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積極老齡化下老年人介入社會的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蒙古科技大學學報》2017年第4期
【摘要】在當前國情下,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面臨這個嚴峻的問題,如果沒有適時地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和實施方案,那么將會導致我國老年人口過飽和狀態。所以,探索尋找老年人介入社會的方法與途徑是對當前社會的壓力緩沖和人力資源的開發,同時也是豐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老年生命生活質量的重要路徑。基于我國老齡化人口所存在的現狀和問題,以及將來老齡化問題所帶來的挑戰和對社會的壓力,本文從構建激勵機制、法律保障機制、以及路徑策略三方面入手去探索尋求可操作的老年人介入社會的建設方法路徑和有效措施。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大幅度地增加。預計在202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占全國人口的20%,到2045年將達到來年人口高峰,為3.14億,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積極老齡化”已成為應對21世紀人口老齡化的政策框架。積極老齡化是指人到老年時,繼續參與進行有關社會、經濟、文化和公共事務,繼續作為社會財富的積極創造者和社會發展的積極貢獻者,以提高老年人的預期壽命和生活質量。
二、兩種不同傾向的機制建設
老年人社會參與指老年人為滿足其自身的基本生活、情感需要,實現自我價值而與社會產生接觸與互動,參與一切有益于社會的活動。目的是保持與社會不間斷的聯系。綜合地來講,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可以有報酬的,另一種則是可以沒有報酬的,只要老年人能夠在社會互動和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那么這種行為就形成一種至關重要的社會參與。從眾多學者和老齡化相關問題的研究來看,老年人參與社會應該設立如下兩種不同傾向的機制。
1.激勵機制
老年人參與社會很大方面是受到激勵機制的影響,目前老年人參與社會的激勵機制還不夠完善。老年人參與社會的激勵機制健全與否,直接影響著老年人再次介入社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影響著老年人自身的價值觀念以及個人的價值模式。我們要針對退休老年人不同的動機采取不同的激勵手段和方法。協調好各群體間的激勵利益關系,注重他們的博弈關系,努力提高老年人再次介入社會后獲得的公平感,通過內在激勵的方法調動其積極性。有效激勵老年人再次介入社會就要不斷增強其角色認同,挖掘其潛能,增加其內心滿意度,充分發揮老年人介入社會的余熱,再次實現他們的社會價值。
2.法律保障機制
如何通過政策的干預來鼓勵和支持老年人參與社會,拓寬老年人參與社會的途徑,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們首要思考的問題。從分析的角度來看,解決的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從老年人個體來講,要正確和客觀地認識自身的價值,提高社會參與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從社會支持環境上來看,要繼續完善關于老年人社會參與的法律保障,在政策建設方面要借鑒發達國家經驗,采用漸進策略;制定老年人力資源開發計劃,建設老年人勞務市場和信息服務中心,拓寬城鄉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的途徑;重視社區的作用,立足社區,并不斷加強對社區公益、志愿組織的引導和管理,暢通老年人社會參與的渠道和信息,使老年人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實現社會參與的目的。
三、積極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介入社會的路徑分析
雖然我國針對老年人介入社會的路徑和方式有諸多的調查與研究,但在大多數研究之中,切實可行的方案并不多。在當今聯合國主導的積極老齡化觀念下,最主要是做好應對老年人再次介入社會的物質基礎和基本建設準備,完善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和工作保障,探索符合當下社會模式養老方式以及城鄉之間老齡化的差異特點。由此,我們提出針對老齡化問題的應對策略,以實現我國“積極老齡化”的可持續發展和減輕社會現有的養老壓力。積極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介入社會的路徑策略有:
1.構建老年人協會,提高老年人對再次介入社會的積極性
構建老年人協會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艱巨且復雜的社會系統工作。但老年人協會可以直接激發并且提高老年人參與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作為老年人協會,它是一個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參與、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基礎組織。老年人協會可以更加貼近老年生活,與老年群眾保持緊密的聯系。老年人協會的目的是要做到更加了解老年群體的需要,從而才能制定正確的方針與決策。老年人協會可以更好的了解老年人的個性特征,并且清楚地知道人才的利用與開發。只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才能充分發揮老齡協會的作用,并且能尊重老年人才,滿足精神所需。所以積極指引領導老年協會的全面深度發展,更大程度上地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人才,是老年人介入社會體系的必經之路。
2.積極參與社區工作,建設文明和諧的生活環境
社區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生活模式和社會組織形式,正在快速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這一過程伴隨著社區群眾的廣泛積極參與。由于社區工作通常在白天開展,因此大多數上班族和年輕人往往無法參與其中,于是老年人就成為了社區建設的主要貢獻者和重要參與者。由退休老年人組成的志愿者小組參與社區的治安巡邏,解決民事糾紛,調節鄰里關系,打掃社區衛生等工作,對促進并落實社區工作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參與社區工作的同時,這些退休老年人不僅能結交新的朋友,并且越來越受到重視,此外也能產生對社區的責任感,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和成就感。促使退休老年人積極參與社區工作,是構建和諧與可持續發展老齡化社會的重要舉措之一。
3.發展老年人適業工作,發揮老年人介入社會的余熱
