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學本科教育形式的探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研究方法
1.1調查工具本研究經初步調查形成開放式問卷和訪談提綱,并征求專家意見進行修改,最終形成的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包含的具體問題如下:(1)您認為應用心理學本科生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能力,哪些課程設置可以培養出這樣的能力?(2)請您談談貴校應用心理學本科生培養的特色和優勢(專家版)。請您談談貴校心理學本科生在工作和科研中存在什么樣的不足或問題(中小學校長版)。(3)在應用心理學本科生教育中,應該如何平衡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實踐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應該占多大比重?(4)在民族心理或跨文化研究中,您最希望您的助手(或學生)具備什么樣的能力?(5)如何更好地發揮本科生導師制的作用?
1.2訪談對象訪談了來自北京大學心理系,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浙江大學、西南大學心理學院的心理學專家、教授19位,經驗豐富的中小學教師和校長10名,以及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應用心理學專業本科生6名。
1.3程序課題組分為三個訪談小組,分別到上海市(2010年11月20-21日)、北京市(2010年12月4-7日)、四川省(2010年12月23-26)預約專家、教授和校長等進行訪談。訪談時征得訪談對象同意后當場錄音,由心理學專業本科生對訪談錄音進行逐字轉錄,課題組成員集體對訪談資料進行內容分析。
2結果
2.1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對訪談問題1的結果進行歸類分析。首先通讀全部內容,從中體會分類的依據,而后對回答內容進行分類。在分析時,根據中文特點,參照有關研究用“含義”和“詞匯”作為分析單元的做法,用語段作為分析單元。即用有獨立含義的一段文字作為分析單元,語段離開文本背景也能讀懂,可以是句子、短語、詞匯等。個別語段可能有多種涵義重疊,參照有關研究的做法,根據語義進行分割。如“心理學的學科方法論和思維方式”,其中既包含“理論基礎”信息,又包含“思維”信息;“學習或者是認知發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其中既包含“理論基礎”信息,又包含“方法”的信息。類似這樣的表述,編碼為2個。最后,將一級編碼提取出的內容進行進一步歸類,得到二級編碼。以對“學生能力要求”的分析為例,分析的結果見表1。將一級編碼中提到的各類具體的能力要求進行進一步歸類,得到4個二級編碼: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素養。其中,基本理論主要涵蓋“理論基礎”這1個一級編碼;基本技能包含心理服務能力、研究能力、實踐、教學和人力資源管理這5個一級編碼;基本方法包含方法工具、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這4個一級編碼;基本素養包含人際交往、個人素養、溝通能力、表達能力、適應能力、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這7個一級編碼。進一步把專家們對應用心理專業本科生的能力要求和中小學校長老師為代表的用人單位提出的能力要求分別整理排序,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培養單位和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是不完全一致的。培養單位把理論基礎放在了首位,其次是研究能力、心理服務能力;而用人單位把心理服務能力放在首位,其次是教學。和培養單位相比,用人單位把人際交往、個人素養、適應能力這些基本素養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2.2課程設置中的理論與實踐關系訪談中發現,不同學校、專家對于理論與實踐所占比重的分配建議與具體做法也有較大不同。根據開放式問卷和訪談調查收集的條目,由于部分專家建議的是具體百分比,如“現在我校實踐比例占20%”,也有專家建議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所以把所有專家意見換算成百分比后按所屬范圍分為五個等級:建議實踐課比重少于20%的有2人(占18.18%),比重在25%~30%的有3人(占27.27%),比重在31%~40%的有4人(占36.36%),比重在41%以上的2人(占18.18%)。
2.3本科生導師制的相關問題就本科生導師制的目標和作用,以及如何開展等問題對專家、同行進行了訪談,共有10位專家、同行回答了相關問題。除有一位同行表示他們學?!斑€沒開展”導師制外,有5人次對于導師制的作用給予了肯定。就導師制的目的訪談結果如下:專業指導2人次,生活指導1人次,職業生涯發展指導1人次。關于導師制現存問題,4人次提到“工作量核算”問題,2人次提到“師生比問題”,1人次提到師生關聯度不夠緊密。此外,專家們對導師制提出了兩方面建議:完善導師制體制(2人次)和將學生朋輩引入導師制(1人次)。
3討論
