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積極促進林業文化遺產認定及管理范文

積極促進林業文化遺產認定及管理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積極促進林業文化遺產認定及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積極促進林業文化遺產認定及管理

《人類文化遺產保護》2016年第0期

摘要:強化林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工作,對于傳承優秀文化、促進轉型發展并拓展林業功能具有重要意義。林業文化遺產管理工作自成體系、獨立發展,當務之急是推進林業文化遺產的挖掘和認定工作,建議從建立組織與管理制度、規范申報條件和程序、加強保護傳承和利用、完善激勵和監督機制等方面加強林業文化遺產的管理,使之為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發揮更大作用。

關鍵詞:林業文化遺產;認定;管理

我國悠久的林業歷史,造就了類型多樣的林業文化遺產,具有寶貴的傳承和利用價值。但是,在當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許多林業文化遺產正面臨被破壞和消失的危險[1]。黨的報告明確提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要求,為林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林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應該受到更多的重視并取得更大的發展。當前林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獨立發展的條件已趨成熟,加強遺產的認定與管理工作尤為重要。

一、強化林業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

林業文化遺產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培育、創造并傳承至今的獨特的森林景觀、園林景觀、古樹名木、林業種群、護林碑刻、森林產品、林業生產技術體系、林業傳統知識和林業傳統習俗等有較高價值的林業傳統體系。從類型上看,林業文化遺產分為林業物質文化遺產和林業非物質文化遺產。林業物質文化遺產,又分為森林或園林景觀遺產、森林生物遺產、林業設施遺產和林業產品遺產等。林業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林業文字遺產、林業生產技術遺產和林業習俗遺產等。林業文化遺產地包含上述一種或者多種遺產類型。加強我國林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利于我國林業歷史文化的傳承,展示勞動人民長久以來順應自然和利用自然的生產生活智慧,向社會宣傳“道法自然”的哲學智慧,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二是有利于增強林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借鑒并汲取傳統林業文化精髓,促進傳承與創新的結合,延續生物多樣性,深化林業科學研究,增強現代林業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三是有利于拓展現代林業的社會功能,創新林業發展方式,豐富森林旅游資源,提升文化品位,促進林農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然而,受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許多寶貴的林業文化遺產瀕危。一方面,受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城鎮化及農藥化肥使用等不良影響,許多古老的森林和樹木生長的自然環境出現惡化趨勢。另一方面,受社會發展階段的制約,人們普遍存在著對林業傳統文化的價值認知偏差,保護意識淡薄。同時,由于相關理論研究支撐不足,政策法規、管理體制和協調機制不健全等,致使林業文化遺產保護滯后,面臨諸多問題。如有些地方的古代林業碑刻被砸碎、散落在荒草之中,得不到整理;有些地方的古果林被嫁接上所謂的新品種;有些地方的森林古群落被改造成農田,或被道路、建筑等分隔而碎片化等。解決林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需要轉變發展觀念、改革政策機制,不斷探索新的發展策略和路徑。

二、林業文化遺產保護應自成體系獨立發展

以往的林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沒有形成完整獨立的體系。有一些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內容,如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北京天壇公園中的古柏樹群,明十三陵的古樹,山東曲阜孔林的古樹群;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泰山、黃山也包含相當部分林業文化遺產內容。還有一些近年(2013-2017年)被納入了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據筆者統計,在已公布的91項農業文化遺產中,與林業相關的文化遺產有51項,包括水果、干果、茶、桑等類型,約占總數的56%(見表)。在全國林業文化遺產中,當然還有相當數量存在于林業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中。如浙江天目山自然保護區的柳杉古樹、山西靈空山自然保護區的油松古樹、山東沂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東鎮沂山文化等。這種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部分重要的林業文化遺產,但也降低了林業文化遺產的顯示度和對社會應有的貢獻。從科學性上說,林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有其自身的特殊規律性,應該建立獨立的遺產管理體系,以使之受到更合理的保護和更有效的利用。自成體系的理由有四:一是林業文化遺產類型多樣,是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的高度統一。除上述農業文化遺產中涉林類型外,還包括東北紅松、江南杉木、風水林、西南少數民族林業習俗等許多類型。二是林業文化遺產中古樹眾多,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集中體現。作為活文物,古樹名木保護需要專業的技術體系。三是林業文化遺產具有生態經濟社會文化多種功能,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林業生態公益特征及衍生的森林游憩、康養、教育新業態,成為生態文明時代的新需求和新希望。四是林業文化遺產利用和發展前景廣闊,是傳承文化、轉型發展與創新添美的戰略需求和理想選擇。同其他所有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一樣,林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需要把傳統林業體系與其賴以存在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作為整體,進行系統和動態保護。同時需遵循“生態保護優先、傳承利用融合”的原則,將林業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傳承、發展和利用有機結合起來。推進林業文化遺產的挖掘和認定工作林業文化遺產的發現和挖掘工作,是林業文化遺產保護的前提。這項工作應該以縣域調查為基礎自下而上地展開,縣級林業行政部門對縣域內存在的林業文化資源進行調查,考察并記錄它們的特征、起源、分布、價值和變化等。在此基礎上進行初步篩選,然后上報省級部門,最后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權威認定、公布。

