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養老住宅方式與老年住宅設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老友》2017年第12期
【內容摘要】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各國日益重視養老問題。文章通過對老年心理學中的老年心理需求的分層細化研究,探討在養老住宅設計中如何通過室內空間、戶外空間和社區服務空間三個層次,實現滿足老年心理情感需求的空間設計。
【關鍵字】養老住宅;老年心理需求;優化設計;交流空間
人之暮年的優質生活既是家庭與個人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與社會的問題。對于老年人群體而言,老人受到的幫助和護理等社會服務應建立在尊重其本人意愿的基礎上,充分尊重老年人常年養成的生活習慣。人們愈加認識到老年人精神情感需求問題的重要性,因此,對于養老住宅,即老年人生活的主體空間的開發、設計和改進,也應該從簡單基礎實用功能著手,探尋更人性化的設計。
一、老年心理學與心理需求特點
根據心理學家多年的實驗與研究,老年期人群有著一定相同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隨著年齡增長,大部分老年人出現記憶力衰退的問題,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雜亂;第二,老年人的情緒不穩定,容易產生抑郁、焦慮、自閉和對死亡的恐懼等心理;第三,老年人不太容易適應生活現狀,對新的事物的接受能力慢,容易趨向固執與保守的心態;第四,老年人喜歡安靜的生活環境,但又害怕孤獨與寂寞;第五,老年人生活經驗豐富,具有查看事物本質和正確判斷的能力;第六,老年人有強烈的健康長壽的愿望。結合以上的特點可以看到,在這樣相對不穩定的心理狀態下,需要展開對老年心理需求的研究,以滿足老年人生活需求,豐富老年人這一階段的自適應心理平衡方式。
從老年心理需求分析可以看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可體現在以滿足生理需求與交往需求方面。將生理需求進行細化就是要滿足生活的舒適需求,身體的健康需求,空間的安全需求、和睦需求、情感上獲得被關愛的,以及尊重需求、求偶需求、代際需求、人際需求等(圖1)。由于身體機能的衰退,老年人對于生理需求和情感上的需求更為迫切,故而在居住空間的設計中,應該遵循滿足生活的便捷、舒適、安全等方面的設計,同時豐富空間中人的情感交流與抒發,使得設計更為人性化,尊重老年人的心理情感與生活習慣。而交往方面的情感需求,一方面,是與家人在室內空間的交流與互動;另一方面,是走出戶外與他人的溝通與交融。最后是自我實現需求與認同的需求,是在社會活動中實現,這種心理需求需要在更廣泛的小區與社會中實現。這些心理需求分布在三大空間中并且相互交織(圖2),因而設計師需要分析如何從這三個維度上做好養老住宅的優化設計。
三、老年心理需求導向下的優化設計
(一)生理需求下的養老住宅的精細化設計
1.避免記憶力衰退形成煩躁心理需求的入戶門廳的優化設計門廳雖然面積不大,但這是出入室內與戶外空間的銜接地帶。考慮到老年人記憶力衰退導致的煩躁、思想雜亂的情緒,可以在現代老年住宅中設定記憶器等各種智能安全措施,避免老年人因為記憶力衰退導致生活中的各種麻煩。進戶門采用刷卡式電子門鎖(含機械鎖孔),或者采用指紋等智能識別功能的入戶方式,免去老人忘帶鑰匙的煩惱。老年人入戶后需要完成換鞋、換衣等步驟,因此要保持空間的充足與流暢:進戶門凈寬1米,方便坐輪椅進出;進戶門左側預留0.4米開門空間,方便輪椅者開門。此外,門口處可以設置置物處,方便老人回來開門時放置手上物品,免去老人彎腰等動作。
2.保證流暢交流與歡聚需求的客餐廳的優化設計客餐廳是居住空間中的交流空間,兼具會客、娛樂、交流等功能,因而在設計過程中需要預留較大的活動空間。首先,從安全性心理需求的角度而言,需要設定有扶手的沙發和圓角的家具,以及弧形墻角的邊緣設計。全房地面的無縫銜接處理,使老人在家中行走安全無障礙。同時設置緊急按鈕和可攜式呼叫設備,便于應對突發事件。此外,室內墻面與地面、家具等材料應盡量使用柔和性材質,避免材料本身的炫光對老人眼睛的刺激。最終,設計出輕松愉快的圍合空間、交流空間。
(二)交往情感需求下的養老住宅戶外設計
1.滿足渴望與外界交流心理需求下的戶外活動區老年人渴望與外界交流。在室外空間的設計中,應該創造更多的以人為本的戶外交流活動空間。例如,設計以綠化種植為主的空間場所,植物可以撫慰人們的心情,減少焦慮,同時也是很好的生態空間。可以根據老年人的交往、娛樂、健身、休憩等需求,設計不同的空間構成形態。
2.設計合理、安全的活動線路,方便老人外出活動道路系統是戶外活動的連接紐帶,對于老年人戶外活動線路的設計,在做好無障礙設計的同時,要根據生理與心理需求來設計合理有效的路徑,簡潔明了地把各個空間有機組合貫穿起來,方便各區溝通聯系,為整個空間創造良好的景觀視覺流線。
3.提供觀賞、活動等公共設施,滿足互動心理需求在戶外設計中,可以根據老年人的喜好,設定帶有功能性的公共設施,觀賞性的設施可以增加戶外活動的愉悅感和互動方式。在休息區的設計上,設施最好有扶手和靠背,材質易使用親和力較強的木質材料等,避免使用冬冷夏熱的石材、金屬等材料。此外,還可以根據老年人交流或靜養的不同需求來設計座椅的造型以及植物的配置,形成舒適的戶外場景。
4.增強戶外環境的易識別性設計,建立有效的導向標識系統老年人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以及建立新概念的能力下降,所以他們更喜歡在容易識別的空間場所中活動和休息。此外,設計師還可通過建立完整的標識系統來幫助老年人認知環境。因此,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戶外交流空間的設計需要做到更有效的識別性。醒目、突出、規范嚴謹的標識系統可幫助老年人方便快速地找到要去的場所。
(三)自我實現需求下的小區服務空間的設計
根據老年心理需求的特點,設計師需要在養老住宅空間中創造更多的小區服務空間,讓老年人更多地參與社會活動,實現自我價值。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他的需求層次論中指出,“歸屬與愛”的需要是人的一種基本心理需求。在人們步入老年的同時,同樣有著“歸屬與愛”的需求。這種只有通過與他人或群體的交往來實現的心理需求,是交往產生的內在動力。對于老年人,更應該增大他們的社會參與性,滿足其自我實現的心理滿足感。
結語
綜上所述,設計師可以將這些心理需求放在室內、室外和小區這三個維度中進行細化與分析,從而形成三個不同空間維度更為細致的優化設計。因此,未來的設計將會更加注重人們的心理感受,在不同的維度中根據人們的需求進行新的設計,從而創造更好的養老生活環境。
作者:章倩礪 單位:湖北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