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蠶桑業生產格局的建議范文

蠶桑業生產格局的建議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蠶桑業生產格局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蠶桑業生產格局的建議

《中國農業信息雜志》2014年第六期

1我國桑蠶業的優勢條件

1.1比較優勢我國適宜種桑養蠶的區域廣闊,可利用的各種土地資源較多,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發展蠶桑產業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通過發展蠶桑生產把農民留在土地上,不僅找到了農民增收的途徑,還帶動了一大批鄉鎮絲綢企業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加快了農村經濟的繁榮[5]。目前,山西、四川、陜西、甘肅、寧夏蠶農收入可超過2000元/667m2,廣西可超過3500元,是種玉米、甘蔗收益的4倍以上。在廣西農村就有“家有2hm2桑,收入萬元奔小康”的說法。其次,勞動力資源豐富。種桑養蠶和加工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成本低,可吸納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和產業工人,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在生產成本、質量方面具有優勢。

1.2文化因素絲綢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種桑養蠶、繅絲、織綢,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成為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中國人對種桑養蠶有難以割舍的感情,已成為整個行業經久不衰的內在動力[6]。目前,我國繭絲綢業正處于由“絲綢大國”跨向“絲綢強國”的關鍵轉型時期,絲綢文化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文化在國內外廣泛傳播,其影響力日趨擴大,尤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國際大型文化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促進了中國絲綢文化和絲綢自主品牌的宣傳,“高檔絲綢標志”產品市場認知度日益加深;在各項政策引導和支持下,絲綢博物館和絲綢文化園建設步伐加快,云錦、緙絲、莨綢、刺繡等一批具有民間傳統特色的絲綢加工工藝和技法,作為非物質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

2我國桑蠶業生產重心西移動因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東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相對于二、三產業及設施農業,種桑養蠶的比較效益不斷下降,加之土地供應減少、環境污染加劇等問題,桑蠶業呈現加速萎縮的態勢。從廣西等新興產區的發展來看,盡管蠶繭產量在逐年增加,但基礎設施薄弱、科技水平低、生產裝備落后、組織化程度低的制約,生產優勢還難以轉化為競爭優勢。廣西等新興產區蠶業的異軍突起,是市場經濟合理配置資源的結果。

2.1農民收入結構差異是桑蠶業生產重心西移的經濟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南方特別是東南沿海獲得了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區位條件優勢,在土地以外的投資領域逐步擴大,農戶家庭收入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非農收入增長較快。從桑蠶養殖成本的變化來看,華東地區江蘇和浙江等省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相對于其他地區明顯較高,在桑蠶養殖上喪失了傳統的優勢。華南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均具有一定的優勢,依靠生產規模的優勢獲得經濟效益。以浙江省為例,2011年農業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比重僅為9.8%,比1978年下降了83.2個百分點,有限的耕地資源往往用于利益更高的產業或者種植經濟作物。而廣大西部地區非農產業的發展落后于東部地區,農業收入仍占主要部分。特別是受特定的自然條件、市場因素等限制,種植糧食作物、其他經濟作物往往不如種桑養蠶。四川地處內陸,土地和勞動力均較為低廉,通過低投入、低產出、低成本的生產方式尚保持著一定的競爭優勢。主產區由華東轉向華南,尤其是廣西,可以獲得更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有利于在國際貿易中占據成本優勢。

2.2產業政策支持是桑蠶業生產重心西移的重要支撐從我國蠶桑業區域格局演變看,桑蠶業生產成本變化及地區間差異、桑蠶養殖下游產業出口導向的貿易特點、引導蠶桑生產向優勢區域集中的產業政策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穩定優化東部、逐步提升中部、適度發展西部、確保產需平衡”,是這幾年我國蠶桑主產區的布局原則。全國種桑養蠶的區域結構正在調整,并呈現明顯的“東桑西移”為特征的梯度轉移態勢,種桑養蠶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尤其是快速向西部地區轉移的特征。長江三角洲等東部地區不僅是我國傳統蠶桑生產基地,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受農業比較效益的影響,東部地區蠶桑生產已經出現了停滯現象,蠶繭產量及其占全國的比例逐年下降;中、西部地區的蠶繭產量及其占全國的比例逐年上升很快。與此同時,隨著蠶繭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民營企業的進入,行業外資本的投入,給蠶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生機,逐步建立起了以企業(公司)為龍頭,農、工、貿一條龍的產業化發展新模式。種桑養蠶不斷向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科學化方向發展,蠶農和企業的積極性都得到了充分發揮,產業基礎不斷夯實。

