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核算監督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對會計職能的初步認識
《現代漢語詞典》將職能定義為“人、事物、機構應有的作用”,所以,會計的職能就是會計本身所固有的、客觀存在的、體現會計本質的功能,即表明會計“能做什么”。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越來越重要,會計職能也在相應擴展。人們對會計職能的認識也產生了分歧。這集中體現在對職能數量的看法上。早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會計學術界就在較大范圍內對會計職能展開討論,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對會計職能的研究成為會計理論研究的熱門話題之一并逐漸形成高潮。從“一職能說”,“二職能說”到“七職能說”,“八職能說”,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會計理論界對會計職能的研究漸趨式微,其原因是任意增加會計職能,反而會造成各項工作的混亂。人們的認識逐漸趨于一致,即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和監督。1985年頒布的第一部《會計法》也對此予以肯定。這里,筆者對會計核算和監督這一基本職能,從其實現的深度、廣度和精度上重新加以認識,展開深一層的討論。
就核算與監督兩大職能的關聯關系而言,二者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離開了核算就無所謂會計,監督也無從談起,它是整個會計工作的基礎,而離開了監督,會計就失去了生命,它是整個會計工作的靈魂”。會計核算和監督職能的充分發揮,能使企業、單位的經營活動實現管理最優、效益最佳的目標。
二、會計核算職能的基本任務
現代會計的核算職能是現代會計工作的基礎,它通過會計信息系統所提供的信息,既服務于企業內部的決策者,又是會計部門參與決策的依據;既服務于企業內部管理,又服務于投資者,以及與企業工作相關的財稅、金融及審計部門。對會計核算工作的抽象反映就是會計核算職能,會計核算是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是會計核算的顯著特征。會計就是要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去記賬、算賬和報賬,以便真實、完整、準確、及時地反映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情況。會計核算的內容是會計對象,具體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經濟業務。可將其歸納為七類。它包括:(一)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二)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四)資本、基金的增減;(五)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六)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七)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三、會計監督職能基本要求
追溯歷史,人類會計監督思想的產生與從會計監督方面認定會計的職能,起始于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萌芽階段。其主要歷史原因,是在此期間社會生產由家庭手工業向工場手工業發展階段的演進,具體表現集中在“成本控制”思想、方法及其理論的萌芽方面。會計監督意指會計對企業經濟行為的監督,會計監督的主體是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會計監督的對象是單位的經濟活動。會計監督的內容主要表現在對經濟業務真實性、財務收支的合法性以及公共財產的完整性的監督。《會計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二)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序應當明確;(三)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四)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四、強化會計基本職能
了解了會計核算和監督這一基本職能,讓筆者更加清楚應該從一些可控的因素上提出和采取一些切實的有效的措施,增強會計職能。
(一)當前,我國發展經濟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隨之會計核算職能也出現問題。首先,在廣度上,不少私營、個體企業尚未建立會計賬簿,會計核算尚未普及。這樣,一方面不利于企業自身的管理和發展,也導致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應做到只要有經濟活動,只要有貨幣收付行為,就應當從會計上加以核算。至于采用何種記賬方法,建立何種賬簿,是否進行報賬,應視會計主體的不同情況而定。能夠采用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應盡量采用,保證核算的規范和指標可比,優化會計核算職能。其次,在精度上,我國現有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素質尚待改善。傳統的低文化會計的思想仍然存在,高學歷、高能力的會計專業人員還是不能滿足現有要求,同時,職業道德也需要后續教育的培養。這些都給我國的高等財經學府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高尖端的會計人才,更好實現會計核算職能。再次,從世界范圍看,對國際會計準則借鑒不夠。會計核算國際化是指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為完成會計核算任務而采用具有國際的相應性、規范性、可比性和適用性的手段、措施和途徑。其要求是:國際相應性,會計工作采用了相應的國際會計準則的內容和要求;國際規范性,會計工作的組織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內容和要求基本上是可比的;國際適用性,會計工作的組織形式和所采用的方法在國際上普遍適用。應該指出,會計工作具有國際性是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通過借鑒、協調和統一來達到,這也是我們優化會計核算職能的基本要求。
(二)在明確會計監督的內容之后,若把會計監督放到目前的經濟環境之中,審視其質量,就會發現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首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73條規定:“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本單位的經營活動進行會計監督。”現在,在會計核算中偽造、編造會計憑證,建立賬外賬的現象屢有發生,多數是由單位的會計人員或受指使、或自己所為形成的。讓造假者去查假、打假,其結果不難想象。會計主管部門不應袖手旁觀,不能僅僅充當制度的制定者和宣傳者,應當介入到會計監督之中,彌補單位會計人員自身監督的不足。其次,現在,會計委派制的實施,新的會計制度的實行,對客觀因素造成的會計信息不實發揮了抑制作用。但人為因素造成的會計信息不實,只能靠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來約束。新修訂的《會計法》,雖加大了對提供虛假會計信息人員和單位負責人的處罰力度,但實際效果并不十分明顯。虛假會計信息的根本治理,靠會計人員嫻熟的業務技術和職業道德在日常核算中的自覺恪守。新聞宣傳部門要披露打擊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現實案例,宣傳嚴格執行政策、認真負責的會計人員,為會計人員營造一種守法、護法、執法的良好環境和社會氛圍。
(三)采取措施,加強會計基本職能
1、擴大現有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積極推廣會計終身教育。學習是工作之本。尤其經濟發展迅速,要求會計法律、法規、制度走在前列,這強調了會計人員學習的重要性。從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和終身教育中,廣泛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道德素質及其它各項素質。只有會計人員整體素質提高了,會計的職能才能充分發揮。另外,還應該熟悉相關學科知識,使會計人員適應多元化經濟發展,可以應付各種復雜問題。
2、提倡敬業精神,建立會計激勵機制。要求樹立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大力提倡愛崗敬業精神。同時在企業內部建立、推廣“激勵機制”,學邯鋼把市場壓力變成激勵因素,充分利用會計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向節約要效益,向高質要效益,效益與獎勵掛鉤,優化會計環境。
3、加強外部監督。代表國家利益的機關、銀行、財務、稅務、審計、事務所等企業外部部門應堅守崗位,加大監督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杜絕會計人員違反相關規定,監督會計人員執行會計基本職能。要排除不正當的行政干預,實現外部最優環境。這樣在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基礎上,規定單位外部監督層次,將專業監督和群眾監督結合起來,使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配合協調一致,為會計人員創造了良好的會計工作環境,為確保會計監督的有效性奠定了科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