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信息披露的經濟學分析和思考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現階段,經濟學方面的理論逐漸與會計學領域融合,開始滲透到會計各個方面,為會計學的良好發展提供支撐。隨著科技進步以及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傳統數據分析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而將經濟學方面的理論內容同財務會計分析、預測領域相結合,不僅加強了對數據的深度挖掘,而且還與大數據時代對現有數據的要求相適應,縮小了理論與實務的差距。所以,本文主要運用契約理論、囚徒困境以及納什均衡的經濟學研究方法來從經濟學的視角分析會計信息的披露問題。
關鍵詞:經濟學視角;經濟學理論;會計信息披露
我國目前正處在市場經濟越來越向規范化、成熟化、體系化化發展的過程中,企業在會計信息披露方面暴露出很多的漏洞與不足,這嚴重阻礙了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良性發展[1]。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本文立足會計理論,采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研究了我國企業在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探究了其成因,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一些建設性方案,希望可以通過本文的研究,為我國更好地做好會計方法的優化升級,改進企業會計披露水平而做出有益的推動。
一、經濟學與會計信息披露
(一)經濟學信息與會計信息
會計信息屬于企業中形成的量化的財務數據信息,其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其屬于企業經濟活動中價值變化的反映信息,可以對企業經濟互動中的存量變量進行反映;二是會計信息跟企業的其他信息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企業可以通過信息分析措施來觀察了解其他企業信息的依據和載體;三是會計信息能夠讓企業通過分析而為管理決策的作出提供依據,減少經營管理決策上的盲目性。會計信息在企業管理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而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對企業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經濟學信息屬于廣義上的所有跟經濟問題有關的量化信息,會計信息也屬于經濟學信息的一種,因而企業會計信息包含在經濟學信息當中,經濟學信息統計研究方法的發展升級也會為企業的會計信息管理工作發展升級提供契機[2]。
(二)經濟學對會計信息披露研究的影響
現代經濟學的發展,使得企業會計信息的統計核算與分析方法得到了改進和加強,這就為企業會計披露工作中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提供了更多的技術支持[3]。在傳統的會計方法中,因為企業跟外部利益相關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因而企業信息的披露經常出現真實性、有效性、及時性方面的一些問題,而隨著現代經濟學的發展,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工作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技術手段和先進工具,使得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達到更高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水平,從而使經濟學的發展為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方法優化提供了契機,也使得企業可以通過引入經濟學的先進理論與技術性措施,以改進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水平。隨著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科技元素慢慢滲透到經濟學中,使得經濟學產生了大量新的方法和研究模式,而經濟學方法理論的升級發展,也對會計領域更新會計方法提供了契機。隨著企業經濟問題越來越復雜,數據分析統計工作難度越來越高,傳統的會計方法已經難以滿足現代會計工作實務發展的需要,因而急需引入經濟學的先進手段,對會計方法進行優化升級。會計學主要針對企業中的財務信息進行統計、核算、分析和管理,其實務工作表現為就企業財務部門采集到的量化性質的財務信息實施管理[4]。如果采用經濟學方法,企業能夠通過分析資金運動方面的一些要素如資產、負債等的數量關系與規律,從而為企業開展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財務支持。
二、會計信息披露所存在的經濟學問題
(一)委托代理機制下的問題
由于現代企業的規模化發展,因而企業的所有者跟管理者分離是大中型企業普遍的管理模式,企業的所有人不直接參與企業管理,而委托具有專業資質的經理人擔任企業的管理人,從事企業的實務管理工作,這就形成了企業經營中的委托代理關系[5]。按照經濟學理論中提出的“理性經濟人”假設,任何從事經濟活動的個體都存在利益考慮,其總是選擇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方案來作出決策,在這一假設看來,對于掌握企業管理權的經理人,其做出的經營管理決策中并不都是同時對其自身有利也對企業有利的決策,因而怎樣防止經理人濫用職權,做出對其自身有利而對企業不利的決策,是現代企業委托代理關系中必須要思考面對的問題。
