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教學的電子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教學特色
(1)電子設計實踐能力提高班的課程系列化、模塊化、層次化。(2)以實踐教學為主,突出實踐,實現“玩中學,學中玩”“做中學,學中做”。(3)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補充實踐學時,豐富課余生活,形成學生的特長和個性。(4)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創新、創業、就業能力的提高。(5)全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企業需要的電氣信息類拔尖人才。
2教學計劃和內容
電子設計實踐能力提高班的教學計劃分為三個階段,課內總學時數108課時,全年安排36周,每學期18周,周學時數為3課時,教務處教學計劃單列組班。第一階段:電工電子認知階段,完成12學時教學計劃內容(見表1)。第二階段:集中實驗能力訓練階段,完成42學時教學計劃內容。集中實驗能力訓練以AVR單片機為載體,通過編程實現單片機的各種功能。AVR單片機是目前最新的單片機系列之一,擁有豐富的片內硬件資源,功能強大,可靠性高,功耗低,在業界得到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集中訓練環節以ATMEGA128A芯片構成實驗系統,完成21個實驗項目的訓練(見表2)。第三階段:分組分項目綜合訓練階段,完成54學時教學計劃內容。學生分組,每組2~3人,自由組合,自由選擇項目類別,采用命題作文的形式完成一個典型電子產品的設計、組裝、實驗和調試(見表3)。
3組織方式
學校教務處每年下達單列教學計劃,電子設計實踐能力提高班招生名額為30人,招生工作在大一下學期進行,全校理工類專業一年級本科生各科成績合格者均可報名參加考試。電工電子實驗中心負責組織初試和復試,初試主要考查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初試通過后,在網上公示名單;對初試合格學生進行復試,復試采用面試形式,主要考查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及合作溝通能力,確定最終錄取名單并在網上公示。電子設計實踐能力提高班的教學安排在大二上、下兩個學期,上學期完成基礎能力訓練,下學期完成綜合能力培養,總學時數為432課時,其中課內108課時,課外324課時,由電工電子實驗教學團隊分階段分梯度完成。
4運行管理機制
電子設計實踐能力提高班的學生來自學校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為方便教學,同時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提高班教學時間一般安排在18:00~21:00。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敬業態度和較強的奉獻精神;要求學生既有濃厚的電工電子實驗興趣,又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擔當力;為了不影響常規教學,提高班的實驗教學設備、實驗元器件、材料需單獨購置和準備,不宜與常規教學設備共用;要求教師深入開展實驗教學改革,采用自主研究式、探索式實驗模式,培養學生玩中學、做中學的能力;引入退出機制,允許不適應這種教學模式的學生退出,學生退出后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引入新的評價機制,學生的成績由綜合實驗報告和電子作品綜合評定,所得學分與其他選修課學分價值相同。
5實踐效果
2013年5月,經過報名、初試和復試,我們在全校范圍內選拔了40名學生進入電子設計實踐能力提高班。在培養過程中,有4名學生不適應提高班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申請退出,其余36名學生經過近一年的培養和訓練,從不適應到適應,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孤立學習到相互啟發式學習,學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1)主動學習意識明顯增強,綜合實踐能力得到提高。(2)團隊合作意識明顯增強,文獻檢索和應用能力得到訓練。(3)學生自主參與、自主選擇、自主設計、自主實踐能力得到充分施展。(4)現代電子產品設計、組裝、調試、綜合實驗能力增強,作品不斷增加。(5)學生參加電子科技創新活動的熱情高漲,對自己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目標。
6結束語
電子設計實踐能力提高班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實踐,探索構建了提高學生電子設計實踐能力的教學新模式,在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組織方式、運行管理機制等方面取得了有益的經驗,為我校培養拔尖創新型電氣信息類人才創建了一個新的實踐教學平臺。
作者:彭珞麗彭端蔣力立梁遠博陳安陳靈敏杜宇上單位:廣東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