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大眾化語言在新聞標題中的應用范文

大眾化語言在新聞標題中的應用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眾化語言在新聞標題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大眾化語言在新聞標題中的應用

1傳統新聞標題與網絡新聞標題

新聞標題就是用精辟、簡潔的語言,對新聞內容和傳播思想都具有濃縮和概括作用,對整篇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2]。傳統新聞標題原則上是與正文、圖片同時呈現在同一平面上,讀者即使沒有被標題所吸引,也可能在對正文和圖片的一瞥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但是與傳統的新聞媒介相比,網絡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媒介,它的超級鏈接方式使標題承擔了導讀的全部重任。學者們正是看到了媒介對新聞接受度的影響,紛紛把自己的視角轉到了對網絡新聞以及網絡新聞標題的研究上,并對網絡新聞標題與傳統新聞標題不同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論述。但是我們認為,二者的差異僅僅是由于媒介的不同引起的形式上的不同,在新聞標題的功能和本質上,二者還是一致的,其中表現在語言上的重要特點就是大眾化語言的運用。

1.1各有千秋———二者的區別

對于網絡新聞標題與傳統新聞標題的不同,學者們都作了大量的研究,比如柳澤華《網絡新聞標題的功能和特點》[3]、徐小立《網絡新聞標題與報紙新聞標題比較》[4]、李東方《網絡新聞標題的特點及大眾化傾向———以高校圖書館網絡新聞為例》[5],等等。通過對相關論文的分析比較,可以發現對于二者的不同之處,各家論述的實質基本一致,筆者在前人論述的基礎上以表格的形式對二者的區別進行分析比較。

1.2使用大眾化語言

李東方在《網絡新聞標題的特點及大眾化傾向———以高校圖書館網絡新聞為例》一文論及網絡新聞標題的大眾化傾向時提出:“所謂網絡新聞標題的大眾化,指的就是新聞標題的這種親切通俗的特點,既運用口語化的語言傳遞新聞中最重要的信息,通俗易懂,又適合廣大受眾的需要,充滿人情味和親和力。”[5]雖然李先生是對網絡新聞標題大眾化的解釋,但是我們認為這一解釋也適用于傳統新聞標題的大眾化。從李東方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從信息的傳播這一角度看,由于讀者群的多樣性,運用大眾化語言可以滿足大多數讀者的認知需求,從而快速傳達新聞事實;從讀者接受心理的角度來看,自大眾傳播誕生以來,人類新聞傳播經歷了一個由傳者中心到受者中心的轉變過程。正如李東方所講:“如今,人類正進入因特網時代,傳統概念遭遇解構和顛覆,受眾的主觀能動性與心理需要受到尊重,以傳受關系平等的現代新聞傳播觀念正在建立。”[5]如果我們在新聞標題的擬制上還固守以往傳者中心的觀念,用過多的晦澀難懂的詞語或者說一些“不接地氣”的話,不僅達不到傳遞新聞事實的目的,還會脫離群眾,那么新聞制作者所擬制的新聞只能是空中樓閣、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新聞業的長期發展來看,無論是網絡新聞媒體所追求的點擊率,還是傳統新聞媒體追求的發行量,都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因此,采用大眾容易接受的大眾化語言,對這兩種新聞媒體的長遠發展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從以上可以看出大眾化語言在新聞標題中的運用是適應新聞業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溝通人民大眾、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途徑。

2大眾化語言在新聞標題中運用的特點

據李東方所論,新聞標題的大眾化主要表現為采用親切通俗的口語化語言。網絡新聞標題和傳統新聞標題在運用大眾化語言上有很多相同之處,但網絡新聞標題由于其特殊的傳播媒介,在表現標題的大眾化上會有所不同,下面我們來對二者的相同之處以及網絡新聞標題的特殊之處作簡要論述。

