企業收入進行核算,而分期付款則因為商品所有權的相關風險和報酬都從實質上轉移到購買方手中,因此可以計入企業收入中。
3.6企業壞賬的確認
企業壞賬的會計核算要滿足幾個條件,一是債務人已經確認死亡,清償后款項依然無法完全收回。二是債務人在破產清償后依然無法完全收回。三是債務人已經長時期未償還債務,且款項的收回已經被證明是無法完成的。只要有證據顯示款項收回的可能性較小甚至是無法收回時,就要按照全額款項作計提壞賬的準備,如在重大災害發生時基本無法收回款項,就要作壞賬計提準備。這是基于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而做出的會計核算,即使從形式上來看并不具備壞賬的條件,但從實質上來說這些款項已經屬于壞賬,因此要做壞賬確認,同時轉移到管理費用中。
3.7長期股權投資在后續核算中的運用
會計核算對于長期股權的投資核算可以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方法。在進行后續會計核算中,判斷標準就是是否能夠實施有效的控制,或者實現共同控制,或者可以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在考慮表決權資本占比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實質性,這些實質性的經濟業務包含各個方面,如:有沒有相關章程或者協議做出特別的規定,有沒有權力任務股權投資單位的董事會或者相關權力機構中占多數的成員,在被投資單位中的相關權力機構的會議中有沒有半數以上的投票權等,這些實質性的業務是無法根據持股比例這一形式進行判斷的。
4實質重于形式的局限性
4.1避免對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胡亂運用
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是為了使會計信息能夠更加真實可靠,因此在運用此原則時,要以真實性為最終的準則。此原則的過分強調有可能會影響到信息的真實性,同時也會使部分會計核算人員以此原則作為制造虛假信息的借口。因此,在會計核算中,要避免亂用此原則。
4.2提高相關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
經濟實質的判斷依賴于會計核算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可能會產生偏差,也會給一些人員提供可操作空間,因此還要提高會計核算人員的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等,后續的相關培訓至關重要。
4.3建立相應的規范體系
以確保該原則能夠合理并完善地得到運用依照交易規則、事項本質和經濟本質做出的會計核算能夠更為客觀、真實地顯示交易活動,法律形式不能作為核算的全部依據,但在核算中出現法律形式的明顯缺失時,實質重于形式也不能作為核算原則,因此,要避免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被誤用,就要由相關部門對該原則在其他形式上做出適應形式和范圍等的相關規范。
5結語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已經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在會計核算中,對于經濟的發展與實踐起到了重要作用。這項原則的運用促進我國會計制度更為規范化,國際化。企業會計核算人員要依據此原則做出更為職業的判斷,以確保會計信息能夠更為真實、可靠地顯示企業的真實經濟狀況,提供更為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
參考文獻:
[1]連建枝.淺議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核算中的運用[J].會計師,2011(1):17-18
[2]劉洋.會計核算中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運用[J].時代金融,2013(36):25
[3]杜關舉.淺析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核算中的應用[J].現代商業,2014(15):241-242
作者:季靜 單位: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