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調查結果分析
(一)“9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總體滿意度調查顯示,“9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總體滿意度平均分為59.48,標準差為4.85。最小值為41,最大值為76。分值越高,大學生對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越高。這說明“90后”大學生對宿舍人際關系總體比較滿意,“9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總體比較和諧、融洽。
(二)“9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在性別、專業、家庭及年級上的差異調查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90后”大學生在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文科和理工科學生在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農村和城市學生在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上也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如表1所示。
(三)“90后”大學生對影響宿舍人際關系的56個因素的反應結果調查顯示,在影響宿舍人際關系的56個因素中,均分最高的10項為:不良嗜好、不尊重他人、態度行為損傷自尊、與室友貧富差距大、性格不合、擅用他人物品、個性自私、不良生活習慣、說話挖苦刻薄以及心胸狹窄,均分在2.68-3.56之間(滿分為5分)。這些在“90后”大學生看來是影響宿舍人際關系的最重要因素。均分最低的10項為:吝嗇愛吃他人東西、晚上睡覺不關燈、在宿舍打牌、休息時間仍打電話、不關心室友、罵人、方言差異、經常串門、不顧及室友感受及偷盜行為,均分在1.87-2.08之間。這些因素在“90后”大學生看來是對宿舍人際關系影響不大的因素。標準差最大的10項為:心胸狹窄、性格不合、個性自私、言語沖突傷人、不尊重他人隱私、態度行為損傷自尊、說話挖苦刻薄、不良嗜好、對問題看法與室友不同、不尊重他人,標準差在1.03-1.23之間,“90后”大學生對這些影響因素的看法相對不太一致。標準差最小的10項為:不尊重他人隱私、愛背后說室友壞話、晚上睡覺不關燈、在宿舍打牌、罵人、吝嗇愛吃他人東西、方言差異、自吹自擂、經常串門、不關心室友,標準差在0.72-0.81之間,“90后”大學生對這些影響因素的看法相對較為一致。分析宿舍人際關系影響因素的均分和標準差發現,“90后”大學生認為不太重要且看法一致的因素是:晚上睡覺不關燈、在宿舍打牌、罵人、吝嗇愛吃他人東西、方言差異;“90后”大學生認為很重要但看法相差較大的因素為:態度行為損傷自尊、說話挖苦刻薄、不良嗜好及不尊重他人,見表2。
(四)均分最高的10個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對均分最高的10個影響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因素分析,檢驗結果KMO=0.722,Batrlett球形檢驗2=77.208,df=45,p<0.05,可以進行因素分析。通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正交旋轉得到4個主因子,其因素分析負荷如表3:從表3中可以看出,4個主因子的貢獻率都差不多,表明這4個主因子是影響“9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主要因素,即10個重要因素可以概括為4個主要因素即:個性特征、行為方式、處事態度以及生活習慣。這4個主因子的名稱和含義如下:
二、討論與結論
1.總體來說,“90后”大學生對宿舍人際關系總體滿意度較高,這說明“9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總體比較和諧、融洽。這與“8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一致,“8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總體良好,大學生對宿舍成員及其關系的主觀評價較高,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質量較高。研究發現,“9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在性別、年級、家庭及專業性質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8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在年級、家庭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即大三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不如大一、大二學生,大二學生對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最高;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相比來自城市的大學生,由于生活環境變化大,需要更長的適應期來達到自我和諧,因而對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較低。此外,從學校來看,理工科院校學生與師專生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不存在顯著差異,即理工科院校學生和師專生對宿舍人際關系都比較滿意。
2.研究發現,影響“9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最重要的10個因素為:不良嗜好、不尊重他人、態度行為損傷自尊、與室友貧富差距大、性格不合、擅用他人物品、個性自私、不良生活習慣、說話挖苦刻薄以及心胸狹窄,這10個因素主要涉及個性特征、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和處事態度四個方面。分析這10個重要影響因素發現,“90后”大學生與“80后”大學生存在差異。其中“態度行為損傷自尊”、“說話挖苦刻薄”、“擅用他人物品”、“個性自私”、“不良生活習慣”這5個因素是一致的,其他因素則都不同。這說明隨著時代的發展,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因素也在發生變化,但也有一些因素具有共通性。此外,“與室友貧富差距大”對“80后”大學生宿舍關系影響不大,而對“90后”大學生宿舍關系則影響較大。這說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經濟區域發展的不平衡,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來自城市的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物質生活寬裕,思想開放,喜歡追求時尚潮流。而來自偏遠農村貧困家庭的大學生生活節儉,思想單純,習慣淳樸的生活。生活環境的差異使得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大不相同,從而引起矛盾沖突。從學校來看,理工科院校學生與師專生對影響宿舍關系重要因素的看法上也存在差異。除“不尊重他人”、“態度行為損傷自尊”和“說話挖苦刻薄”3個因素存在一致,其他則都不同。其中“偷盜行為”是影響“8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而對“9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影響不大。這說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90后”大學生物質生活條件相比“80后”大學生要好,因而宿舍內偷盜的現象也少。
3.研究發現,影響“9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最不重要的10個因素為:吝嗇愛吃他人東西、晚上睡覺不關燈、在宿舍打牌、休息時間仍打電話、不關心室友、罵人、方言差異、經常串門、不顧及室友感受及偷盜行為。分析這10個不太重要的因素發現,“90后”大學生與“80后”大學生也存在差異。除“在宿舍打牌”、“方言差異”、“經常串門”、“偷盜行為”這4個因素存在一致外,其他則都不同。其中“休息時間仍打電話”、“不顧及室友感受”是影響“8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而這對“90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影響不大。此外,理工科院校學生與師專生在對影響宿舍關系不大的因素看法也存在差異。其中“晚上睡覺不關燈”、“在宿舍打牌”、“休息時間仍打電話”以及“經常串門”是一致的,其他則都不同。其中“與室友貧富差距大”是影響理工科院校學生宿舍關系最重要的因素,而對師專生而言,則是對宿舍關系影響不大的因素。這說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既體現出一般人際關系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又由于其所處的特定環境不同而表現出其獨特的特點。
4.研究發現,理工科院校學生認為對宿舍關系影響較大但看法不一致的因素是:態度行為損傷自尊、說話挖苦刻薄、不良嗜好及不尊重他人;認為對宿舍關系影響不大且看法一致的因素是:晚上睡覺不關燈、在宿舍打牌、罵人、吝嗇愛吃他人東西和方言差異。這與師專生的看法也存在差異,師專生認為對宿舍關系影響較大且看法一致的因素是:不尊重他人、不顧及室友感受;認為對宿舍關系影響不大且看法一致的因素是:經常串門,方言差異以及對問題看法與室友不同。這說明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因素存在學校差異,不同類型高校的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因素也不同。綜上所述,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不僅存在個體差異,還存在時代差異和學校差異。學校在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宿舍矛盾和沖突時,應立足本校實際情況和時展背景,針對本校學生的特征和存在的問題組織開展相關工作,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個性品質以及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宿舍心理氛圍[10]。最后,須指出的是,貧富差距問題是影響“90后”大學生宿舍關系的重要因素,也是最新因素,由于貧富差距太大而引起宿舍人際關系問題應引起學校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作者:李莉單位:江西理工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