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民族聲樂學理論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聲樂學是一種發展較為完善的音樂文化活動。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本文通過對民族聲樂學的分析研究,從三個方面進行理論分析:文化主題、因果關系以及組織結構,希望為民族聲樂學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民族聲樂學;理論;分析
民族聲樂通常受地域、風俗民情、以及文化背景的影響,產生的內容豐富以及曲調各異的民族音樂。民族聲樂學是音樂學中一個大的分支,它的發展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開始被引入我國音樂學術研究中。對于民族聲樂學進行分析研究時,我們通常采用文化分析的方法,將聲樂歸劃到文化最大的范圍內,對音樂文化的概念以及所體現出來的特征進行理論分析。
一、民族聲樂與文化的關系
聲樂則是用人聲進行演唱的一種音樂形式。聲樂主要是以人的聲帶為基礎,利用口腔、鼻腔等作用于氣息,演唱出各種不同的聲音。聲樂主要包括: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在2006年中國又涌現了原生態唱法。這里我們主要研究的是民族聲樂。民族聲樂學理論的研究始終離不開文化的范疇,聲樂學理論觀點是文化的體現。聲樂大多數是由人直接創作的,其中必然體現著文化,又受地域以及社會關系的影響,從而使音樂產生內容以及形式上的變化。因此,在對民族聲樂學理論研究中,是不能孤立進行的,要結合音樂的文化背景以及地域特色,來真正了解音樂的文化內涵以及意義。
二、民族聲樂學的三種分析方式
(一)文化主題的分析聲樂是音樂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文化主題的方法分析聲樂文化。探究人類的行為以及文化,而不是音樂經驗的分享,尋求聲樂在文化中的關系。和其他學科研究相同,對音樂的參項進行分析,通過文化主題分析法,對音樂所表現的文化現象以及文化內涵進行詳細的分析。例如:聲樂是如何讓我們理解特色文化符號的,以及幫助我們理解自身的文化背景、價值。文化主題分析法,是分析音樂形象對文化的把握,聲樂文化表演是音樂形象的起源,聲樂表演一直作為音樂活動的中心,是我們研究中不變的課題。
(二)因果關系的分析研究民族聲樂學理論,首先要探究其與文化的因果關系,即:人文地理、政治、地域環境與民族聲樂的因果關系。這種方法是為了更清楚的闡釋文化與音樂之間的關系,通常,它們之間是一對一的因果關系,社會的發展動向決定了音樂文化的發展,這是不可否定的。但要系統的運用這層關系,其中必然會存在很多阻礙。
(三)組織結構的分析組織結構的分析方法包括兩個方面內容,即:聲樂與文化。通過對各個民族聲樂進行分析,可以更準確的理解其文化內涵。這種分析方式更注重對整體的把握分析,形成聲樂結構中不同層次的相互關系。
三、探析民族聲樂學的發展
民族聲樂學其實已經是一個較為成熟的學科,通過近年來的不斷發展,使得民族聲樂學的學科建設日漸成熟。該學科具有自己的發展方向,跟隨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發展。其發展過程中也不缺乏學術性,具有很廣闊的前景,有著無數經典作品。通過學科建設的不斷探索,才構建了相對完整的學科體系,正是由于這方面的研究已經近百年了,聲樂專家老師們的辛苦付出,才會有今天逐漸完整的學科建設。隨著科技的進步,各民族對其文化的宣傳十分到位,發展十分迅猛,對其理論研究也投入最大精力。民族聲樂學理論一直以來都是主觀性以及客觀性并存的狀態,音樂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是主觀意識的產物。自古至今,聲樂的發展從未停止過,在不同時代,都存在音樂與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出現理論與實踐不符。從長一段時間的理論研究中,人們更加注重的是音樂形式的研究,忽略了音樂的本質,缺乏對時代背景的探究,從而創造出來的音樂,與實際脫離。脫離實際的聲樂研究往往不能客觀的闡釋聲樂的本質,其音樂風格、思想已經與社會的關系都無法準確的表達。主客觀性的研究,主要是讓民族聲樂學理論更加科學、合理。脫離實際的聲樂理論是毫無意義的,也只是一直抽象性的存在,所以,在聲樂音樂的探索中,更應該重視的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清楚創作的時代背景、社會關系以及文化理論,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因素,都要進行深入研究,這樣民族音樂的發展會更科學合理。把握好理論支點,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尋求主觀性與客觀性統一,最終發展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聲樂學科理論。
四、結語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各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對文化對重視度也越來越高,民族聲樂學理論正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新的聲樂學理論對現有的聲樂學理論是一次巨大的更新。學習民族聲樂是對整個音樂體系的發展與研究,在理論研究中更要注重與文化的結合,與各類文化交流與融合,促進音樂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熊曉輝.文化與音樂的邊界:對西方民族音樂學的一種界定[J].齊魯藝苑,2016,06.
[2]MartinStokes,陳婷婷.民族音樂學當論問題(上)—摘譯自《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2001版)“Ethnomusicology”辭條第四部分[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02.
[3]湯亞汀.后現代語境與中國聲音景觀斷想—兼及“新格羅夫”條目“音樂人類學:當代問題”[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01.
[4]郝苗苗,高曉倩.21世紀美國民族音樂學研究新動向—以英文期刊Ethnomusicology為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2,03.
作者:徐嘉楠;寧彤 單位:東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