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土資源便民服務新模式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言
依托新技術,將信息技術與實際業務緊密結合,使得前沿技術通過業務應用更貼近民眾生活保障服務層面,從而極大地豐富民眾獲取審批信息的途徑,改善政府與民眾間交互的單一方式局面,有力地提升社會化服務層次,改善民生。公共信息量反映著一個國家在一定程度上的民主化發展進程。信息技術,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方便快捷的方式,推進民主化進程,降低公民參與政治的成本。因此,信息技術能促進政務公開,優點眾多,更能增強政府信息的透明度。
2研究背景
2014年,濟南市國土資源局在全市率先推進改革,通過“兩集中、兩到位”行政審批改革,明顯提升了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經過運行實踐,發現在行政審批服務工作中存在辦事周期較長、申報材料繁瑣等情況影響了服務對象滿意度:由于各部門相對獨立,造成行政審批事項相對孤立,進一步部分信息需重復多次提交,申請條件復雜。現行行政審批制度缺乏公開性,在行政審批中,除極少數環節外,諸如審批依據、審批條件、審批內容、審批程序、收費標準、審批時限和審批責任人等都是不公開的。因此,要使行政審批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真正做到“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其制度必須進行不斷的改革,這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3研究思路
3.1統一規劃,頂層設計全市統籌規劃、設計、建設“五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即統一信息平臺、統一辦理事項目錄及辦事指南、統一服務辦事流程、統一業務運行管理監督考核機制、統一標準的辦公服務場地。“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依托電子政務網絡、互聯網和無線網絡,最終建成覆蓋所有具有行政職權部門和公共服務單位。
3.2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充分整合利用現有行政權力、便民服務、信息數據等資源,拓展、延伸市級政務服務平臺的功能,避免重復建設。鼓勵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便民服務,利用社區服務平臺開展“一網式”綜合服務。3.3需求主導,突出重點針對不同需求特點,以滿足便民服務需求為中心,對服務事項根據人性化、便捷化、高效化進行分級分類,并將公共服務事項細分為最小化子項目,切實做到便民、惠民、利民。政務大廳實行容缺受理制、否定事項報備制、首問負責制、跟蹤回訪制,提質提效、便民利民。
3.4分步實施,有序推進全市統一規劃部署,按照先易后難、試點先行、逐步推進的原則進行分步實施。第一步搭建內網電子政務辦公平臺,實現全流程網上審批辦公;第二步結合內網的建設情況,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建設便民服務功能;第三步總結便民服務建設經驗,進一步深入建設便民服務。
4功能實現
充分考慮“以民為本、服務于民”的原則,在功能設計上把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放在其中,通過社會化服務功能的建設,有力地貼近民眾的實際需求,有效地拉近與民眾間的關系,較好地詮釋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真真正正地做到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時時處處服務好民眾。社會化服務建設主要包括:通過大數據挖掘,并有效地進行數據分析判斷,基于政府牽頭統一搭建的共享服務平臺進行信息的投放,服務于民眾和其他單位;短信平臺的搭建;基于業務辦理展示的內外網網站的建設;以及二維碼掃描獲知報件進度功能的建設等。通過這些功能的拓展建設,將信息技術與實際業務緊密結合,使得前沿技術通過業務應用更貼近民眾生活保障服務層面,從而極大地豐富民眾獲取審批信息的途徑,改善政府與民眾間交互的單一方式局面,有力地提升社會化服務層次,改善民生。
4.1短信平臺建設短信平臺是基于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直接提供的短信端口與互聯網連接實現與客戶指定號碼進行短信發送,在報件流程進行流轉到下一環節時,會自動發送信息提醒審核人;窗口收件成功后手動發送短信給辦理人。根據對象類別的不同,對短信平臺的人員管理、權限、流程環節等進行設置管理。并且提供支持面向第三方系統的短信服務接口,供第三方系統直接調用,實現短信發送、管理功能。
4.2二維碼報件進度查詢窗口接件受理成功后,窗口工作人員出具受理單,受理單上除了報件受理信息外,還提供有該報件對應的二維碼,公眾可以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查詢流程環節,列舉報件所屬流程的環節,已經辦理過的環節顯示綠色、正在辦理的顯示紅色、未辦理的顯示黃色。
4.3完善便民服務監督機制。落實過錯責任追究制,加強內部管理監督,接受職能科室和部門的監督,建立健全了群眾監督機制,公布了舉報電話,每個接件都明確告知辦理時限,提升辦事效率。同時,提高為群眾熱情、優質服務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5實踐效果
國土行政審批便民服務模式改變了過去單位內部層層簽批的狀況,辦理時限大幅縮短。辦理時限相比原來平均提速50%左右,為企業及群眾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國土資源便民服務模式下用戶提交申請后,材料在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同步運行共享,極大的減少申請人來回提交資料的工作量。
6總結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的建設已經成為國土部門服務民生、開展國土資源監管創新最重要的課題之一,以便民服務平臺的建設促進國土部門從傳統管制型向現代服務型轉變已經成為歷史發展的潮流。新的便民服務模式改變了過去層層簽批的狀況,辦理時限大幅縮短,極大的提升了審批效率和服務水平,為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打造服務型政府探索了經驗,國土資源部、《濟南日報》等國家級和省級主流媒體對國土資源便民服務新模式進行了深度報道和解讀;國土資源部、山東省國土資源廳、濟南市政府均給予國土資源便民服務新模式以高度肯定;先后吸引多批次省內外各級國土部門、濟南市級機關和部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來訪交流學習;群眾對國土資源全流程網上審批服務監管模式給予了高度認可和肯定。濟南市國土資源局“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的建設工作是一場永不竣工的信息革命,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參考文獻:
[1]陳慶國:《政府信息公開在便民服務中的問題與對策》[J],《圖書館》2009第5期
[2]寧家駿:《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深化信息惠民試點建設》[J],《電子政務》2016第5期
[3]劉曉梅.張家洼國土所便民服務贏得群眾好評.
[4]2012年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政務公開十大重點[J].陳卉,侯一俊,楊征.國土資源情報.2013(03)
[5]秦浩,劉紅波.網上行政審批的內容體系建設[J].人民論壇.
[6]互聯網+政務+民生互聯網+黨建[J].紫光閣.2017(02).
作者:雷彤;鄭鵬;畢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