(二)信息不對稱以及對利益過分追求
會計信息為企業經營者的決策提供參考,不光影響企業的經濟決策,同樣也會滲透到政治決策。決策通常關乎各種利益,因此就容易出現弄虛作假、信息虛報、掩蓋風險、粉飾財務報表等,為了盲目追求經濟利益而產生的問題,致使會計數據信息缺乏真實性而失去可靠性。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會導致一些企業利用信息優勢做出對自己有利但會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同時一些企業對經濟利益的過分追求會使部分管理者不顧國家法律只看利益,為了一己之私對會計信息進行造假,不光制約了企業的長遠發展也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三、會計信息披露的經濟學分析
(一)契約理論分析
契約理論認為,在契約締結的雙方都信息對稱的情況下,契約中的任何一方都傾向于遵守契約,從而防止違約遭受懲罰為自身帶來的損失,而如果雙反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一方的舞弊成本低于其遵守契約的成本,則其中掌握有利信息的一方會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身而不利于對方的決策行為,從而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樣會促生契約中的欺詐舞弊行為,而因為信息不對稱,此類行為就難以及時發現并得到制止。因而信息是否對稱,是決定契約關系是否可以得到有效維護的關鍵。對企業而言也是如此,在上市企業中,如果企業跟外部利益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企業中的舞弊行為、虛假的會計信息披露無法被外部利益相關者得知,企業的舞弊成本較低,而誠信經營的成本高,會導致企業利用這一信息產生不對稱狀態,從而做出營私舞弊、虛假披露的行為來謀取非法利益,損害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而如果企業的信息透明度較高,企業中的所有經營管理信息都可以及時被外部利益相關者獲悉,則企業的舞弊成本過高,而誠信經營的成本低,則企業不會選擇營私舞弊,弄虛作假去侵害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不然會導致企業的不良行為被獲悉而降低企業信譽,甚至使得企業遭受法律制裁。因而企業中的信息透明度和企業舞弊成本的高低,是決定企業是否會誠信經營和做出舞弊行為的兩個重要影響要素。
(二)囚徒困境分析
現代博弈論里面提出了“囚徒困境”的研究思想,其設計出一個非零和博弈的理論模型,在兩個存在共同犯罪的囚徒中,如果兩人都保持沉默,則都會因證據不足而被釋放,但如果一人沉默而一人揭發檢舉二人罪行,則檢舉人會被判較輕的刑罰,而沉默的囚徒則會被判重刑。但是如果兩人都檢舉揭發對方,則二人的罪名被坐實,都會判較重的刑。理論上兩人都沉默對二人是最為有利的,但因為二人之間相互不信任,反而不會選擇從單一角度衡量對自己不利的沉默,而選擇揭發檢舉對方,這樣就使得兩名囚徒反而都會判最重的刑罰。在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活動中,也存在相似的情況,如果企業中存在舞弊行為,企業中的財務人員如果故意隱瞞信息,不進行舞弊問題的反饋,則舞弊事情無法敗露,其也不會因而遭受到懲罰,但是如果其中有人揭發舞弊信息,則揭發者會免于懲罰,而其他未揭發的人員則會因參與舞弊而受到懲罰,這樣必然使得企業中的參與舞弊的財務人員更傾向于通過揭發舞弊而防止自身被納入被懲罰的舞弊者范疇,這就為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提供了理論支持,如果企業可以建立有效的會計信息披露措施,企業參與了舞弊活動的財務人員會更傾向于揭發企業中的舞弊行為而防止自身成為被揭發的對象,從而有利于提升企業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防范企業中的舞弊問題發生和惡化。
(三)納什均衡分析
“納什均衡”在一個多主體參與的決策項目中,在條件對等的情況下,參與者會更傾向于選擇對自己最優,同時對他人負面影響最小的決策方案,這樣通過多次選擇和博弈,可以把所有參與者的最優選擇匯集到一起,從而形成決策項目里面最為理想的策略集合。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通過多次的博弈來發現和淘汰其中不夠理想的決策方案。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也屬于外部利益相關者跟企業實施“多次博弈”以后達成的契約,因而雙方博弈的次數越多,這一契約的規范性、科學性水平也就越高,并最終達到“納什均衡”。通過對現實中會計制度的建設完善歷程的觀察能夠發現,美國會計制度的建設就是一個通過了“多次博弈”而達到的“納什均衡”的制度體系。我國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規范化水平的會計體系,不過從系統角度觀察,還存在很多需要完善和優化的地方,因而還需要進一步就會計準則與制度建設問題進行企業利益相關者與企業之間的博弈,通過更好地體現不同主體在企業經濟活動中的利益要求,從而優化改進企業的會計制度,達到納什均衡,實現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優化升級。
四、解決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經濟學思考
(一)運用計量經濟學與會計信息相結合
