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消費及其區域差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數據、變量與統計分析結果
(一)變量的選取本文被解釋變量為文化消費,統計口徑包括文化娛樂用品和文化娛樂服務。被解釋變量選取文化消費的絕對支出和相對支出,解釋變量選取當期家庭總收入、上一期家庭總收入、上一期文化消費等。本文從個人特征、家庭環境、家庭金融、社會互動、預期五個方面選取控制變量。個人特征選取年齡、年齡的平方、性別、婚姻狀況、受教育年限、就業情況、行業、社會階層、健康狀況、戶口、黨派、宗教信仰、民族;家庭環境指標選取家庭規模、16歲以下人口占比、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重大疾病人員占比;資產負債的細分借鑒Sudip-to、陳斌開、李濤(2011)的方法,家庭金融選取金融資產、非住房的實物資產、家庭住房資產三類資產指標和用于建房購房、用于教育、用于做生意、用于股票投資、用于購買耐用消費品、用于家庭成員治病、用于家庭生活其他困難和其他負債八類負債指標;社會互動指標選取為是否經常參加單位、社區組織的公共活動;預期指標分別選取為經濟形勢預期、生活消費品價格預期、收入預期三類。
(二)描述性統計結果我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區域③的文化消費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當期的還是上一年的文化消費,無論是文化消費的絕對值還是相對值,都體現出明顯的區域差異。細分區域看,東部地區上一年和當期的文化消費在四大區域中占比最高(0.068>0.052>0.05>0.032;0.068>0.059>0.05>0.036)。東北地區上一年和當期的文化消費在四大區域中占比最低(0.032<0.05<0.052<0.068;0.036<0.05<0.059<0.068)。西部地區上一年和當期的文化消費絕對值和相對值略高于中部地區(1852.24元>1595.69元,0.052>0.05;2370.37元>1637.19元,0.059>0.05)。從表2中可以看出,當期東部地區文化消費占比(6.77%)最大,文化娛樂服務占比比文化娛樂產品占比多0.25個百分點,這可能與我國東部地區的地理位置有關。東部地區省份多位于沿海經濟帶,對外開放度較高,獲取最新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相關信息比較迅速。東北地區文化消費占比(3.55%)最小,文化娛樂服務占比比文化娛樂產品占比少0.97個百分點。這與東北地區的氣候有很大關系。東北地區氣候寒冷,居民的外出活動少,獲取文化產品和服務相關信息的速度較慢。居民即使有文化消費,也不傾向參與戶外的文化娛樂服務活動。出乎意料的是,西部地區的文化消費占比(5.91%)高于中部地區(4.95%)。這可能與抽樣調查的樣本選擇有關,西部抽樣調查的地區為四川省內文化消費水平較高的成都市、德陽市、攀枝花市和甘肅省內相對富裕的蘭州市和天水市。
二、回歸分析
(一)模型的選擇1.Tobit模型我國的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支出不是呈正態分布,同時有大量的文化消費支出的絕對值為零(3923個樣本中有225個文化消費支出絕對值為0)。如果直接用OLS模型進行回歸,會導致估計偏誤。事實上,截斷的觀測值(也就是被解釋變量為0的數據)在性質上與未被截斷的觀測值有較大差別,不能將這些數據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回歸。而Tobit模型恰好可以處理這類數據。因此,截斷數據變量方程表達式可以寫成。2.OLS模型為了使離散數據的曲線更加接滑曲線,筆者對部分變量取對數,再用OLS模型進行回歸,方便建模后經濟學意義的解釋。
(二)模型的設定根據前部分的敘述,本文設定的模型如下:其中zi包含了本文考慮在內的所有其他影響文化消費的因素。
(三)模型的回歸分析首先,利用Tobit模型,從文化消費的絕對值和相對值兩個方面分析總體樣本的文化消費彈性和影響因素。根據模型1、2分別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從表3(1)列到(6)列可以看出,當期家庭總收入對文化消費有正向的影響,而且至少在1%水平上顯著且穩健,在分別剔除上一年家庭總收入和上一年文化消費后,顯著性沒有變化。(3)列和(6)列全面考慮了文化消費的影響因素,因此更有說服力。根據上述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第一,當期家庭總收入影響文化消費。當期家庭總收入增加1%,文化消費增加0.726%,文化消費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增加0.012%。第二,文化消費存在消費慣性。上一年文化消費增加1%,當年文化消費增加0.398%,文化消費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增加0.008%。第三,個人特征影響文化消費。受教育年限增加1年,文化消費增加0.054%,文化消費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增加0.001%。與較低的社會階層相比,較高的社會階層文化消費增加0.217個百分點。