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導師教課方式的心理學探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心理學評價研究
1.1認知心理學的評價研究。認知心理學與其他學派不同,不是由某個心理學家提出來的一套理論體系,而是在很多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產生的。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當時的各種研究成果加以總結,寫出了《認知心理學》一書,使得認知心理學明確成為一種學說。從教學設計來看,要適應學生的認知風格。首先,教學設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獨立性、目的性等主體性特征制約著教師教學活動的質量、對學生的吸引力以及取得學生積極配合的程度;其次,教學設計要給學生提供合適的教學支架。教學支架是指通過提供教學支持,幫助學生完成他們起初不能獨立完成的學習任務,成功地通過最近發展區,并最終能夠獨自地完成學習任務;再次,教學設計要建構學生的多元智力結構。從教學設計來看,一定要重視認知策略。目前,我國影響較大的課堂教學認知策略主要有示范一模仿式、傳遞一接受式、引導一發現式、自學輔導式、情境一陶冶式等策略;國外影響較大的課堂教學認知策略主要有美國奧蘇泊爾的先行組織者策略、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策略、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策略等。這些教學認知策略都對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成為了優化教學設計的有效策略。從教學設計來看,一定要促進學生的元認知發展。首先,教學設計要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元認知能力可以培養、訓練,并具有遷移作用;其次,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的認知彈性。認知彈性是指學習者以多種表征方式同時建構自己的知識,以達到對復雜知識盡可能完整而全面的理解,并將其所學便捷有效地遷移到不同的、獨特的真實情境中的能力;再次,教學設計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顒邮菍W生元認知發展的源泉。
1.2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評價研究。行為主義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為教師教學行為設計奠定了科學的心理學理論及應用基礎,行為主義心理學對教師教學行為設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行為目標、任務分析、直接教學、行為矯正等幾個方面。行為目標是教學目標設計的重要內容。行為目標也稱學習目標或操作目標,指用一種可觀察的和可測量的行為陳述的目標,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后將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行為目標的教學設計使教學被區分為幾個明顯的階段,易于教師的控制,其操作程序通常為:出示目標*圍繞目標進行教學*根據目標進行評價。任務分析是教學內容設計的重要內容。在教學設計中,設置教學目標與分析教學任務這兩件事是難以分開的。要使教學目標真正起到指導教學的作用,接下來還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任務分析。任務分析也稱作業分析,指在開始教學活動之前,預先對教學目標中規定的且需要學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構成成分及其層次關系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并據此確定促使這些能力或品格習得的有效教學條件。直接教學是教學方法設計的重要內容。最能反映行為主義心理學宗旨的教學方法就是直接教學。這種教學法認為,學習速度緩慢或學習感覺時常困難的學生需要教師直接地、透徹地、系統地教授或示范,例如講解法、演示法、示范法等。其基本步驟如下:復習己有的相關知識;呈現新知識,包括陳述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單元并講授、示范個別步驟和及時檢查;指導學生做練習;提供反饋和休整;要求學生獨立作業;定期進行總復習和檢查。行為矯正是教學管理設計的重要內容。行為矯正管理設計的一般步驟有四:其一,準確地識別違紀行為和恰當行為;其二,收集關于這種違紀行為發生頻率的具體情況;其三,根據違紀行為統計結果,采取行為矯正方法;其四,收集顯示變化的證據。行為矯正管理設計的基本方法有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處罰法、自我控制法等。行為矯正管理設計的模式主要有:意外事故管理模式、通過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模式、訓練模式、壓力減輕模式、脫敏模式、直率訓練模式等。
1.3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評價研究。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羅杰斯在20世紀50年代創立了人本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同以華生為首的行為主義和以弗洛依德為首的精神分析相對立,是美國心理學中的第三勢力。教學要講究情知交融。人類的認識活動始終離不開認知操作系統和情意系統的協作與參與。以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等因素構成的認知操作系統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的前提和保證;而以興趣、情感、意志、動機、性格、個性等因素構成的非智力因素則是教學活動的動力系統,是催化劑,后者對教學活動起著調控的作用。教學就是這樣一種情知交融的活動。教學要實施非指導性教學。非指導性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在非指導性教學中,教學的目的、內容、進程和方法等由學生自己討論決定。每個學生可以無拘束地提出自己的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一切活動由學生自己發起,自行組織。教學要以促進發展為目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教學的本質即促進,即教學要以促進發展為目的,它應當體現為這樣幾個方面:一是促進教師的發展。隨著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和教學反思的同步發展,教師自我意識和能力得到不斷發展,專業發展水平得到同步提高,教學地位得到加強;二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隨著學生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能力也不斷發展,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三是促進師生的互動發展。教學要遵循社會性教學原理。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非常重視人發展的社會性,強調個體學習的實踐共同體,這符合現代教學的社會性教學原理。社會性教學是現代教學的重要原理:一方面,它表現為教學的社會決定性,即教學是社會有機整體的一部分,是隨著社會歷史發展而形成、演化和進步的,它與社會各因素具有復雜多樣的關聯性;另一方面,它表現為教學活動是一個特殊的社會過程,在教學中,存在多種多樣的社會關系和人際互動,具有復雜的社會規范和群體文化,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2、總結
總結來說,心理學與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研究息息相關。無論是認知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還是人本主義心理學,都可以將這些理論應用到教師課堂教學行為中,推動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對學生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梁玉單位: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