林業傳統體系被相關部門認定為林業文化遺產,應具備相關的標準和條件。1.古老性從歷史發展看,該林業傳統體系歷史悠久,重要文化遺產從形成至今應有至少100年的歷史,并且本地是主要森林物種的原產地,也是相關品種和栽培技術的創造地或重大改進地。從長久的發展過程看,本體系對當地的自然條件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對自然災害影響有一定的恢復能力。在森林保護、培育、林產品加工和多功能利用、社會習俗等方面積淀了較完善的傳統知識與技術體系。2.活潑性從現實狀態看,這些體系仍然生長旺盛,且具有較強的生產與生態功能,是林業企業、林農生計和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撐。它能夠隨著自然條件變化、社會經濟發展進步進行結構與功能的調整,從多方面滿足人類的需要,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動景象。3.獨特性該體系能提供獨具特色和顯著地理特征的產品和服務。既包含一般意義上的傳統林業知識,還擁有參天古樹、結構復雜的林業景觀,以及珍貴稀少的林業生物資源、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別樣的地域風俗文化等。4.實用性該體系具有林產品生產、就業增收、生態穩定、觀光休閑和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土保持和氣候調節等方面作用明顯,對林業發展以及科學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具有景觀生態美學特征,在發展森林和鄉村旅游方面有較高價值。擁有文化多樣性,在社會組織、精神、宗教信仰、哲學、生活和藝術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和諧社會建設方面具有較高價值。對于其他地區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對于應對經濟全球化、保護生態安全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戰略意義。5.瀕危性該體系一旦遭受破壞將難以恢復,會產生林業生物多樣性減少、傳統林業知識喪失以及生態退化等風險。該系統已經并正受到多種因素(如氣候變化、自然災害與生物入侵等自然因素和城鎮化、工業化、林業新技術及外來文化等人文因素)的負面影響。過去50年來的變化情況表明,該系統許多要素包括物種、傳統技術、景觀穩定性及文化豐富度等處于下降趨勢,有必要采取保護和搶救措施。

三、加強林業文化遺產的管理

1.建立組織與管理制度組織建設是林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重要保障,要盡快成立相應的領導與管理機構,明確管理人員及其職責。建議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負責林業文化遺產發掘認定工作,并進行宏觀指導;完善規章制度,制定林業文化遺產管理辦法。省級林業行政部門負責本區域林業文化遺產管理工作。遺產地人民政府應承擔遺產保護與管理的主體責任,依照有關規定,制定管理制度,編制保護與發展規劃,并納入當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規劃要求組織落實。建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林業文化遺產保護的機制。

2.規范申報條件和程序建議縣級或市(地)級人民政府作為林業文化遺產的申報主體。對跨行政區域的林業文化遺產,可聯合申報。申報的林業傳統體系,應符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認定標準。各林業傳統體系所在地的縣級或市(地)級人民政府按照申報要求準備申報材料,報送至省級林業行政管理部門。各省級林業部門對本轄區內的申報項目進行嚴格篩選評審后,將申報材料、審核意見上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織專家評審、形成專家意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根據申報材料、各省級部門的審核意見以及專家意見,認定林業文化遺產,并按批次向社會公布認定結果。

3.加強保護、傳承和利用遺產地應當根據林業文化遺產保護的需要,明確劃定核心保護區域范圍,設立專門管理機構,將管理工作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遺產地人民政府應當積極宣傳林業文化遺產,拓展遺產系統的多功能。應符合保護與發展規劃的要求設置服務項目,并與歷史和文化屬性相協調,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和公共利益優先的原則。對遺產的開發利用,應當廣泛吸納林農參與,構建以林農為核心的共建共享機制。建議林業文化遺產統一使用國家主管部門公布的唯一標識,并對標識、遺產地標志和遺產展示廳設置作出規定。加強林業文化遺產概念內涵、傳統技術、景觀資源、歷史文化及民俗風情宣傳。組織開展教育參觀、休閑旅游等活動。組織或者協助有關部門開展林業文化遺產的科學研究,通過多種途徑宣傳普及林業文化遺產知識,促進其傳承和社會共享。

4.完善激勵和監督機制遺產地的林業文化遺產管理機構應當按國家及當地有關管理制度、規劃,進行統一管理。建立檔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護遺產地的生態環境、林業傳統文化。實施對林業遺產保護的監測與評估。探索建立政策激勵機制,基于評估結果,依據其生態和社會效益的高低,對經營主體進行生態和文化補償[2]。對因保護和管理不善,致使真實性和完整性受到損害,且按上級要求整改不到位的林業文化遺產,應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撤銷遺產認定資格。對造成的損失,依照法律賠償并追究相關責任。

參考文獻

[1]李飛.基于China-NIAHS框架下的林業文化遺產保護探討.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1-6.

[2]閔慶文,張碧天.中國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研究進展.農學學報,2018,8(1):221-228.

作者:樊寶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japanese日本护士xxxx18一19 | 4ayy私人影院| 强行入侵粗暴h肉囚禁| 久久国产劲暴∨内射| 欧美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 人人澡人人澡人人看添欧美|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欧美性极品hd高清视频|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juliaann大战七个黑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18 | 国产精品国产国产aⅴ| 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强迫的护士bd在线观看| 丰满熟妇乱又伦在线无码视频| 日韩福利片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浪货夹得好紧太爽了bl| 免费大片av手机看片|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级片免费看| 香蕉视频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大片天天看片| 91蝌蚪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污污网站| tube6xxxxxhd丶中国| 山村乱肉系列h|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一区9| 日本特黄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精品香蕉视频| 男男高h粗暴黄车文| 卡通动漫中文字幕第一区|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