回歸分析法屬于計量經濟學中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其主要通過對不同指標之間相互關系的分析,而發現指標變動的相互影響和規律,這對于企業進行有關財務信息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支持作用。企業可以通過對資產規模、銷售量等經營管理信息的分析,預測企業另外一些指標的發展狀況,從而為企業提供經營管理方面的決策依據,對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盈虧預測以及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驗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之前傳統的企業的會計工作在數據分析方面,大多以歷史信息展開事后分析,而缺乏預測性的分析措施,如果企業運用計量經濟學中回歸分析手段,提前進行預測性分析,就企業中一些經營管理信息的未來變動趨勢做出預測,就可以為企業更好地做好戰略選擇和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從而保證決策的及時性。
(二)提升企業對會計信息的監督問題
內部與外部監督共同組成了現代企業的財務信息監督系統。企業管理者不僅要重視外部監督,還要抓緊內部監督。企業應建立健全會計信息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并以此作為標準嚴格控制。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環境要緊密聯系企業內部控制建設能力的提高問題。要求企業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為有效內部監督與控制提供支持。需要補充的是,內部控制建設的關鍵點和階段性目標也是企業應該提前明確的問題,通過對內部控制建設做出合理的規劃,讓內部控制建設更加有序,也讓管理者對該項計劃更有把握。當內部控制建設活動開始正常運行時,如何達到高效的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活動的問題也就能迎刃而解。為保證各部門、各職位之間權利的明確、責任的分工應當制定相應的制約機制,以此來確保部門和崗位之間的權力和責任能夠一一對應,并運用功能之間的制約與平衡來確保決策的科學合理性。在企業中,管理層具有處置、決策和分配的權力。如果他們被利益所蒙蔽,就會損害股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可以看出,限制機制的建立必須充分重視企業內部的管理層,管理者的部分權限應受到限制機制體系的管理與限制。
(三)協調各部門之間的聯系
企業不斷發展的道路上,加強企業的宣傳力度也是一種必要手段,以此來確保企業不管是管理部門還是基層員工都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有充分的認知。組織領導和員工共同學習會計相關法律法規,采取領導先學,學會后教會員工,定期抽查的方式。要讓員工學會在處理會計核算問題時,必須要以法律賦予的義務與責任作為大前提。在提高法律意識的基礎上,各部門相互合作,互相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企業員工能夠依據我國的會計準則來進行業務核算,讓會計信息在工作的每一環節都能得到保障,把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反映出來。這樣質量的會計信息才能為公司決策提供有利的參考價值。由此可見,會計信息質量是隨著工作部門之間的聯系環環相扣的,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機制
企業要構建科學高效的信息披露機制,提升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與連續性,減少信息披露的滯后性,這樣才能使得企業的經營管理透明度獲得提高,讓外部利益相關者更為及時有效地掌握企業的經營管理信息,從而形成有效的外部監督,減少企業中的營私舞弊行為的發生,更好地促使企業經營管理達到規范化、健全化水平。這就應針對企業信息披露問題,建立有效的市場管理機制,針對積極進行信息披露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和支持,而對不實披露,虛假披露、信息披露質量不高的企業,做出一定的制裁與懲罰,這樣可以促使企業積極提升自身的信息披露質量水平,提升企業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從而讓企業的經營管理達到較高的透明度,防止企業中舞弊現象的發生。
五、結語
綜合來看,運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幫助企業會計信息的披露方式進行優化升級,是以現代科學管理思想,改進完善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有益嘗試。時代在不斷發展進步,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方式也要不斷優化升級。本文結合經濟學的方法,就我國上市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展開研究,提出了一些優化企業信息披露機制的建設性方案。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成熟,以經濟學角度來分析優化企業會計管理系統會越來越多地適用于企業的其他會計工作領域。隨著未來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會計信息的披露也一定會更加成熟、更加全面。
作者:胡茂 戚益 單位:西華大學國際經濟與管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