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電站庫區漁業發展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漁業發展現狀
目前,漫灣、大朝山電站庫區已發展網箱養魚面積0.33hm2,共有養殖戶10戶。養殖品種主要是鯉魚、羅非魚。養殖模式主要是以滿足庫區周邊鄉鎮市場為目的的個體經濟,遠未達到電站庫區漁業產業化的目標,并形成巨大的水面資源閑置。
2存在問題
一是庫區水面大,漁業產量低,豐富的資源有待開發。二是電站大壩建設,阻斷了河流的連通性和一些魚類的洄游通道,引起庫區水文、生態環境及土著魚類數量、種群的變化,可能會導致一些魚類品種數量增加,而少數土著魚類品種會逐步消亡。三是庫區魚類資源僅靠自然增殖,種群數量增長慢,產量低。四是庫區缺乏有效管理,當地群眾從事捕撈和平時的出行往來僅靠簡易竹筏和小型鐵皮船,庫區水深、浪大,安全隱患較大。
3庫區漁業開發對策、措施
根據兩大電站庫區資源狀況和漁業生產現狀,漁業開發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的原則,漁業開發要有利于庫區資源的開發利用,轉變資源優勢為生產優勢、經濟優勢,要有利于促進庫區漁業發展,增加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要依據庫區生態環境、餌料生物量,合理開展漁業增殖、養殖生產,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
3.1統一規劃,制定發展措施電站庫區涉及云縣的漫灣鎮、忙懷鄉、后箐鄉、栗樹鄉、大朝山西鎮庫區沿岸5個鄉鎮,庫區所在地大多山高路遠、交通不便,給管理工作帶來諸多困難。因此,庫區漁業開發要明確管理部門和職責,協調各鄉利益,統一規劃,制定漁業開發措施,實行誰投資開發誰受益的生產經營方式,調動漁業生產者的積極性,保護其合法權益,加快庫區漁業資源的開發利用,造福庫區沿岸廣大農民。
3.2保護好庫區原有魚類的種群資源電站工程建成后,改變了江河原來的水文情勢和生態環境,電站大壩阻斷了魚類的洄游通道,造成原有魚類的種群、數量及分布的變化。同時,由于生態環境的改變,部分原有的稀有品種魚類索餌場消失,生物餌料匱乏,必將導致種群數量減少,甚至消亡。因此,要建立庫區漁業資源補償機制,由電站業主從發電銷售的利潤中按一定比例補償魚類資源損失費,由當地水產業務部門調查評估后,有選擇地開展土著魚類的人工馴養、繁殖試驗工作,成功后在庫區進行增殖放流,恢復野生魚類的種群數量和生態平衡。
3.3利用庫區水面資源,適度發展網箱養殖漫灣、大朝山電站庫區水面寬廣,水位深,水質清新、庫灣多,具備發展網箱養魚條件。要配合市縣羅非魚產業化建設項目,建立電站庫區標準化網箱養殖羅非魚生產基地,產品供應羅非魚加工廠。按照大水面網箱養殖面積占總面積3‰以下的污染安全系數計算,庫區可發展網箱養殖面積333.33hm2,以目前養殖技術水平每畝50t計算,年網箱養羅非魚產量可達25000t,產值可超過1億元,是有效提高庫區漁業產量、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地方財稅增長的漁業生產途徑。
3.4適度增加經濟魚類的人工增殖放流,發展生態漁業兩大電站庫區周圍森林覆蓋率高,大氣環境好,水質清、水流交換量大,無污染,適合發展生態漁業生產,提高水產品質量,滿足市場消費需求。人工增殖放流品種以鰱、鳙魚(白鰱、花鰱)為主,這兩種魚類品種生活在水體的中上層,為主要攝食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的濾食性魚類,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產量高、品質好、易捕撈等特點,增殖放流后與原有野生魚類的食物鏈、生活空間沒有沖突,是目前國內開展大水域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種。電站庫區森林植被好,淹沒區腐殖質較多,庫區形成后,水中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根據電站庫區水生生物資源調查監測,在庫中、電站庫尾水定采樣時,采集到大量的浮游生物活體,說明庫區中的浮游生物相當豐富,開展增殖放流鰱、鳙魚等經濟魚類具有充足的生物餌料基礎。
3.5抓好漁政管理工作,維護庫區漁業生產秩序一是要建立庫區漁政管理工作機制,加強漁業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工作,嚴禁在庫區炸魚、毒魚及非法電捕魚等破壞資源的違法活動。二是在庫區從事養殖、捕撈漁業生產要實施許可證制度,結合資源狀況控制網箱養殖規模和庫區魚類的捕撈量。三是要保護野生魚類的產卵場、索餌場,并逐步實行休漁制度,在魚類繁殖期、幼魚生長期,禁止捕撈活動。四是加強漁業生產安全教育工作,機動漁船必須經船檢部門審驗合格方可進入庫區捕魚,在庫區以養殖、捕撈的漁業生產者必須配備救生衣和救生圈,確保漁業生產安全。
作者:姚才奎單位:云縣涌寶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