3.1社會對應用型心理學人才的要求訪談結果表明,社會對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包括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素養四個方面。這與李定清提出的“職業能力標準包括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和素質拓展能力等三個方面”基本吻合?;炯寄苤饕感睦斫】捣漳芰Α⒀芯磕芰?、教學能力和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痉椒òㄋ膫€方面:第一,心理學最基本的方法和工具,包括量表和問卷的選擇使用,數據的搜集整理和統計分析等;第二,分析能力,學生能夠對理論觀點、研究結論及社會事件有自己的評價和思考;第三,通過本科的學習,學生應具備心理學的眼光,掌握心理學科的思維方式;第四,學習能力,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舉一反三?;舅仞B則包括人際交往能力,個人素養(如積極、主動、謙虛、職業道德之類),表達和溝通能力,以及適應、協作和創新能力。這些能力要求并不局限在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本科生,更是對大學生的一個廣泛要求。這些能力的培養,并不局限于專業課的教學和實踐,而更應該體現在整個大學生活中。
3.2應用型心理學人才的培養
3.2.1人才培養要有專業特色訪談結果表明,培養單位和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存在分歧。這提示在進行人才培養時,一方面,不能一廂情愿,要弄清楚用人單位有些什么崗位,要求上崗人員完成什么樣的任務,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技能,回頭再來設置自己的課程;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教育者可以從哪些方面對本科生進行專業培養。概括起來,應用心理學本科生的基本技能有心理健康服務、科研、教學、人力資源管理四大塊兒。但本科教育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讓每一位學生都全部學到,而且也需要考慮學院的師資情況,來定位本學院的專業特色。我校地處西部,少數民族生源豐富,應著力發展民族特色,培養民族地區應用心理學人才。
3.2.2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分配作為應用型本科人才,在知識結構上不僅要求“知識面寬、基礎扎實”,還要求“應用性強”。專家和同行都很重視實踐在教學過程中的比重,超過80%的被訪者都認同實踐比重應超過25%。從實踐的形式上來看,除了把傳統的“見習和出去實習都納入到實踐教學環節”外,還可以在課程中增加實踐環節。比如,“授課要結合實踐,作業要結合實踐,討論題也要結合實踐”,“讓學生做一些相關的調查和訪談之類的活動”;對于部分專業性特別強的技能,則建議采取傳幫帶的形式,這樣既可以使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自然融合,還可以提高學生實踐的意識,動手的能力。從實踐的時間安排上來看,可以采取階段性實習的方法。比如“一、二年級的課程在章節里設實踐環節,到了高年級可以在大學校園范圍內做也可以到社區、企業(去實踐)”;“凡是涉及到實踐的,不需要全部學完,一個階段實習后,再回來提升?!彪A段性實踐避免了舊實習制度實用性太差的不足。大學本科畢竟只有四年時間,怎樣充分、合理利用假期,帶領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從實踐的深度上來看,應加強“實踐基地”的建設,使實習基地的活動有連續性。使之既能夠對單位有實效,又能夠讓學生深入工作環境,對崗位和任務有清晰的了解,并發現自身不足,返校后及時充電。總而言之,實踐活動應緊緊結合理論課程和應用實際,讓學生能夠動動手、動動腦,一邊做一邊學,在不斷實踐和總結的過程中成長。
3.2.3本科生導師制的相關問題導師制的目的體現在三個方面: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為學生提供生活指導,以及做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導師。本研究表明,現階段導師制的首要問題是“工作量核算”的問題,現在大多數高校在導師制上都沒有記工作量,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導師的工作態度。其次是“師生比”的問題。有的學?!懊總€班里派一個年輕老師當本科生導師”,這種師生比顯然不夠合理,不能充分發揮導師制的作用。那么,導師制的師生比要多少才合理呢?導師制是否只能局限在教師對本科生呢?
專家針對現有問題給出以下兩個建議:第一,完善體制,“從體制上讓它作為導師的工作量”,包括本科生導師的師生比,導師工作量的核算,本科生導師工作的考核等方面。第二,朋輩導師,考慮到導師制的目的不完全是專業指導,還有生活指導和職業生涯發展指導,所以發展高年級學生朋輩作為低年級學生的導師并建立聯動機制,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師資不足的壓力,而且可能產生更好的效果。
作者:程科陳秋燕蔣柯單位:西南民族大學社會學與心理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