2.1二者在大眾化語言運用上的相同之處網絡新聞標題和傳統新聞標題在大眾化語言的運用上主要體現在遣詞造句上。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采用大眾熟悉的詞語空洞華麗,晦澀難懂,看后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標題,不僅沒有起到“題好一半文”的作用,反而削弱了新聞事實的價值,令讀者望而生畏。采用大眾熟悉的詞語包括適當運用社會流行語、方言詞語以及用常用詞語表達新事物、新現象,就可以解決這種令讀者卻步現象。社會流行語是一種語言時尚,它反映了語言與社會的互動關系,是一定時期內的焦點話語,具有很強的實效性。新聞語匯采用社會流行語可以使新聞事件在短時間內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比如:例1婚禮辦成了“非誠勿擾”(《揚子晚報》2010年6月1日)①例2半價乘公交,目前還“差錢”(《揚子晚報》2010年7月13日)②例3萬名男女光棍參加戀愛運動會口號“非誠勿擾”(搜狐2009年3月13日)③例4退休生活做到“不差錢”如何守住你的養老錢(中財網2009年3月16日)例1和例3中的“非誠勿擾”是江蘇衛視一檔適應現代生活節奏的大型婚戀交友節目,而且前兩年的賀歲片《非誠勿擾》的熱播,讓“非誠勿擾”這一詞成為社會流行語,為大眾廣泛使用。這兩則新聞使用這一詞語不僅準確報道了新聞事件,而且容易抓住讀者的眼球,引發進一步閱讀的興趣。例2和例4中的“差錢”和“不差錢”都來自于2009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小品《不差錢》,例2這則新聞運用這一詞語,既能吸引讀者注意,又能形象、生動、委婉的表達公交車半價的可實施性。例4這則新聞用“不差錢”這一詞語,用更為直白的方式表達了我國退休人員如何養老的問題。與漢語共同語相對,漢語方言是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部地區使用的語言。新聞受眾群體的多樣性,使得新聞制作者在新聞標題的擬制中運用方言詞語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報紙,作為公開發行的刊物,不僅要傳遞信息,還肩負著輿論引導的重要功能,相關部門對其有著明確的規定,要求使用規范、標準的漢民族共同語、文字。但自90年代以來,一些報紙尤其是地方報紙,對方言詞語的使用明顯增多,指稱具有地域特色事物的方言名詞更為多見。比如:例5汗水打濕山城“棒棒軍”(《工人日報》2009年8月5日)④例6集體無厘頭時代(《瀟湘晨報》2010年4月11日)“棒棒軍”是四川方言詞,“無厘頭”是粵語詞,本地讀者在閱讀這類新聞時不必再進行語碼轉換,從而提高了閱讀速度;而且這些方言詞語反映了各地特有的人文情趣,帶有濃厚鄉情的詞語會使當地人有種親切的感覺,這在無形中拉近了新聞制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新聞的價值在于“新”。正如著名的“人咬狗”之論一樣,只有新鮮的事件、最新的動態、罕見的景象等,才能夠吸引人注意,具有傳播價值,但是人們在認知上會有些吃力。因此選用大眾熟悉的詞語來表達專業性、行業性較強的新現象,可以減少人們在認知上的困難。例如:例7給承諾套上法律的“緊箍咒”(《文匯報》2005年10月31日)⑤例8布什為伊拉克政策抹口紅(《文匯報》2005年12月2日)例9劃出臨時經營區攤販不再躲貓貓(新民網2010年1月3日)⑥“緊箍咒”來源于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并且隨著各大電視臺對電視劇版的《西游記》的輪番熱播,這一詞語已是家喻戶曉了。這則新聞用“緊箍咒”來表達法律內容,讓那些只有專業人士才能懂的法律為大眾所理解,以此達到新聞的傳播價值。“抹口紅”本指女性美化容貌的行為,在這里指布什的演講,用更為通俗的詞語表達了作者對布什的伊拉克政策的觀點。“躲貓貓”本是指童年時期玩的一種你藏我找的游戲,用在這里,更能反映政府部門對攤販的集中管理。

