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保護科技發展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2年,環保部在北京召開了第二次全國環保科技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等黨和國家領導高度重視大會的召開,分別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周生賢部長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通過科技手段創新管理理念。要繼續深化對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讓江河湖泊等重要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建設生態文明的認識,不斷深化污染控制、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風險防控三者之間關系的認識,夯實環境保護的理論基礎。“十二五”期間,廣西的發展步入一個全新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富民強桂”新跨越的關鍵時期,也是廣西環境保護科技發展的重要時期。廣西印發了《廣西環境保護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在“十二五”期間,重點實施生態保護與建設、環境管理、水污染防治、污染物減排技術與管理研究、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與化學品管理、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環境與健康、核與輻射安全、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戰略性新興環保產業培育十一個重點領域共計129項重點項目,詳見圖1。規劃中的重點項目分布表明,廣西“十二五”期間的環境科技發展的重心已經從單一污染物治理技術等方面向生態保護建設與環境管理支撐領域傾斜,這也與廣西“十二五”環境保護的主調“生態立區,綠色發展”戰略思路建設保持一致。一系列的轉變表明“十二五”是廣西環境科技從單一環境要素向生態系統整體轉變,研究內容由環境污染控制支持轉向環境質量管理支撐,單一因素向多元因素,研究范圍由小尺度向區域的大尺度轉變的跨越式發展時期。然而廣西作為后發展區域,經濟欠發達,科技投入產出不足,科學技術成果欠缺向環境保護領域應用的轉化;現有環境科技體制機制和人才隊伍難以適應科技創新需要;基礎性研究薄弱,環境保護領域的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尚不足以解決復雜、潛在和新型環境問題的現狀同樣不容忽視,種種問題表明仍應加強廣西環境保護科技發展的支撐以及推進。
2廣西環境保護科技近期發展方向
隨著廣西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廣西黨委政府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的決定等一系列舉措表明,廣西近期環境科技的研究領域重點為以生態保護建設、環境管理支撐領域為主,圍繞解決全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工作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而開展,迎合“十二五”全區主要污染物減排、固體廢物管理等工作,結合國家以環保科技標準引領和支撐環境管理轉型的總體部署,體現環保科學技術對環境管理戰略轉型引領和支撐作用。另一方面,隨著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系列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群眾重視,2014年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上環保部周生賢部長提出,在全面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改革的同時,要著重做好深化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水體污染防治、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三項重點工作,表明三大污染物的污染防治技術也是廣西環境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據統計,環保部2013年共計有83項新的環境標準新頒布或開始實施:其中水環境保護領域21項標準,實施18項新標準;大氣環境領域頒布24項標準,實施20項新標準;土壤環境領域頒布6項標準,實施4項新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作為環境管理的一種手段,已成為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改善環境質量結果的主要措施,需要環境科技的支持與引領。可預測,在環境科研細分方面廣西環境科技研究近期會在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海域污染物、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這幾個方面加大投入與研究力度。由于
3加強廣西環境保護科技發展手段措施
3.1多方面加強環境科技創新能力從歷史上看,每一次環境保護領域的重大理論創新和技術革新,總會引領環境保護意識、管理思路與污染治理水平的跨越發展。環保部周生賢部長指出,加快構建強大的科技支撐體系是探索環保新道路的必然要求,在探索環保新道路的征程上能夠走多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技創新能力有多強,支撐和引領的力度有多大。廣西環境科技想要抓住十八大“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的歷史機遇,更好地適應和推動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開創廣西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就離不開科技創新。一是要充分發揮環保系統直屬單位具有的優勢,積極組織申報公益性項目等各類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強化其為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的職能;二是充分發揮區內高校與科研院所在基礎研究和人才資源方面的優勢,強化戰略協作與合作機制,避免重復研究現象,推動廣西環境科技研究發展;三是要發揮各類環保社團組織特別是環境科學學會和環保產業協會等在學術研討與技術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多方面共進,加強廣西環境科技創新能力。
3.2加大環境科研投入力度與成果轉化應用雖然近年來廣西環境科技投入較往年有明顯的上升,但是相對于其他環境科技發達省份仍有明顯的差距。廣西環境科研部門應積極爭取國家層面、自治區層面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示范推廣等方面的資金支持;同時管理部門應建立完善鼓勵環保科技創新機制,設立自治區級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資金和環保先進技術示范推廣專項資金,加大環保基礎性、公益性科技研發力度,加快環保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結合的技術開發體系和以社會化服務為主的環境科技服務體系。
3.3探索地方環境保護需求與國家環保科技支撐有機結合的新模式廣西環境科技發展要認識到環境科技創新基礎能力薄弱、人才匱乏,尤其缺乏學科帶頭人的現狀。近期應依托“大氣污染防治”、“有害化學物質監測監管系統體系咨詢研究”、“環境科學與近岸海域環境保護”3個廣西主席院士工作站,廣西環保廳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等戰略平臺,探索地方環境保護需求與國家環保科技支撐有機結合的新模式,參與頂層設計,解決國家重大環境問題和區域性共性問題,爭取培養出優秀的環保科研領軍隊伍,形成與廣西環境科技需求相適應的環境科技創新能力。
作者:陳何瀟謝華單位:廣西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