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流動人口文化認同的過程范文

流動人口文化認同的過程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流動人口文化認同的過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流動人口文化認同的過程

一、文化認同及其過程

在筆者看來,文化認同與其他類型的認同共同源于英文的Identity。查閱英漢詞典發現,認同內涵包括以下三重:一是使等同于、認為……一致;二是同一性、一致;三是身分、正身、本體、個性、特性。從其內涵考察,認同是一種動態建構而非靜態過程,是一種個體在具體文化場域中實踐的結果。這種實踐是在個體與外界客觀和主觀條件互動的背景下發生的,個體的文化認同也產生在這種背景中。個體從一種文化場域中到達另外一種文化場域中,通過逐漸改變自身原有的文化特征,消除與流入地文化場域的差異,從而最終實現一致和同一。這是文化認同的過程。文化認同也呈現三個過程和特征:文化震驚—文化類化—文化認同或涵化。首先,從一個文化場域到另外一個文化場域,流動人口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適,這是文化震驚的階段。中國作為具有高度復雜文明的社會,其地域文化各有特點,這種各有特點卻又和而不同的文化認同格局構成了中華文化幾千年的發展格局。各個文化地域的民眾既對自己所處地域文化產生認同,也對國家層面的文化有一致認同,這是古代中國的天下文化觀,它是一種同心圓式的文化認同格局。這種同心圓式的文化認同能夠求同存異,共同生存和發展。②當代中國的文化認同雖然幾經變遷,依然在某些方面呈現出天下文化觀的特征。其次,在經歷了文化震驚階段之后,文化類化階段開始出現。即以同一種地域文化為中介,習得這種文化的個體總能夠聚集在一起,形成某種社會組織,即某些學者所謂的我群的形成階段。在這個階段,個體根據某些標準,將自身與其他群體區別開來,進而形成“異—己”的群體劃分。無論是歷史上各地的會館還是現代的同鄉組織,都是文化類化的表現形式。文化類化階段可能與認同或涵化的目標背道而馳,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終將會融入個體所處的地域文化之中,成為地域文化大圓包涵的小圓。第三個階段就是文化認同或涵化。作為流動的個體與流入地群體接觸,總是流入地群體的地域文化居于支配或主導地位,流動個體的文化處于從屬地位,從而出現流動的個體被流入地群體的地域文化涵化或流動的個體主動接受流入地文化,融入當地。流動人口融入當地之后,故鄉原有文化形態的烙印逐步消除,而流入地文化形態的印跡逐步加強。

二、流動人口文化認同特征與困境

在日常生活實踐中,文化認同總是與特定的文化模式相聯系。在流動人口未流動之前,他們的文化認同與流出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相一致,他們的地方文化認同是穩定的。然而,流動人口因為各種原因流動到異地,他們實際上處于一個從封閉到開放、從穩定到劇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導致前述文化認同的三個過程開始發揮作用。作為認同主體的流動人口在流入地處于一種社會學意義上的“文化撕裂”、“文化震驚”狀態。這種文化震驚和撕裂狀態我們可以透過個案訪談材料加以證實。王JH在H市工作和生活了兩年,然而依然無法認同H市。根據他的說法,他還是喜歡河南,H市的風俗習慣與老家差別太大,他不習慣。只是為了生存,他才勉強適應H市。王JH的個案可以證實流動人口文化認同的撕裂和震驚階段的存在。其實不僅是王JH,所有的流動人口在流動初期都會經歷這一階段。隨著流動人口在流入地工作和生活的逐漸穩定,他們開始試圖尋找某種自己能夠信賴的組織,而現階段,血緣和地緣組織是他們最為依賴的,他們通過血緣與地緣方式結群應對各種問題,這是文化認同的第二個階段。從李M的經歷中可以看到,盡管在H市已經居住了長達9年,然而他的日常交往還是以同鄉為主,H市的朋友也有,但在李M的日常生活中并未占據主要地位。李M也知道了H市文化中的一些風俗習慣和忌諱,也與當地人開始交往,這說明他已經開始逐步適應當地文化,開始融入當地文化。與同鄉交往既是慣性,更是方便求助。徐M已經開始逐步融入到當地,他的朋友圈開始以當地人為主,孩子已經和當地的孩子沒有差別,這是文化認同的第三個階段。在筆者訪談的其他個案材料中,甚至有流動人口將老家的父母接過來與自己在流入地一同居住,這種舉家遷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上述個案大略顯示了流動人口文化認同的三個不同階段,這三個階段也是文化認同的形成過程。通過這三個個案我們可以回答當代有關認同的一些問題,即認同是由外界環境影響和塑造的,文化和社會是影響認同形成的主要因素,認同既是差異也是一致,不經過差異就無法達到一致。然而,流動人口的文化認同也存在現實困境。在全球化和資本追逐利潤邏輯的影響下,在社會的制度限制中,流動人口無法形成整體的群體意識和階層意識,反而表現出一種個體化狀態[8]。個體化的流動人口很難應對強勢資本家對他們的盤剝、應對流入地政府和居民對他們的政策性歧視和社會歧視等。長期以來,我國的社會制度設置導致作為認同主體的流動人口與作為認同客體的城市及城市居民之間產生了巨大差異,鄉村與城市不是作為一種職業區分,而是作為一種身份區別在流動人口與城市居民之間形成差異化的認同。這種身份區別帶給外出農民工和城市居民的差異化認同在各個方面表現出來,不僅在社會方面產生距離,在心理方面也產生了距離。這種差異化的認同還不斷通過社會制度進行固化。這種固化使得流動人口的文化認同過程難以為繼。盡管隨著流動人口在流入地的工作與生活,作為認同主體的流動人口與認同客體之間社會和心理距離會縮短,但現行條件下并未消除。盡管流動人口為流入地城市做出了巨大貢獻,城市居民和地方政府依然視流動人口為他者,作為他者的流動人口依然很難得到與流入地居民相同的國民待遇。久而久之,流動人口群體的被歧視和被污名化成為他者的典型表征,同時也是流動人口與城市居民、地方政府之間矛盾與沖突激化的表征。長此以往,以人為中心的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的消除、城鄉統籌和一體化發展都將會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流動人口認同困境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在于現行財稅體制下,中央政府把流動人口的公民權化約為市民權,造成地方政府和城市居民普遍認為流動人口與流入地城市居民的關系是利益博弈和競爭的關系。這是限制流動人口城市融入和認同形成的外在制度原因[9]。二是流動人口與農村的客觀聯系在減少,重新回到農村的主觀意愿在降低。盡管與農村產生脫離,但在城市他們的市民權和公民權又囿于外在制度原因,無法在流入地城市落地生根,進而在制度層面和心理層面完全消彌認同主客體之間的差異。正是上述兩種原因導致流動人口的文化認同出現了困境。