與其他戶口的居民相比,非本地農村戶口的居民文化消費減少1.262個百分點。與有宗教信仰的居民相比,沒有宗教信仰的居民文化消費增加0.322個百分點。第四,家庭環境影響文化消費。家庭人口數增加1人,文化消費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減少0.004%。16歲以下人口占比增加1%,文化消費增加1.205%。重大疾病人員占比增加1%,文化消費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減少0.017%。第五,家庭金融影響文化消費。家庭金融資產增加1%,文化消費增加0.020%,文化消費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增加0.001%。家庭成員治病的貸款增加1%,文化消費減少0.102%。購買耐用消費品的貸款增加1%,文化消費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減少0.005%。其次,利用OLS模型,細分樣本,劃分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區域,從文化消費的邊際消費傾向和影響因素分析四大區域的文化消費差異。根據模型3分別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從表4可看出,(1)列和(2)列分別剔除上一年家庭總收入和上一年文化消費后,顯著性基本沒有變化。(3)列全面考慮了文化消費的影響因素,因此更有說服力。根據上述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第一,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區域居民文化消費的邊際消費傾向不同。東部地區居民家庭總收入增加1元,文化消費增加0.044元。中部地區居民家庭總收入增加1元,文化消費增加0.038元。西部地區居民家庭總收入增加1元,文化消費增加0.113元。東北地區居民家庭總收入增加1元,文化消費增加0.030元。第二,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區域居民文化消費的慣性不同。東部地區文化消費慣性最強,東北地區最弱。東部地區上一年文化消費增加1元,當年文化消費增加0.436元。中部地區上一年文化消費增加1元,當年文化消費增加0.233元。西部地區上一年文化消費增加1元,當年文化消費增加0.269元。東北地區上一年文化消費增加1元,當年文化消費增加0.189元。第三,東部地區受教育年限、家庭規模、用于家庭成員治病的負債對文化消費的影響顯著。受教育年限增加1年,文化消費增加91.492元。家庭人口增加1人,文化消費減少245.646元。用于家庭成員治病的負債增加1元,文化消費減少2.369元。第四,中部地區健康狀況對文化消費的影響顯著。與不健康的居民相比,健康的居民文化消費增加459.773元。第五,西部地區用于購買耐用消費品的負債對文化消費影響顯著。用于購買耐用消費品的負債增加1元,文化消費減少11.7元。第六,在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民族和金融資產對文化消費的影響顯著。中部地區漢族居民的文化消費比少數民族多906.486元,東北地區漢族居民的文化消費比少數民族多766.763元。東部地區金融資產增加1元,文化消費增加0.006元。東北地區金融資產增加1元,文化消費也增加0.006元。第七,在東部和東北地區,用于建房購房的負債和用于做生意的負債對文化消費的影響不同。在東部地區,用于建房購房的負債增加1元,文化消費減少0.023元。用于做生意的負債增加1元,文化消費增加5.208元。在東北地區,用于建房購房的負債增加1元,文化消費增加0.06元。用于做生意的負債增加1元,文化消費減少13.126元。第八,在西部和東北地區,用于股票投資的負債對文化消費的影響不同。在西部地區,用于股票投資的負債增加1元,文化消費減少12.246元。在東北地區,用于股票投資的負債增加1元,文化消費增加14.343元。
三、研究結論
第一,從收入彈性上看,文化消費的彈性為0.726,也就是說,家庭總收入增加1%,文化消費增加0.726%。從消費結構上看,家庭總收入增加1%,文化消費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增加0.012%。從消費層次上看,受教育年限、社會階層、宗教信仰、戶口等個人特征顯著地影響居民文化消費,個性化、多樣化的文化消費成為主流。從家庭環境上看,家庭人口數、16歲以下人口占比、重大疾病人員占比等家庭特征影響文化消費水平和文化消費占比。從家庭金融看,金融資產、家庭成員治病的貸款、購買耐用消費品的貸款等家庭持有的資產和負債顯著地影響居民的文化消費。第二,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文化消費的邊際消費傾向不同。東部地區居民文化消費的邊際消費傾向顯著地高于中部地區。這是因為發達地區的居民基本滿足了自身的生存需要,較高的收入使居民進一步去滿足發展和享受需要。受地理位置和氣候的限制,東北地區居民文化消費的邊際消費傾向最低。與我們的直覺相違背,西部地區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最高。這可能與抽樣調查的樣本有關。調查樣本包括的西部地區只有四川省的成都市、德陽市、攀枝花市和甘肅的蘭州市、天水市。