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課程展示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展示設計與高校專業教育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展示活動所包含的內容不斷擴大:不僅有已經為人們所熟悉的展覽館、博物館、商業展覽、展示,還有會議、節事、賽事、慶典等活動都可以納入其經營范疇。相應的,展示設計教育在市場的沖擊下應運而生并蓬勃發展起來。從2004年的會展專業試辦,到2009年底,據相關數據顯示:全國設置展示設計專業的高校已發展至190余所,并覆蓋專科、本科和研究生三個層次,到2010年世博會的成功召開,面對市場的需求以及更多人對于展示行業的認識與關注,展示設計專業必將成為全國各類高校新一輪爭相申報的熱門專業。在如今高校專業緊跟市場供求的形勢下,市場的缺口就是學校專業的發展導向,雖然人們已經意識到了展示設計的廣闊前景,但是這個專業從有到無,僅六、七年的時間,可以說整個專業教育的平臺搭建還處于探索階段。展示設計這門專業本身是架設于多學科基礎之上的,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建筑設計、平面設計等都屬于它的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目前的專業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完善的展示設計專業框架尚未搭建起來,使得國內的設計教育與市場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脫節情況,針對一些已經開設展示設計專業的院校就可以看出,雖然新專業已經建立起來了,但是課程設置仍然是以原有的主干專業為主,在此基礎之上再向展示方向輻射。例如,從排課方式來講仍然按現有教師來安排具體課程,而不是根據課程的專業性和整體性按照邏輯、結構的需求安排。
沒有實現展示設計教學體系的科學性、完整性。加強相應理論課、選修課以及理工科課程的教育,重視交叉學科的補充等,都是現有設計院校教育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總之,無法從根本上滿足展示專業所需的廣博的專業基礎。必然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內展示設計專業教育發展的瓶頸。未來的專業教育要進行的不能只是改良和修補原有的專業基礎,而是需要下大力氣將展示專業基礎進行系統的擴充和完善,將這個專業的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環境、建筑、空間、平面、多媒體、材料、營銷等多項專業技能并進的綜合性、實用性人才,才能滿足未來專業化、信息化、個性化的就業市場。
2針對高校展示設計教育的幾點看法
高校展示設計教育未來的大方向是明確的,但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間還需經過相對漫長的籌劃和積累。尤其是各地方院校,無論教學軟件還是硬件都遠不能同一類重點院校相提并論。若想讓展示設計專業在地方上生根開花,首先必須要強化自身原有的辦學優勢:在扎實基本功的同時緊跟地方市場需求開創自己的專業特色。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有針對性和目標性地面對未來更加嚴苛的就業市場。以我所在院校為例,展示設計是我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主體課程之一。地處西部和專業起步晚等前提條件要求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教學的適應性、創新性與實用性。在對展示設計專業進行充分的認識與分析后,在教學上利用有限的材料、資源對課程進行可行的調整和試驗。注重利用現有的學科優勢,嘗試多專業滲透式教學。將我校現有的城市規劃專業和建筑學專業中的相關基礎課程添加為設計專業的專業選修課程。為學生搭建一個多學科共建的知識平臺,從宏觀到微觀多方位的開闊認知視野。在課堂教育上不貪強圖大,從中小型商業展示空間入手,以層層深入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展示設計觀念:(1)注重展品與展覽形式的相得益彰,既要突出展品,傳達出正確、有效的展示信息;還要通過設計,將展品背后的隱性服務以及企業的內涵和精神得到展現與宣傳。始終貫徹“用設計來解決問題”這一理念。(2)注重展示與人的關系,展:展出、陳列,屬靜態;示:出示、演示,屬動態。從展示設計的稱謂也可以看出,展示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動靜相結合的設計形式。這里的“動”更多指的是人的活動。這就要求學生在設計過程中一定要關注到人、空間與展示活動之間的互動關系。面對生活中出現頻率越來越高的“讀圖”“、體驗”等詞匯,我們就應該意識到,靜止不動的觀展模式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觀展受眾的參與、交流和體驗是如今的展示設計需要突出的內容。所以,必須時時刻刻將參觀的主體——人——放在展示設計的首位。(3)注重展示與空間的關系,展示活動一定是存在于某一空間內的活動。加之,參觀者是在運動過程中實現參觀目的的。單一的、缺少變化的空間布局必定會導致觀者的流失。在教學中,我們將空間構成原理與展示設計課程進行了有機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空間的變化以及空間的“運動”來實現展示目的。這里的“運動”既包含虛擬的運動。例如,上海世博會西班牙館的全景多媒體模擬技術的運用;也包括現實的運動。又如,傳統的移步換景和借景手法的巧妙運用,以及中國古典園林中以小見大的布局手法。還包括思維和意識的運動。例如,運用虛實結合、心理暗示等設計手法,將該表達的內容表述出來的同時,還應留給觀者以遐想的空間。(4)注重展示設計精神文化內涵的營造。針對我校地處少數民族地區的特點,在課堂上布置了一部分從民族審美角度進行展示設計的實驗性小課題,旨在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原則進行嘗試性的研究與運用。目前,正在教學實驗過程中。希望在此基礎之上建立起一套結合民族性、地域性特色的展示設計研究方向。(5)隨著行業效果圖電腦化的進程不斷發展,學生的作圖速度和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對于空間形式的理解程度有所提高。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提出,效果圖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前期的分析和理解。并加大展示設計進程中的手頭分析表達和簡單模型制作的輔助工作。增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能更深入直觀的理解所做的展示空間。
雖然國內高校的展示設計教育起步比較晚,但發展非常快,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出現問題下一步就必須尋求解決之道。有人認為增加實踐就可以解決設計教育中的不足,這種片面的觀點否定了藝術院校教育的嚴肅性和系統性。與此同時,院校也該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以更優越的教學質量、設計理念、教學設備對學生加以培養、訓練,同時結合針對性實踐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設計層次,使其設計作品中體現出更高的文化修養和社會責任。展示設計教育要與市場相適應,學生用從學校學到的知識很快能夠通過市場的檢驗才是專業教育真正的成功。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持續發展,我國高校的展示設計專業無論在當下以及未來都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作為培養設計型人才的設計院校,更應該把握住這個關鍵時期。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提高教育質量,填補現有的不足。將更科學有效的設計理論同教學實踐相結合。培育出更優秀的具有完備理論基礎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展示設計從業人員,立足本土、服務于社會。
作者:趙昕單位:內蒙古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環境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