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銀行管理會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總體概述
(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系
傳統的銀行財務會計主要服務于外部投資者,債權人等,重在記錄和反映銀行的財務成果、經營成果與現金流量,并對財務報表進行標準化的制作、報告和披露,是衡量銀行價值的“天秤”,突出的是反映職能;管理會計主要服務于銀行內部管理者和各業務人員,重在面向未來,除了對銀行整體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等進行披露、分析外,更加側重于對銀行各個維度,如分支機構、業務線、客戶、產品等盈利和風險狀況進行報告,其分析結果主要應用于預測、規劃、控制及考核等管理領域,突出的是管理職能。換言之,財務會計反映的是“做了什么”,而管理會計則重在評價“做得如何”以及“以后怎么做”。
(二)管理會計的職能
銀行管理會計的基本職能體現在參與的日常經營管理過程。它分為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事前是指全面預算管理,通過事前的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控制、預算分析、滾動預測和調整等活動,與銀行的戰略規劃、業務計劃和業績評估緊密結合,履行預測和規劃職能;事中是指多維盈利核算分析體系,通過對銀行各維度的盈利單元進行涵蓋全收入、全成本的盈利核算、分析和評估,履行控制和監督職能,為事前預測和事后考核提供參考和依據;事后是指科學的績效管理,通過以價值管理為核心,科學評價銀行各經營單位、人員的業績貢獻并進行獎懲,履行評價和考核職能。上述三者以多維盈利核算分析體系為銀行管理會計體系的中樞與核心,三者之間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并形成覆蓋事前、事中、事后的完整管理閉環,從而實現共同支持經營管理決策以及銀行長期價值最大化的經營目標。
二、管理會計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管理會計起源于20世紀初泰勒的科學管理學說,最開始廣泛運用于制造業,其作為成本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在財務會計中引入“標準成本”、“差異分析”、“預算控制”等管理方法,實現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目標。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管理會計的重心開始從預算控制、差異分析逐步擴展至事前的預測和決策上來,同時相應的業績考核也變得非常重要,隨之而來的是“責任會計”與“成本-業務量-利潤分析”等管理方法在財務會計中進一步得到運用,直至1952年的世界會計師大會上正式通過了“管理會計”的術語,標志著“管理會計”體系正式形成。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各企業包括商業銀行對管理會計的戰略決策、價值分析、績效考核職能的需求愈加強烈,西方商業銀行也開始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引入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管理、經濟資本管理、風險計量等管理工具,通過對銀行所有價值創造節點的識別、計量與分析,實現分機構、分條線、客戶、產品等多維度的成本核算、盈利分析、價值評估、預算控制和考核評價。經過近30多年的經營管理實踐,西方的商業銀行已經逐步構建成以定量管理技術和多維價值衡量為核心的現代化銀行管理會計體系。
三、管理會計在國內商業銀行的實踐
(一)國內商業銀行建立管理會計體系的必要性
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國內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國內商業銀行的內外部經營環境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其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
1.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
長期以來,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在市場、業務、區域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近年來隨著銀行業的整體飛速發展,各類銀行都在努力朝著“全功能化、全方位、全面發展”的方向進行開疆拓土,隨之也帶來了各商業銀行在市場、業務、區域等方面的定位日漸趨同,產品同質化、客戶群交叉的現象非常嚴重,對大客戶的爭奪更是達到白熱化,而要突破同質化的惡性競爭并搶得先機,就必須利用先進的定量分析的管理工具對客戶、產品等進行分群、分層分析,以實現對市場和客戶地科學細分,從而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符合自身定位的重點市場和重點客戶上,走一條差異化的發展道路。
