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科技的技術轉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1.1現有所企合作方式
1.1.1股權合作股權合作就是投資入股,投資人為股東。院部分企業早期由各研究所興建開發實體演變過來,2002年院通過剝離研究所經營性資產,在院層面整合科技開發資源,推進優化重組,引進職工和社會資本,依照《公司法》創建了現代管理制度。院投資江蘇明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引進外來戰略投資。
1.1.2項目合作院投資企業是院方科技成果的重要轉化平臺,成果通過轉化推向市場,通過分析市場需求再反饋給研究所,企業與研究所可以就某項技術、某種新產品進行合作。另外部分國家大型課題需要企業主導參與,研究所與企業共同申報國家、部省級各類課題,共同研發市場需要、產業開發前景廣闊的產品,集成組裝產學研一體化的大成果。
1.1.3聯辦工程中心企業與研究所聯辦工程中心可以把科研和科技人才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國家獸用生物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申報方之一,有力增強了申報競爭優勢,有效支撐了這一“國家中心”的立項、建設運行和驗收。
1.2存在問題與不足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對照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的農業企業,院科技產業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
1.2.1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研發隊伍不健全,無法獨立承擔企業自主技術研發任務現階段院屬企業科研投入較低,企業發展沒有完全擺脫事業單位體制機制的影響,發展的動力機制明顯缺乏。科技產業和科技創新發展的協調性不夠、整體性不好,企業和研究所未能處理好合作關系,從“分開”演變成“割裂”,研究所作為企業發展的技術支撐地位正在削弱,研究所的創新優勢未能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優勢。與院實力和地位相比,院科技產業發展成就和影響還有很大差距。
1.2.2企業無法取得院科技成果創新優勢現階段院研究所的科技成果在技術轉讓時采取公開交易平臺,沒有將院企業優先購買落實到具體政策。院企業與研究所信息溝通機制缺乏長效機制,企業沒能及時掌握研究所的研發動態。企業利用創新資源缺少政策支持,對企業管理有明顯邊緣化傾向。農區所科技成果轉讓與技術轉移規范化管理比較滯后,院屬企業也沒有優勢取得地區農科所科技成果創新優勢。
1.2.3所企合作缺少內在驅動力,沒有長效激勵機制現階段院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的所企合作形式已到位,機制需要健全。研究所科技人員進入企業工作的因政策原因無法兼職取酬。科技專家缺少內在驅動力,無法實質上實現合作共贏。企業科技創新不能有效開展,削弱了企業科技核心競爭力。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2促進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的所企合作機制
促進科技成果向企業轉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實現發展方式轉型、增強發展后勁、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目前院屬企業研發隊伍不健全,研發投入相對較少,自主創新能力較弱,要加快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就必須加強與研究所的聯系。因此創新所企合作機制,是將院科技優勢轉化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是構建院創新體系的必要舉措,也是企業盡快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有效方式。
2.1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的供給機制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速度慢、轉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農業科技系統之間缺乏有效的成果供給機制。現在研究所存在研究成果成熟度低、與市場需求結構不符合,科技人員研究興趣與市場需求缺少有效對接等情況。目前大多數涉農企業沒有足夠實力建立企業自身的研發機構,現階段建立科技成果轉化供給機制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供給量。要求研發機構從思想上轉變觀念,必須從計劃經濟體制思想中解脫出來,不斷加強研究所與涉農企業聯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事科學研究,不斷提升企業科技競爭力。提高科技轉移與成果轉化的供給機制就必須加強監測機制和溝通機制。
2.1.1監測機制監測機制是指科研單位跟蹤農產品市場需求變化趨勢,了解農業企業的科技需求,掌握國家科技政策、產業政策的方向和重點領域,改變以往只有科研單位、農業院校才能承擔國家科研項目的狀況,主動吸收農業企業參與研發等環節,聯合農業企業共同進行科技攻關,從而使科研單位形成與農業企業經營目標一致的科研目標。
2.1.2溝通機制溝通機制是指農業企業科技需求與科研機構進行信息交流的渠道和方式,這包括農業企業得到最新科技信息渠道,農業科研機構科技成果平臺,農業企業對科研成果的反饋信息渠道,以及農業企業轉化中的科技成果存在的問題與缺陷等。信息資源在農業企業和科研機構中的流動,能夠使科研機構將市場信息或企業研發需求與自身科研能力結合起來,通過信息流動帶動成果流動。
2.2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的需求機制所謂需求機制是指農業企業吸收科技成果的動力和方式。企業吸收科技成果受其科技意識、技術能力及經濟條件等多重因素的制約。一直以來,國內涉農類企業大部分研發實力水平較低,企業研發投入偏少,科研對企業發展的貢獻率較低,這普遍造成了我國農業企業在國際市場沒有競爭力,企業經濟效益普遍較低,這反過來制約了企業自身研發投入,企業技術研發緩慢又進一步影響企業健康發展的惡性循環。要改變這種企業發展過程過多依賴于資金和人力投入實現擴張的現狀,就必須提高企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吸收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企業自覺地增加自身科研投入,重視科研技術積累,促進企業不斷采用技術成果運用的積極性。提高農業科技成果向農業企業轉化的需求機制主要包括動力機制和保障機制。
2.2.1動力機制動力機制是指企業吸收科技成果的動力來源和作用方式。新技術、新成果要被企業吸收轉化必須有一定的動力支撐才能進入企業,這種動力可以分為外部動力和內部動力。外部動力是指企業吸收轉化科技成果的環境,主要包括技術的前沿性、市場需求的迫切性、科技成果轉移的可行性等;內部動力是指企業自身的科技成果需求、企業的科技創新優勢、企業轉化成果的經濟效益等因素。內外因兩者關系是:外因是企業吸收轉化科技成果的動力條件;而內因只有借助于外因才可以實現成果轉化。
