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等特殊學校教育管理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特殊教育領域,尤其是在高等特殊教育領域,科學化、人性化的管理及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對高等特殊教育的發展起著決定作用。在高等特殊學校教育管理體系中,包括學生學習生活、社會實踐等領域,相關能力的提升,都是教育管理工作致力實現的目標。基于此提出了我們必須采取創新型思路與措施來提升高等特殊學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與實效性,從而真正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在充滿人文關懷氣息的氛圍中實現高等特殊學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更新與創新。
關鍵詞:特殊高等學校;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1高等特殊學校教育管理制度創新的必要性分析
1.1是新時期與特殊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特殊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創新,是時展的必然要求,因為當今時代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各種新舊觀念交叉碰撞,加之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也在建立了多年以后開始逐漸進行著自我的完善與更新,人才競爭的市場環境變得日益激烈起來,這就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與巨大的壓力。因此,高校必須盡快適應新形勢與特殊高等教育自身實際發展情況的迫切需要,緊緊抓住各種發展的機遇與有利條件,努力創新自己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采用科學、先進的教育管理方法來提升教育管理質量,從而有利于特殊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1.2是高校解決自身教育管理中問題的迫切需要。當前,我國特殊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較為滯后,其自身教育管理方面存在著多種問題,很多時候是按照較為傳統的管理經驗與管理方式來處理并解決相關問題的,其真正的民主性特征不夠高。因此,為了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高等教育管理標準與管理制度,高校必須盡快實現自身教育管理制度的創新,要適當征求被管理者的建議,采用較為綜合性與靈活性并存的評價方式與評價體系,這樣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才真正有利于滿足高校自我管理工作中的各種弊端解決的實際需要。
1.3是特殊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與時俱進的需要。當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正處在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世界政治的多極化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金融危機等都影響著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當今社會,信息化快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生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社會對高校學生的要求和標準也在提高。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學生面臨著多方沖擊和壓力,如何適應當前的新形勢,研究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迎接新挑戰,做到與時俱進,是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在理論和實踐創新中的要求。
2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制度建設的基本原則
2.1統一性原則。統一性原則指“學校所制定的制度,其內容不得與國家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抵觸”。高等特殊教育以社會需要為導向,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制度必須服從國家意志,維護政府尊嚴,接受政府的領導與指導,以滿足社會不斷發展的需求。
2.2可操作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是指學校所制定的制度要從本校實際出發,便于操作,這種思想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的春秋時期。中庸之道”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原則,。中庸之道”的核心是執兩用中,這要求教育管理者在學校制度的決策過程中,必須持有辯證思想。如學校的管理制度過于抽象或嚴格,便難以把握;過于淺顯或寬松,便失去其應有的作用。為此。高等特殊教育學校在制度決策時,要綜合分析多方面因素,根據特殊教育的特點,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以便于制度的貫徹和執行。
2.3.程序性與高效性相結合的原則。高等特殊教育學校制度建設的程序性原則有助于切實保障師生員工的合法權益,切實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同時也體現了我國依法治國的精神。作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只有掌握了管理的“雙重性”,認真研究管理過程中的決策、領導、組織、協調與溝通、控制等環節,才能在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設中真正做到程序性與高效性相結合,如高校中的特殊教育學院,大多開設美術、中醫、特殊教育等專業。作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應讓各專業教師充分享有民主權、自主權,按程序性原則辦事,而在重大問題決策時,管理者應在集思廣益后,按高效性原則處理問題。
3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
3.1明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質。作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人員必須樹立服務意識,深刻地認識到特殊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質,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熱情地為師生做好服務工作,以確保學校各項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并要想方設法地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學以致用,重在實踐。同時,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以應對新形勢的變化,特別是要加強教育學原理、特殊教育發展史、特殊教育心理學、視力殘疾兒童心理學、教育管理學等相關方面知識的學習,切實提高工作能力。
3.2營造以人為本的學校組織文化。學校組織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學校在運作過程中所體現的以教育基本理念為指導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規范和行為方式的總和。殘疾學生需要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關愛,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師也比普通教師付出了更多的勞動,為此,營造以人為本的學校組織文化對高等特殊教育學校尤為重要。這樣一來,在增強了學校組織凝聚力的同時,也為學校的不斷發展提供了可能。
3.3實施全納教育是以學生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體現。要使以人為本的思想真正得到落實,就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和社會的實際需要出發。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以讓殘疾學生融入社會主流為基本教育目的,通過校內、外調查研究和畢業生信息反饋,發現高等特殊教育領域中現有的幾個專業已不能滿足殘疾學生的需要。總之,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教育體制的改革,特殊高等學校特殊的學生群體也在發生著變化,這些都影響著高等特殊學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斷變化。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這就要求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既是通才又是專才,能客觀地認識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工作;要求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能在對學校內部的財務、人事、教學、決策等多方面進行科學管理的同時,也能站在國家的高度上,集思廣益,為學校制定長期的發展規劃。
作者:閻洪濤 單位: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李子奇.甘肅本科院校弱勢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3):25—26.
[2]鐘海青.淺說高校教務管理[J].中國大學教學,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