(2)采用具有意象的詞語表達抽象概念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具體到抽象的,因此在新聞標題中采用具體的詞語表達抽象的概念,更能為人們所理解。新聞標題是新聞給讀者的第一信息傳遞,很多讀者都是通過新聞標題獲取新聞信息的[6]。抽象的新聞事件要被受眾接受,就必須要形象化,所以在擬制新聞標題時就要想方設法使其表達形象生動起來,這主要表現在修辭手法的運用上,如比喻、借代、比擬、夸張等[7]。例如:例10上百家無證小煤礦為何敢帶“病”生產(《文匯報》2005年11月5日)①“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于“人”的詞語,這里用來表達生產上的安全隱患。

(3)使用新詞語新聞貴在“新”,這一性質決定了新聞在詞語選用上的獨到之處,大量新鮮生動的詞匯、語言的選用,有助于新聞作品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貼近百姓生活,展現時代風采,更好地反映社會現實。在傳統新聞標題和網絡新聞標題中都會運用一些新詞新語,甚至于某些時候,漢語言的很多新詞匯、新用法都是由媒體創造性加以使用,后來逐漸為廣大群眾所接受,逐步成為漢民族常用語。張莉萍在《新聞標題語言運用研究》的“新聞標題的詞語運用”一節著重討論了新聞標題中新詞新語的運用[8],并對新詞新語作了分類探討,因此本文就此進行簡要說明。例如:例11卷走鄰居90萬養老錢債主組成行動隊“人肉”他(《揚子晚報》2010年7月18日)②例12股票“人肉搜索”風行上市公司驚現網中央(網易2009年3月16日)③“人肉”先是來自于“人肉搜索引擎”這一網絡用語,現在語義已經發生改變。“人肉”就是利用現代信息科技,人找人,人問人,變枯燥乏味的查詢過程為一人提問八方回應、千方百計的搜索體驗。在新聞標題中運用新詞語,可以快速、及時地反映社會現實,但如果光考慮詞語的“新”,不顧大眾對詞語的接受度,這樣只會得不償失,聰明反被聰明誤。因此,新聞標題的擬制要綜合考慮詞語的“新”和詞語的認知度,適當運用新詞語。

2.2網絡新聞標題在大眾化語言運用上的特點

網絡新聞標題在大眾化語言運用上不同于傳統新聞標題,主要表現在附加特定元素上。網絡新聞運用超級鏈接的方式把標題和正文聯系起來,并且可以綜合運用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如果新聞正文中含有圖片或非文字文本,標題中就會標記“☆”等表意符號,或用閃爍、變色等動態字符來顯示,使受眾在視覺和心理上預先獲取信息。例如,各大學校會在剛剛的新聞上貼有“new”并閃動,比如四川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的新聞公告“關于做好2014屆畢業研究生圖像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2013-4-15]”,緊接在標題之后就附“new”字樣并閃動,這些標題后的附加元素都能幫助讀者快速獲取最新信息,并能提高網站的點擊率。

3新聞標題中大眾化語言的運用對社會的影響

3.1正面影響

3.1.1滿足大眾認知簡易性需求新聞標題選用大眾化詞語,不論是采用大眾熟悉的詞語、新詞語還是選擇具體詞語表達抽象概念,都是大眾容易認知的。美國社會學家卡耐基在其名著《人性的弱點》中論述到:當今是一個戲劇化的時代,單純地、就事論事地敘述一項事實是不夠的,你的敘述必須生動、有趣,富有戲劇性;電影這么做了,廣播電臺這么做了。你想引起人們的注意,也必須這么做。同時,利用這些大眾化的詞語來表達不為人們所熟知的事物,能夠有效降低未知信息的難度,不僅有助于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有利于人們迅速從已有的知識建構中快捷地獲取信息,進而通過標題一望即知所傳遞的內容、獲取新的信息。這種快捷的方式正好適應當今社會人們快節奏的生活。

