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封閉式輸水工程的新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西北水電雜志》2015年第二期
1.新技術應用
1.1Ⅳ、Ⅴ類圍巖的成洞技術某供水改造工程B標段共4條隧洞共長7.85km,地質條件復雜,經過反復試驗研究,在隧洞Ⅳ、Ⅴ類圍巖及斷層帶中,采用Ⅰ18工字鋼拱架,視圍巖條件鋼拱架間距控制在0.6~1.5米之間,拱腳和邊墻底部各設U18槽鋼聯系梁,拱架間用Ф25鋼筋作聯系筋。鋼拱架分頂拱和邊墻三塊,各塊間鉚接,并與噴錨支護共同承受圍巖應力。該工藝使用的主要效果為:①加強臨時支護,確保施工進度;②限制圍巖變形,確保工程安全。
1.2混凝土攪拌系統涵槽及隧洞施工中,砼攪拌系統采用HZS50型混凝土攪拌站,該攪拌站由一臺強制式臥軸攪拌機、一臺HPJ1600配料機、二個80t水泥筒倉、一個60t的水泥筒倉及一個稱量裝置、三條螺旋機組成標準型攪拌站,配備完整的氣動系統和電氣控制系統。HZS50型混凝土攪拌站自動化程度高,施工中使配料機、稱量、上料、供水、攪拌、出料等工序實現全自動電腦控制(也配備了手動選擇),自動控制新技術的應用,有效的保證了砼拌合物的質量穩定,通過砼試塊檢驗結果可以看出,砼生產質量穩定。本系統生產能力強,可達50m3/h,生產率高,一個生產周期僅70~80s。
1.3混凝土運輸系統本工程線路長,采用泵送砼施工技術。工程中使用砼攪拌運輸車結合砼泵的運輸系統。B-Ⅲ1標段使用了三菱重工生產的HBT60A-1406拖式混凝土輸送泵,具有恒功率控制功能,排量可自動或手動調節,為全液壓新型換向形式系統。理論最大混凝土輸送壓力為6.8Mpa,最大輸送量為67m3/h,理論最大距離:150mm管時水平500m,垂直120m,125mm管時水平400m,垂直100m。工程施工中泵送系統性能穩定,最遠泵送水平運輸距離達250m+垂直距離10m。新型泵送混凝土系統的使用,大大提高混凝土澆筑效率,保證了砼澆筑質量和工程進度。
1.4雙摻砼技術的運用在砼配合比設計中采用了摻合料、減水劑雙摻技術,提高砼的抗滲性、可泵性,節約水泥從而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工程實踐證明,雙摻技術在泵砼中的應用是成功的,達到預期的效果。水泥用量節約效果明顯。使用摻合料減水劑雙摻技術,最直接的效益是節約大量水泥。在本工程B-Ⅰ、B-Ⅱ1、B-Ⅱ2、B-Ⅲ1、B-Ⅲ2、B-Ⅲ3等標段砼施工中,施工配合比每方砼平均僅用水泥262kg,摻合料取代率為20%,超量取代系數為1.3,較不加摻合料砼每方可節約水泥80kg。有效提高砼的抗滲性,經試驗砼抗滲等級均達到W6。雙摻技術在相同水灰比的條件下,增大了砼的塌落度,改善了砼的和易性,大大提高砼的可泵性。雙摻組分相互作用,有利于摻合料砼早期強度的發揮,改善砼的力學性能,減水劑有助于激發摻合料的活性。
2新工藝應用
2.1砼澆筑泌水線的消除工藝本工程B-Ⅲ1、B-Ⅲ2、B-Ⅲ3及B-Ⅱ1官倉箱涵等涵槽側墻砼澆筑開始階段,在水平澆筑分層處出現深色泌水線,影響砼的外觀質量。據分析,分層泌水線是因為泌水上浮,形成一層浮漿,浮漿中含有摻合料,在層間澆筑間隔較長后,而形成深色泌水線。因此需采取①減少砼泌水、②縮短層間澆筑間隔、③清除分層表面浮漿等新工藝來消除泌水線。根據本工程施工實踐。摻入高效西卡NN/R、GCL1-4D減水劑的砼泌水量相對較多,施工中加以適當調整。B-Ⅲ1標段明槽(1)砼原采用高效減水劑,后改為西卡普通減水劑,泌水量明顯減少;B-Ⅲ1、B-Ⅲ2、B-Ⅲ3及管倉箱涵等標段施工人員還采取了及時排除層面泌水、嚴格控制各層澆筑時間間隔、在間隔時間較長時人工將表面浮漿清除等措施。施工中多次嘗試,采用了上述處理工藝,在明槽側墻砼中基本消除層間泌水線,保證了后續施工的砼的外觀質量。