四川是中國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最多的省份,同時,四川省政府積極開展“文化消費節”活動,自然優勢和政府政策使四川省居民更傾向文化消費。而甘肅省的蘭州市和天水市是西部相對富裕的城市。第三,消費習慣對居民當期文化消費的影響也非常顯著。東部地區居民受消費習慣的影響最強,東北地區最弱。這說明東部地區居民文化消費相對平穩,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較小。也說明東部地區居民的文化消費相對理性。采取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等政策引導可以更好地刺激東北地區的文化消費。第四,購房支出對東部地區居民文化消費有負的影響,對東北地區居民文化消費有正的影響。房地產對居民的文化消費有擠占和帶動雙重影響。一方面,房價升高,預期購房支出或者購房支出增加,居民會攢更多的錢買房和還貸,這必然擠占文化消費。另一方面,房價上漲引致財富效應,提高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增強居民的文化消費。從東北地區來看,用于建房購房的負債對文化消費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反而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居民的文化消費。可能的解釋是,東北地區房價相對較低,預期房價升高帶來的財富效應顯著,同時,購買新居后,購買彩色電視機、家用電腦、組合音響等文化娛樂用品的支出增加,新的居住環境也可能刺激居民享受參觀游覽、健身活動、團體旅游等文化娛樂服務。但是,如果房價持續上漲,購房對文化消費的擠占效應就有可能顯現。因此,要警惕房價上漲對居民文化消費的負面影響。五、對策建議文化消費的繁榮一方面取決于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取決于文化消費產品和文化消費服務的供給。針對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提高居民家庭總收入。特別是要提高低收入階層的居民收入,增加平均邊際消費傾向。文化消費需求的提高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為前提,收入的快速增長改變城鎮居民的文化消費層次,即從與生存需求相適應的文化消費需求向與享受需求相適應的文化消費需求以及與發展需求相適應的文化消費需求轉變。第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一方面,居民用于住房、醫療方面的支出迅速增加,如前所述,購房支出、重大疾病人員占比顯著地影響居民的文化消費水平。另一方面,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對國民儲蓄產生“擠出效應”,刺激居民增加消費需求。因此政府應進一步完善房地產市場,制定正確的政策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抑制房價的過快上漲,加快建立市場化社會保障體系,穩定居民預期,消除居民的后顧之憂,以帶動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第三,發展區域特色的文化產業。我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居民的文化消費的邊際消費傾向和消費習慣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東部地區居民文化消費的邊際消費傾向較高,消費相對理性,獲取文化消費相關信息的速度較快。同時,東部地區提供了多樣化的文化產品和較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主要問題將集中在如何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中、西部地區雖然文化資源豐厚,但是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薄弱,居民文化消費的邊際消費傾向總體偏低。國家財政應加大支持力度,明確老少邊窮地區服務和資源缺口,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以廣播電視服務網絡、數字文化服務、鄉土人才培養、流動文化服務、農村留守婦女兒童文化幫扶等為重點,集中實施一批文化扶貧項目。挖掘、開發、利用民族民間豐富的文化資源,加大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文化資源整合力度,增強市場競爭力。東北地區居民的文化消費受氣候的影響邊際消費傾向最低,參與文化服務的熱情不高,因此當地政府應根據居民的消費需求大力發展與文化產品相關的產業,如新聞出版發行、廣播電視電影、文化信息傳輸、工藝美術品的生產等相關產業。第四,提供適銷對路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應該與文化消費需求相適應。為此,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供給應“以產創需、以創引需、以新導需、以產謀銷。
作者:胡乃武 田子方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