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計劃生育對人口老齡化的雙重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計劃生育對老齡化的影響,不僅表現在使我國老齡化提前到來,而且更重要的影響在于加速老齡化由輕度、向中度和重度老齡化的轉變。重度老齡化將帶來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方面的嚴峻挑戰,應該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重視。有人口學專家預測,如果婦女總和生育率保持在1.8的較低水平,我國社會總人口到2015年達到14億、2020年約14.3億、2030年左右達到14.6億峰值,之后實現零增長并逐年下降,2040年降至14.3億左右、2050年回到14億。筆者以此為依據,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年齡組2010年人口及死亡率數據,預測未來50年(即到2060年)老年人口和老齡化發展趨勢,并繪制了60歲、65歲和80歲及以上年齡老年人口趨勢圖(圖1)和老齡化趨勢圖(圖2)。2000年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含65歲,以下同)老年人口8821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6.97%,2010年老年人口增加到11894萬人,10年增加3073萬人,年均增加307.3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提高到8.94%,這10年是老齡化起步時期,也是計劃生育政策導致老齡化提前到來的10年;2020年、2030年和204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分別增加到18716萬人、25678萬人和33343萬人,其中2011~2020年老年人口年均增加682.7萬、2021~2030年老年人口年均增加696.2萬人、2031~2040年老年人口年均增加766.5萬人,老齡化水平分別提高到2020年的13.09%、2030年的17.59%和2040年的23.32%,這30年是老齡化持續加速時期,也是老齡化由輕度向中度和重度老齡化連續跨越的時期。2010年老齡化水平(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超過20%的國家只有德國(20.4%)、意大利(20.4%)和日本(22.7%)(資料來源:世界銀行WDI數據庫),我國老齡化水平將在短時間內達到和超過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對此起了重要作用。
2計劃生育政策反過來又可以延緩或調節老齡化進程
2.1調節老年人口,緩和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從圖2可以看出,2040年以后,我國老年人口的增速和老齡化開始明顯放慢,并在2055年達到峰值后逐年下降。205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2040年不僅沒有增加,反而下降了172.7萬,2055年達到峰值時,也只比2040年增加了1362萬人,此后步入下降通道。2050年老齡化水平為23.69%、2055年達到峰值時24.79%,僅比2040年提高了1.47%,2060年下降到24.16%。2040-2060年的二十年將是我國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后面臨各種挑戰的20年,也是老齡化由快速發展到迅速減速并轉身向下的20年。很明顯,計劃生育限制人口增長的政策對老齡化的抑制作用在實施后的六十年開始顯現。我國普遍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到本世紀三十年代中、后期進入老年時期的人口開始下降。計劃生育對老齡化的加速與抑制,其作用原理是不同的:前者是通過少生減少總人口,使老年人口的比例上升,后者是因為少生而在幾十年后減少老年人口,使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前者發生作用是在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后的前幾十年,后者發生作用是在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后的后幾十年。
2.2調節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延緩老齡化進程調節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有兩種方式,一是調節老年人口絕對數,周期很長,至少需要60年才能見效,這就是我們在上面提到的70年代開始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加速了老齡化的到來,同時在60年后延緩了老齡化的進程;二是在老年人口絕對數既定的情況下,通過調整計劃生育政策,使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上升或下降,其效果是很快就能顯現的。所以,面對老齡化不斷加速的人口形勢,有的人口理論工作者開始呼吁放寬生育政策,逐步開放兩胎生育,使婦女總和生育率逐漸提高到更替水平,最終實現人口的長期均衡發展。現在的問題是,生育政策什么時候開始調整?調整的幅度多大?如果現在開始放寬生育政策,人口的峰值將提高,峰值到來的時間將推遲。這些因素的改變都會給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帶來深刻的影響。由于人口再生產周期很長,人口政策的調整必須著眼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長遠戰略,必須著眼于人口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必須著眼于人口與社會、自然協調發展的關系。
2.3調節老齡化的區域結構,縮小老齡化的區域差距計劃生育政策的差別化造成老齡化發展的不平衡。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情況不同,計劃生育政策也存在明顯的差異。一般來說,農村生育政策比城市寬松、經濟欠發達地區比發達地區寬松、少數民族比漢族寬松,從而使老齡化呈現出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民族差別。城市老齡化甚于農村、經濟發達地區甚于欠發達地區、漢族地區甚于少數民族地區。既然差異化生育政策造成了老齡化的發展不平衡,循著這種思路,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差異化的生育政策縮小老齡化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差距。現在有些城市或地區已經開始調整生育政策,以適應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計劃生育法只是規定了基本的原則,具體的生育目標及措施,可以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自行制定。基于上述國情,我國的省、市、自治區人大均頒發了當地計劃生育條例,以落實國家的計劃生育法律。筆者以為,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這種狀況還得維持下去。調整生育政策由各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自行制訂實施,其效果會比全國統一為好。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出現倒置現象,許多農村老齡化甚于城市,經濟欠發達地區甚于發達地區,造成城鄉老齡化倒置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勞動力人口大規模流向城市的結果。在我國城市化完成之前,這種現象將長期存在下去。地方政府在制訂差異化生育政策時應該充分考慮城市化這一因素。
作者:楊垣國單位:南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