2.2.2保障機制保障機制是農業企業內部所具備的、保證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基本功能。企業的保障機制包括企業的資金投入能力、市場開拓能力以及相關人員配套、廠房生產設備配套等各種要素組成,這些要素是企業吸收科技成果轉化的生產應用保障。現階段農業企業要加強市場競爭意識,不斷增加企業科技研發投入,通過技術研發不斷增強產品競爭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2.3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的利益分配機制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的交易價格是技術成果轉移中重要的環節,如何公平合理定價對供求雙方至關重要。現階段院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過程中通過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公開,技術成果交易的價格大都通過意向企業詢價協商確定,但是由于雙方對技術成果市場預期、合作方式、未來的種種不定因素理解不一樣,會造成交易價格與技術價值相偏離,導致雙方的利益受損。因此,應該以等價交換為原則,根據科研成果的所有權,建立科學規范的科技成果交易價格評估體系,確保供需雙方利益得到保護,從而促進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的順利實施。
2.4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的競爭機制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的競爭機制主要存在于農業產業系統的需求主體之間和農業科研系統的供給主體之間。隨著市場體制不斷完善、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日益加重,農業企業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企業要在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通過提高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來提升企業競爭力,這就形成了企業間對科技成果的需求競爭勢態。因此,企業之間形成的競爭機制有利于提高企業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吸收的主動性,從而提高科技成果向企業轉化。農業科研系統之間的競爭是指農業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之間的競爭,隨著科研體制的不斷改革,科研單位對科技成果產出的質量和成果轉化對社會貢獻的重視不斷加深,從而形成了農業科研系統主體之間的競爭機制,這種競爭機制將有利于提高農業科研機構成果轉化的主動性,從而促進科技成果向農業企業轉化。
2.5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的風險機制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風險始終伴隨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全過程,為了規避風險,減少損失,就必須建立農業科技成果向農業企業轉化的風險機制。從國際上發達國家的成果轉化經驗來看,通過建立有效的風險投資機制有利于降低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農業科技成果入股的合作機制是有利于降低成果轉化風險的風險投資機制。科研機構通過科技成果入股,有利于在農業企業和科研機構之間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運行機制。科研機構技術入股將促進科研人員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第一時間了解市場需求,開發出市場需要的科技產品。包括科研單位科技人員入股在內的多種形式的入股方式,將持股科技人員的個人經濟利益與企業發展的興衰捆在一起,有利于調動研發人員的積極性,有效地發揮科技人員在企業新品研發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提升產品競爭力,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3加快推進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政策措施
3.1加快促進創新資源和優勢向產業轉移轉化
3.1.1推進所企深度合作按照“平臺共建、項目共擔、資源共用、產品共創、成果共享”要求,全面深化所企合作對應關系,真正解決所企分割、結合不緊等突出問題。每個研究所、每個企業都要在鞏固現有合作基礎上,強化雙方戰略合作框架、深化具體合作領域,從項目、平臺、成果、資源、產品等方面明確合作內容和重點。
3.1.2強化項目支持帶動對所企結合的項目申報和所企共用的平臺建設給予重點關注,做好全程跟蹤服務,力爭在獲得省以上重大項目和平臺立項上取得新突破;科技服務、成果示范等院控項目優先支持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在院投資企業的轉化應用,通過專門支持,引導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在院投資企業實施,促進科技企業結合產品推廣開展科技服務。力爭通過項目支持,加快解決院對企業投入不夠問題。
3.2著力培育企業技術研發能力制訂企業研發項目組設立與運行管理辦法,鼓勵企業成立研發項目組,培育企業技術研發能力。進一步整合各企業研究力量,提高企業自主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充分發揮企業成果轉化平臺功能,加快推進所企合作,協同院相關研究所促進重大科技成果產出,積極鼓勵企業按照“創新互補”思路推動企業研發項目的設立,促進成果轉化產品,提高成果轉化效率和效益,從而不斷提高企業自主研發實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3.3完善科技人員去企業兼職取酬制度對科研人員、技術骨干實行收入激勵政策。人才是科技進步和企業發展最重要的資源。為了吸收更多的科技人才投身企業建設,要不斷完善鼓勵科技人員去企業兼職取酬制度,產生鼓勵科技人員鉆研業務、技術攻關的激勵機制。建立科技人員、技術骨干實行按崗位、按任務、按業績確定報酬收入分配的制度。進入院投資企業工作的科技人員,工資待遇在企業以技術服務費上繳院里考核后統一發放,企業在編人員3年內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職稱,檔案工資正常晉升。兼職進入院投資企業工作的科技人員,在完成本單位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前提下兼職工作,其津貼收入歸個人所有。
3.4引進培養多方并舉,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工作機制。結合院科技產業發展實際,積極引進院內與產業發展相關的科技領域專家進入董事會;同時面向社會,以品德、能力、知識、業績為主要標準,抓好外部董事的遴選和儲備工作;另外,高度重視企業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每年有計劃地組織經理層人員參加經濟管理政策和業務知識專項培訓,培養一批適應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人才;建立經濟管理高層次人才引進“綠色通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各企業引進高層次的經營管理人才。同時,加大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和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力度,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通過科技研發促進科技人才培養,打造一支專業化、高層次的技術人才隊伍。
作者:徐大飛王偉明殷敏單位: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科技產業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