2.利率管制逐漸放松。
目前我國的債券市場利率、同業拆借利率、貼現利率、外幣貸款利率及大額外幣存款利率等都已基本實現了市場化定價。近年來央行對人民幣存貸款利率浮動空間的進一步放大以及“十二五”規劃中對于“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目標的表述,都無一不表明銀行坐享政策性存貸利差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銀行利率定價管理的難度將大大增加,而缺乏自主定價能力就意味著在同業競爭和客戶議價中容易處于被動,并陷入盲目定價、惡性競爭的局面。因此為應對激烈的同業競爭,各商業銀行必須改變以往粗放的經營管理方式,同時要充分運用精細化的管理技術,提高利率定價的管理水平,而更強的定價能力也意味著更好的客戶選擇以及更高的價值創造。
3.金融脫媒愈演愈烈。
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直接融資規模逐漸擴大,對于銀行的貸款顯現出明顯的擠出效應,商業銀行單一產品結構的格局隨之被打破??陀^的現實要求銀行必須從傳統的資金中介迅速向服務中介轉型,同時還要努力發掘和形成多樣化的客戶價值渠道,以滿足客戶日益多元化的業務需求。隨著銀行提供服務的多元化,原有的靠傳統經驗判斷和簡單估算就可以獲知客戶和產品的盈利模式就越發難以為繼了,因此銀行也迫切需要建立以科學定量分析為基礎的精細化管理工具,準確、及時、全面地評價客戶和產品價值貢獻。
4.以資本為核心的監管要求不斷提高。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的監管機構均要求商業銀行建立以資本管理為核心的風險約束長效機制。2012年,中國銀監會頒布了《商業銀行新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對于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流動性比率、撥備率等方面提出了更為嚴格的監管要求,使得資本已成為銀行最核心、最稀缺的資源,對資本的要求也成為制約銀行盲目擴張的硬約束。因此如何運用先進的管理工具,實現最優的資本配置,提升資本回報水平,確保銀行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已成為銀行亟需考慮的首要問題。
(二)國內商業銀行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路徑
商業銀行的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的大工程,它的實施需要銀行建立有效的管理組織來統籌協調、推動行里進行業務及管理流程再造,通過搭建強大的管理會計平臺,實現管理會計職能的有效發揮。
1、良好的組織架構是建設管理會計體系的必要條件。
管理會計的組織架構包括決策機構、日常管理機構和應用機構。其中,決策機構是銀行管理會計工作的最高決策層,一般由行里的高管層或授權的專門委員會擔任,它負責站在全行高度運用管理會計進行戰略決策和資源配置;日常管理機構專職行使管理會計職能,一般由行里的計劃財務或資產負債部門擔任,它負責搭建多維盈利核算模型,對管理會計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出具多維盈利分析報告,并向績效考核部門提供相關數據;應用機構包括銀行的前、中、后臺各類部門和員工,它們會充分運用管理會計數據進行戰略決策,更好地挖掘客戶價值,實現精準營銷。
2、規范化的流程是管理會計運行效率的重要保證。
管理會計的流程包括運行流程和應用流程,其中運行流程中成本分攤規則的確立、分攤因子的提供、營業費用的填制和傳遞、業務、產品和客戶規則的確認等都需要涉及到各級機構的眾多部門;應用流程更是貫穿于各級機構的前、中、后臺眾多業務和管理環節,比如在授信審批和利率審批環節,可以將客戶的歷史和預測的風險資本回報率等指標作為審批的重要依據,上述規范化、明確的運轉流程、清晰的職責界定和應用流程在銀行經營管理活動中的“全流程植入”也是管理會計體現應用價值、發揮職能作用、提升管理會計運行效率的重要保證。
3、高效的管理會計信息平臺是管理會計建設的關鍵。
由于商業銀行具有大量的客戶、賬戶以及海量的交易數據,要履行管理會計職能就必須利用先進高效的管理會計信息平臺,對大規模的業務和財務信息進行科學高效的處理,進而轉變成規則的基于機構、業務條線、客戶、產品、行業等多維度的盈利分析信息。在此過程中管理會計信息平臺對海量數據的處理性能以及提供的數據質量也是管理會計建設的關鍵。從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實踐來講,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涉及到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資本管理、風險管理、利率定價、資源配置、預算管理、績效管理等所有精細化管理內容,還與科技開發、系統運行、會計核算、數據治理、業務流程再造等后臺運行管理密切相關,其實施過程對于全行的經營管理模式將產生重大影響,不可避免地會觸動原有的利益格局,在推進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阻力,因此管理會計信息平臺的建設要遵循著理念先行、急行先用、分步實施的基本原則,并要持續做好數據的治理工作,循序漸進地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平臺的建設。