3.1.2有利于社會大眾文化的構建新聞標題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導向功能。柳澤華在《網絡新聞標題的功能和特點》中論述到:“導向功能主要表現在,標題是新聞與評論的結合點,標題可以或隱或顯地表明作者對新聞事實的看法,進而影響社會輿論,引導受眾的是非觀和價值觀。”[3]我們從柳先生的論述中可以看出新聞標題的社會引導性作用。通過對新聞事實的報道,導出作者對這一事件的評價,這一評價所代表的價值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會大眾的評判。經濟的全球化帶來了人們思想觀念的多元化,人們對事件的評價會有所不同,但是五千多年中華文化根基孕育出來的中華兒女的道德觀念不會因此而改變,人們的基本道德觀念上還是一致的。而且在思想多元化的時代,拜金主義、利己主義觀念在人們心中萌芽,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聞的價值導向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3.2負面效應

新聞標題中大眾化語言運用對社會的負面效應主要表現在媚俗化傾向和錯誤的新聞報道和錯誤的價值導向。這種情況在網絡新聞標題中尤為突出。正如徐小立在其文章《網絡新聞標題與報紙新聞標題比較》中所述:“網絡新聞為了吸引點擊,其標題制作往往忽視新聞導向,突出負面內容、歪曲原意、以偏概全、夸大事實,有意制造轟動效應以聳人聽聞等現象比較常見。”[4]該文舉了如下例子:(2005年11月1日)女大學生被殺的新聞,在搜狐的‘社會新聞推薦’一欄中,標題是‘大三女生家門口被割頸身亡,死時身體輕微發抖’。作者指出:“增加死者臨死時身體發抖的描繪未免有渲染暴力和恐怖以聳人聽聞的嫌疑。”[4]搜狐網還有如下新聞標題:“八旬老翁誘騙猥褻3齡女童強行亂摸其隱私部位(圖)”、“寧波一歌廳遭人持槍打砸目擊者稱像警匪片(圖)”等等,這種情況在我們瀏覽網頁時也經常遇到,在打開網頁后,網頁下方時不時就會浮出一些過于低俗的標題和圖片,這些標題都是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追求點擊率,但是這些標題讓人感覺太過低俗,失去了媒體的價值導向功能,也會讓大眾感到厭惡。因此,對網絡新聞的管理還需進一步加強,新聞標題為了吸引眼球過分追求低俗、媚俗的傾向則是每一位從業者所需要警惕的。

4結語

傳播媒介的不同并不能掩蓋傳統新聞標題和網絡新聞標題的共同本質和功能。本文在前人對網絡新聞標題和傳統新聞標題比較的基礎上,對二者在運用大眾化語言上的表現作了比較細致的論述,進而說明大眾化語言在新聞標題中的運用對社會的雙刃劍影響。大眾化語言在新聞標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文能夠為擬制新聞標題和選用大眾化詞語起到拋磚引玉之功效。

作者:周世燕單位:四川省廣安市廣播電視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94色欧美一区| 91福利免费体验区观看区| 日本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美女又黄又免费的视频| 国产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 一级有奶水毛片免费看| 天堂网www在线观看| 中国一级淫片aaa毛片毛片|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国产| 毛片永久新网址首页|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美女把腿扒开让男人桶免费| 国产免费牲交视频| 992tv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91精品欧美产品免费观看| 夫妇交换性三中文字幕| 一本色道久久hezyo无码|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无广告| 久久这里只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狼人总合狼人综合| 免费网站看av片|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99heicom视频|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2345成人高清毛片|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free性泰国女人hd| 女人把私人部位扒开视频在线看 | 欧美jlzz18性欧美|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92国产福利久久青青草原| 夜夜橹橹网站夜夜橹橹| wwwxxx国产| 国产精品大bbwbbwbbw| 日本一二三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