隨著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給社會所帶來的壓力也是日益增加。為減輕社會壓力,更加有效地引導老年人的需求和關注,我國應重點加強社會與老年人的合作關系。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老年人不再僅是“享清福”的一體,而會變成社會的熱門生產力,老年生產力可能會成為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規劃中強有力的“奉獻體”。從中有一些具有較高的價值觀念和自我價值實現的強烈意圖,是有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離開自己原先的工作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閑。他們渴望在自己依舊身強體壯的時候,能夠再為社會多做一些工作,所謂退而不休、老有所為,便是這類退休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實寫照。因此,各類地方政府單位應從財力、物力、人力等多方面著手,為老年人介入社會創造更多機會,更有利于體現老年人的價值。與此同時,提高當代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程度也將會成為人們的主流意識,因此老年人經濟將會成為我國經濟一個全新的經濟增長點。
4.調整退休養老制度,探尋彈性退休年齡
退休年齡一直都是人們所關注的熱點,所謂退休年齡是指勞動者達到法律規定的年齡后就能退休,享受一定的社會保障制度。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使得國家不得不調整退休養老制度。由于科技的進步,人們的普遍壽命得到大幅度的延長,很多正值壯年的老年人會遇到由于年齡到達規定而不得不退休的情況。過低的退休年齡不僅僅是對人力資源的一種浪費,還大大加重了養老保障制度的支付壓力。因此,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使得國家不得不調整現有的退休養老制度,從而增加養老金的積累,同時減輕社會現存的養老壓力。積極老齡化的觀點正是打破這種年齡的界限,不受年齡的阻礙,繼續貢獻自身價值。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調整我國現有的退休養老制度,循序漸進地探尋對個人來說相對合適的退休年齡,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最大效用,避免出現提前退休等現象。最大限度地減輕基金壓力,實現老年人介入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是科學開發和合理利用我國人力資源的客觀要求。
5.關注老年人繼續教育,完善老年人自我發展
進入老年期以后,除了生理上的老化之外,人的心理也會有著相應地變化。因而實現老年人新經濟體系的另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加強老年人繼續教育。有些老人因脫離職業往往會感到孤獨、空虛和失落;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自己年輕時忙工作,沒有時間培養興趣愛好。如今退休了,對新知識有著強烈的“饑渴感”,想多學習一些新知識新技能,追上時代的步伐,完善自我發展。老年大學是完善老年人自我發展的重要平臺。然而,我國現在普遍的老年大學主要存在數量稀少,教學內容不豐富,形式單一等問題。在一線城市中,這些問題似乎并不是什么大問題,而在二三線城市中,老年大學基本上存在“一座難求”的問題。我國政府和社會組織應該緊密關注老年人繼續教育的情況,滿足老年人對新知識的渴望和完善自我發展。
6.重視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生活質量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廣大退休老年人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的整體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如今隨著我國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體壽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以提高老年人的預期壽命并且在身心愉快的狀況下安度晚年,已成為老年學研究領域研討的重要課題之一。有很多年高志不衰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狀況并不理想。他們或者機體極度衰老,或者患有多種疾病,但依舊想奉獻于社會,獻出自己的力量。因此,對于老年人來說,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人體進入老年期后,身體的各個器官開始出現退化,生理機能的老化同時也不可避免,但如果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良好,能與外部環境協調適應,人際關系和諧,則老化現象會大大降低,并表現出老當益壯,老有所為的積極精神面貌。因此,社會應該著重于管制老年人身心健康,及時采取積極有效的的應對措施,按時派出社工或社會組織工作人員給老年人上門提供免費心理咨詢服務,積極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和自我保健,以達到不斷提高廣大老年人群體的生活生命質量、預期壽命和身心健康的多種目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僅關系到老年人個人幸福和老年生活質量,同時也涉及到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和諧。重視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生活質量,對社會和老年人群體來說是一種雙贏。
參考文獻:
[1]世界衛生組織.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M].華齡出版社,2003.[2]穆光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及策略應對[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1(5).
[3]邱麗玲.積極老齡觀下的人口老齡化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1(8月上旬刊):53-54.
[4]趙海林.積極老齡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建設[J].成人教育,2014:31-36.
[5]王曼.日本老齡產業的發展與啟示[J].特區經濟,2012(7):131-133.
[6]吳紅梅.論以基本公共服務作為社會正義的信息基礎——基于可行能力視角[J].浙江社會科學,2012(3):78-83.
[7]楊瑞.立足老年人需求發展老年福利服務[J].人口經濟,2010(增刊):3-4.
[8]吳帆.中國養老資源資源供求狀況與社會工作介入模式分析[J].人口學刊,2007(3):47-51.
作者:高暢暢;胡萱婷;孫沁洋;張健明 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