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漢語言文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精神追求也隨之提升,尤其是審美需求不斷增加。漢語言文學是華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多彩的審美元素,對于提升人們的審美意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擇取漢語言文學為例,在概述審美教育的基礎上,分析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策略
漢語言文學作為一門重要的教學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路徑。同時,漢語言文學凝聚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并把審美教育科學合理地融入到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活動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審美教育的基本概述
審美教育指的是對人們的審美能力予以整合培養的具體過程。審美教育一般包括審美創造力、審美想象力以及審美感受等,且這些內容通常被統稱為“審美能力”。其中,審美創造力位居審美能力的頂層,也是審美教育的最高標準;審美想象力則是通過感知外部知識而達到的一種精神感受;審美感受能力是獲取其他能力的基礎與前提。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提升其審美能力。與此同時,審美教育的高質高效實施,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審美心理,為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與審美想象力提供必要條件,進而促進漢語言文學中審美價值的充分發揮。另外,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思考與觀察還有助于個體優勢的發揮,促使學生追求美與感悟美,鍛煉其思維能力,這對強化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二、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審美情感相對不足當前我國多數學生的審美情感都比較匱乏,對漢語言文學的審美內涵缺乏深入的認知與理解。譬如,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追求外在美與內在美的過程中有失平衡,過于追逐外在美的個性化與標新立異,而對于內在的精神與人格修養卻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還有一些學生無論是其審美意識還是審美能力均有待提高,這對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也有著重要的消極影響。
(二)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目前,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依然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如“灌輸式”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種單一的、機械的、落后的教學方式,一方面使得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被動地位,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這種乏味無趣的教學方式,更是難以有效實現審美教育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
(三)教學內容不夠豐富目前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內容仍以教師的個人選擇與意見為主,加之部分教師的與時俱進意識較為薄弱,導致諸多漢語言文學作品的選擇存在擇取方向單一的現象,根本無法滿足廣大學生個性化、差異化以及多層次化的需要。
三、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強化審美情感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不單單表現在作品的表面,而且還蘊含于思想與內涵之中。因此,漢語言文學教師要深化對作品的內涵解讀,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作品的內在與態度,進而強化其審美情感。
(二)創新教學方式加大教學方式的創新力度,促進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是提升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實效性的關鍵路徑。[3]諸如,可以結合教學目標與學生情況,科學選擇情景教學法、翻轉課堂、小組討論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豐富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是確保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效果的重中之重。教師要從社會、學生、傳統、現代、國內與國外等多個層面去篩選教學內容,努力做到教學內容的全面化與創新化,滿足因材施教的教學要求。總而言之,漢語言文學是我國素質教育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肩負著提高學生能力與素質的重要使命。將審美教育融入到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不但是當前我國素質教育的需求,而且還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關鍵舉措。因此,在漢語言文學教育過程中,既要充分認識審美教育的功能與作用,還要對審美教育予以科學的定位與實施,這樣才能切實實現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顧思楊2017《論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策略》,《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第12期。
2唐代興2011《突破實踐困境重構師資培養目標視野——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教學改革的當代思考》,《中國大學教學》第9期,。
3鄭健兒、范世清2008《關于大眾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現狀分析——基于浙江萬里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社會適應性調研》,《牡丹江大學學報》第7期。
作者:馬海霞 單位:河南省新鄉市長垣縣丁欒鎮打蘭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