四、管理會計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具體建議
首先要做好管理會計理念的宣導,要充分運用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作用,逐步將管理會計的精益要求納入到考核體系之中,從理念上讓全行接受新的管理會計理念,轉變原有的經營管理模式;在實施過程中要以監管要求、營銷需求等實用性需求為先導,并結合實際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地滿足中后臺的定價、風險控制、績效考核、資源配置等管理需求。在管理會計信息化平臺的建設上,可以從實行經濟利潤考核開始,引入資本約束理念,促使各機構主動進行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系統建設中,通過建設風險資產計量系統,計算客戶的非預期違約損失,以及需要為此配置的經濟資本和資本成本;通過建設資金轉移定價系統,實現逐筆核算資金來源的機會收益和資金運用的機會成本;通過建設信用評級系統,計量客戶和債項的預期違約損失,獲得風險成本的準確信息;通過建設多維盈利分析系統,實現對運營成本的多維度分攤,最終完成管理會計信息化平臺的搭建。由于管理會計系統涵蓋了銀行全部的資產、負債和表外數據,涉及到銀行的所有業務系統及管理信息系統,其數據顆粒度要求非常高,運行的過程也比較復雜,所以上述系統建設過程中基礎數據的治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其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也決定了管理會計職能發揮的有效性。
五、建設銀行管理會計體系的價值
(一)支持戰略決策,實現科學細分市場,變粗放營銷為精準營銷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商業銀行通過提供特色化的產品和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實施差異化的發展戰略已成為銀行生存與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差異化發展戰略的核心在于明確的市場定位和客戶群選擇,通過管理會計系統對于客戶信息的有效整合,可以及時地衡量不同客戶的綜合貢獻度,采取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實現客戶價值的有效挖掘,變粗放營銷為精準營銷。
(二)支持風險定價與成本控制,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變被動定價為主動定價
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下,業務人員很難獲得產品全口徑收入與支出,難以通過主動定價來獲得競爭優勢。而借助管理會計系統,銀行可以通過對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險成本、資本成本及稅務成本的整合,形成產品的全成本信息,根據產品的不同風險水平實施差異化定價,并對任意組合的盈利情況進行精準衡量,從而打破以往保守的定價模式,真正踐行風險定價理念,變被動定價為主動定價,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支持價值導向,實現科學的績效管理,變定性決策為定量決策
價值增長是銀行績效管理的核心,各項績效目標的制定、評價以及提升都是圍繞著價值增長而展開。借助管理會計,銀行可以通過多維度的盈利分析,精準地衡量各機構、條線、部門、客戶經理的價值創造,從而確保營銷目標與銀行的效益目標保持一致,將各類優質的資源針對性地配置到更有效益的機構、條線以及客戶和產品上,從而將銀行的經營管理從以往的規模導向引導到價值導向上來。對于管理層來講,還可以運用管理會計的“本量利分析”、“風險定價”等定量分析工具,對產品、客戶的收入、成本和價值進行科學的測算,變定性決策為定量決策。
六、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外部經營環境的急劇變化,國內的商業銀行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改變以往的“規模情結”和“速度偏好”,走內涵式精細化管理的發展道路。而要實現上述理念,就必須打造一個以定量分析為基礎的精細化管理平臺,依托多維度盈利分析和價值判斷,將銀行的經營決策建立在科學精準的定量分析基礎上,不斷提升銀行的資本回報水平,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
作者:劉怡單位:珠海華潤銀行總行財務會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