2.2預應力渡槽B標有兩段預應力渡槽即B-Ⅰ標段的旗嶺渡槽和B-Ⅱ2標段的樟洋渡槽,均屬于大型渡槽,設計流量90m3/s,為現澆U型薄殼后張預應力砼渡槽,在國內尚屬首例。為了確定砼的施工工藝,進行了1:1的仿真試驗,從試驗過程來看,試驗段的設計指標是完全可以通過調整工藝來實現的。通過對試驗段三跨渡槽槽身的施工試驗,總結出較為成功的砼施工工藝是:試驗段的砼澆筑在內模上開四排窗口,最上一排窗口在弧線與直線的交匯處;砼的坍落度控制在14-20cm之間,圓弧段為16-20cm;振搗采用Ф40、Ф50捧式振搗器;同時用木錘敲擊內模板;鋪料層厚小于30cm;圓弧段澆筑速度須放慢至下層砼料沉實,收漿但未初凝,經復振后再鋪筑上層砼料;澆筑中應及時清除泌水等可達到良好效果。砼養護也是關鍵,因為渡槽砼為高性能砼,養護不及時極易產生裂縫,應在底部1.7m寬的砼終凝后立即用水灑淋模板,對砼進行降溫養護。
2.3扁鐵與螺栓對拉固定泵站砼墻鋼模板內外模的固定,采用了扁鐵(30×3mm)加螺栓(Ф12)的對拉工藝,這樣就避免了鋼模板之間縫隙較大的問題。
2.4砼表面平整度處理在旗嶺泵站進水渠邊坡的施工中,采用盤園壓光機壓光新工藝,再用人工抹光的方法,使進水渠較大面積的邊坡砼表面達到了較為理想的平整度。
2.5錐形螺母模板的對拉螺栓孔的處理,在工程中一直是比較頭痛的問題,處理不好,砼表面就會出銹跡,影響砼外觀質量,同時還會成為鋼筋的銹蝕通道,一般采用拉筋端頭加扁鐵,或預埋木塊后除去木塊和割斷拉筋再用砂漿補回,施工既不方便,處理效果也不好。在B-Ⅲ1、B-Ⅲ2標段明槽和涵洞的施工中,對拉螺栓采用錐形螺母新工藝,較好解決了對拉螺栓孔的處理問題,施工也比較方便。即用錐形螺母擰在內拉筋上,外拉螺栓與螺母連在一起,混凝土施工完畢拆模后,將錐形螺母從內拉筋上旋出,在用水泥砂漿補回,完成對拉螺栓孔的處理。錐形螺母可重復使用。為防止對拉螺栓滲水,在內對拉桿焊接止水片止水。
2.6聚硫密封膠止水工藝本工程中,明槽每20cm段設一道伸縮縫,因施工工藝的需要,在底板以上140cm處設一道施工縫。作為供水工程,伸縮縫和施工縫的止水至關重要,因此本工程均采用了雙止水施工工藝:伸縮縫采用止水銅片和聚硫密封膠,施工縫采用砼鑿毛和預留凹槽加B-WⅡ膨脹止水條。伸縮縫止水銅片為常用的止水方法,在外側涂聚硫密封膠則加大止水保險系數。本工程采用了SGJL-851聚硫密封膠,與混凝土有良好的粘結力,在-55~100℃下可長期使用,適合各種土木工程的沉降縫、變形縫的密封。SGJL-851聚硫密封膠施工工藝簡單,將伸縮縫嵌縫板外側割去2cm,用壓槍注入聚硫密封膠,在垂直面不下垂不流淌,施工非常方便。經上述工藝處理的伸縮縫和施工縫,止水效果較好,達到了設計要求。
3.結語
以上5項新技術和6項新工藝的成功運用,為今后類似的工程提供了有益的經驗,為水利工程施工技術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作者:趙紅霞單位:廣東水電二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