2.3耕地資源的優勢是桑蠶業生產重心西移的物質保障從耕地資源分布看,西部地區土地資源豐富,人口自然增長率也遠低于東部地區;東部地區特別是東南沿海由于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加速了耕地面積減少,人地矛盾突出。據國土資源部數據,人均耕地面積最少省份除了京、津、滬3個直轄市,福建、浙江、廣東3省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036hm2、0.035hm2和0.027hm2;而西部地區的黑龍江、吉林人均耕地面積分別達到0.309hm2、0.201hm2。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具有人均耕地數量較多的優勢,比如,甘肅、陜西、云南、廣西4省人均耕地面積依次為0.185hm2、0.15hm2、0.103hm2、0.086hm2,這一條件使桑蠶業生產重心西移具備了充分的物質保障。此外,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東桑西移”的政策支持力度,西部地區的種桑養蠶的生產條件明顯改善,有效灌溉面積持續增加,也為桑蠶業生產重心西移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3我國桑蠶業平穩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從提升我國蠶桑業國際競爭力的角度,國家要正視蠶桑產業轉移的內在規律,適度引導“東桑西移”,又要加強對東部蠶區優質繭生產基地的保護與扶持;同時,基于蠶桑生產的自身特征和繭絲綢產業鏈的獨特性,應該促進東、西部蠶桑生產區域間的分工與合作,從產業鏈整合角度來實現我國蠶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升我國繭絲綢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7]。基于此,提出以下促進新興主產區桑蠶業平穩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3.1繼續優化產業區域布局,促進東中西部協調發展[8]以市場為導向,在保持全國蠶繭總量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根據發展現代農業的總體要求,突出蠶桑產業的特色,切實抓好蠶桑生產規劃和基地建設工作,實行分類指導、突出重點,集中發展一批優勢蠶區;以亮點或示范片引導農民進行高效農業生產,帶動蠶桑產業基地建設向優勢產區聚集。

3.2大力推進蠶桑產業化經營,促進蠶業綜合開發利用用好用足扶持龍頭企業和產業化發展的政策,加速培育龍頭企業。不斷完善推廣“企業+基地+農戶”等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9]。促進生產集約化,引導桑園向栽桑養蠶技術能手轉移,通過增加技術和物質投入,推廣省力化栽培和飼養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量、品質和效益;鼓勵以企業為龍頭,公司加農戶形成一個整體,實行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管理,推廣產業化經營。

3.3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與推廣,改善種桑養蠶條件穩定優質繭絲生產基地,轉變發展理念和方式,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豐產性、抗逆性、抗病性、多用途桑樹新品種的選育與推廣。加速蠶業新技術、新機械的研發與推廣,切實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加大蠶桑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與推廣,為傳統蠶業向現代蠶業轉型提供科技支撐。

3.4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大力扶持高校、科研單位開展前瞻性、基礎性、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利用資金扶持、財稅政策以及其他相關產業政策,鼓勵創建企業技術中心、設計創意中心、信息處理中心等技術創新機構;加快專業技術人才和實用技術人才的培養,營造人才發展和創新環境,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技術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轉化。

作者:張晴高明杰周振亞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一级视频免费|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永久在线观看www免费视频| 嗯灬啊灬老师别揉我奶了啊灬嗯| 777奇米影视四色永久| 大学生男男澡堂69gaysex|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 日韩在线第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爱情岛亚洲论坛福利站| 午夜精品视频任你躁| 青娱乐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尤物网址在线观看日本| 丰满老熟妇好大bbbbb| 日韩有码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成人片| 欲乱美女诗涵番外5|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男人的好电影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蜜臀91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在线| 亚洲欧洲精品在线| 亚洲美女视频网址| 这里只有精品网| 国产日韩美国成人| 中国人xxxxx69免费视频| 在线看欧美成人中文字幕视频| xxxxx性欧美hd另类| 成人午夜小视频| 中文字幕第3页|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不卡 | 色婷婷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bt天堂精选| 黄色网页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