三、在地化:流動人口文化認同困境的消解

當前,隨著城鎮化速度的加快,流動人口在城市的工作日益穩定,收入持續增加,家庭化的遷移趨勢日益增強[1]。基于此,流動人口遷居城市的意愿十分強烈,這種強烈遷居城市的意愿既是流動人口文化認同形成的有利條件,同時也是中國社會公共性重構和重新形成的契機。通過流動人口的城市遷居,我們不僅短期能夠逐步消除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維持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長期還可以實現公民意識的提升、公民權的實現、中國社會公共性的重建等目標。在筆者看來,要實現這一目標,流動人口文化認同的在地化不可避免。在地化一詞用來描述流動人口實現文化認同的過程。在地化過程本質也是實現文化認同的過程。作為認同主體的流動人口通過在地化過程,跨越文化撕裂和震驚階段,實現類化和文化認同。與此同時,作為認同客體的城市政府、居民和整體社會制度主動消除流動人口在地化的各種制度障礙,實現認同主體與客體的良性互動。只有通過認同主體與認同客體的良性互動,文化偏見和差異才能首先得到承認,在承認的基礎上逐步消除差異,最終達到同一。真正實現認同,當前迫切需要從以下三個層面入手:首先,宏觀層面社會制度的在地化。一是在國家層面還權與民,把屬于流動人口的公民權還給流動人口,通過制度賦權實現流動人口在地化;二是探討流動人口流出地與居住地之間的財稅結算政策,從而為流動人口在居住地享受同等待遇奠定經濟基礎;三是消除涉及流動人口的各項不合理的法律法規與政策,為認同主體與客體差異的消除奠定法律和政策基礎。其次,中觀層面城市政府和城市居民的在地化。一是城市政府在公共服務層面將流動人口納入到本地財政公共服務的預算項目之內,從財稅層面消除對流動人口的歧視,比如為流動人口提供公租房和廉租房,讓他們能夠安居。甚至可以為他們購買流入地城市的商品房提供便利。城市政府還要為流動人口參與城市公共活動創造條件和機會,推動他們對于流入地的文化認同。如果能賦予流動人口流入地的選舉權當然更好。二是城市政府和居民要認識到流動人口為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他們獨特的貢獻,不再將其視為地方利益的競爭者和蛋糕的分割者。如果沒有流動人口,當前許多城市的蛋糕未必能做得這么大。三是城市各種媒體不再污名化流動人口,反而要多宣揚流動人口也是城市勞動者,他們也為流入地城市做出巨大貢獻,在社會氛圍層面為流動人口與城市居民的交往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上述宏觀和中觀層面的在地化是消除流動人口文化認同的外界障礙和客觀限制因素,而最為根本的是微觀層面流動人口的在地化。一是流動人口在心理層面消除異鄉心理,把流入地城市作為自己心靈的歸宿,對流入地城市產生文化認同和融入的動力。二是流動人口主動參與流入地的公共活動,努力與流入地居民增加互動和交往,消除異鄉感和孤獨感,從而消除認同主客體之間的差異,最終實現同一即文化認同。

作者:董敬畏 單位:浙江行政學院 社會學文化學教研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视频免费观看| 美女脱得一二净无内裤全身的照片| 天堂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丰满少妇人妻HD高清大乳在线 | 国产精品免费拍拍1000部| juliaann大战七个黑人|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亚洲a级片在线观看| 毛片永久新网址首页| 免费看黄色a级片| 色播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视频app污| 女性一级全黄生活片在线播放| 中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福利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熟妇啪啪内射不卡自拍| 全部免费a级毛片| 老子影院伦不卡欧美| 国产又大又黑又粗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wm二在线看|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www亚洲成人|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3小时|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最近国语免费看| 亚洲伦理一二三四| 欧美激情第1页| 亚洲视频国产视频| 精品丝袜人妻久久久久久| 嘟嘟嘟www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www.亚洲成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大胸妈妈的朋友| jizz免费观看| 嫩草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上原瑞穗最全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