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農業產業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發展休閑農業能夠推進地區農業的發展。以云南省為例,通過資料收集和文獻查閱分析,發現云南省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云南省農業產業支撐實力不夠,信貸資金融資難,信貸產品無法滿足休閑農業需求,經營主體獲取貸款的難度較大。應該通過提升農業產業的實力,完善高原農業信用體系、擴大信貸資金額度,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擴大信貸普及的范圍等措施來加以解決。
一、云南休閑農業概述
(一)云南休閑農業概念云南休閑農業是指在海拔較高的高原和山區發展的具有地方特征的農業類型。休閑農業是立足于高原區域資源,并借助現代農業技術而發展起來的產業。休閑農業是一種因地制宜農業,在高原地區得到廣泛推廣。此外,休閑農業也促進了傳統農業改良,指明了傳統農業的發展方向。
(二)云南休閑農業的內涵云南休閑農業是指依托云貴高原地形特征,發展具有地方體色的產業類型。云南休閑農業發展具有多元性、多層次,并帶動了地區經濟發展。云南省試圖打造豐富多彩、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和四季飄香的休閑農業。云南省“十三五”規劃制定了云南省休閑農業發展目標及內容。目標為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特色產業向最適宜區集中,憑借現代科技手段,擴大產業時效。
二、發展現狀
(一)已經形成了休閑農業產業云南省已經打破了“小而全”的生產布局。依托其自身的光熱資源,大力發展煙、茶、膠、菜、花、果等12類優勢休閑農業,并將實現農業區域特色化。滇中地區重點發展特色水果、花卉苗木、設施蔬菜、休閑漁業,打造高原都市現代農業;滇東北、滇西北地區重點發展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區)建設和草山保護改良、人工草場、山地牧業,同時發揮冷流水資源優勢,建設冷水魚類養殖場;滇南、滇東南地區重點發展冬季農業、熱帶水果和羅非魚養殖;云南省各市州已經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閑農業格局見表1。
(二)休閑農業具備明顯的政策支持優勢云南省為了響應國家發展綠色農業號召,大力推進休閑農業。近年來,云南省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支持休閑農業發展,具有明顯的政策支持優勢。
(三)生產經營集約化程度逐漸提升1.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云南省通過政府引導及財政資金支持,培養了多家農業龍頭企業,旨在提升農業生產集約化程度。2.標準化休閑農業基地初具規模。云南省通過產業化發展,建立了一大批高效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各地的休閑農業產區水平得到明顯提高。云南省在昭通、曲靖、大理、文山等地均建立休閑農業基地,各級各部門也積極地配合參與標準化休閑農業基地建設,標準化休閑農業基地初具規模。3.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有一定的成效。云南省積極響應中央政策,進一步推進休閑農業產業發展,鼓勵閑置農田集中經營,為實現規模化現代化農業經營打下堅實的基礎。各地各部門積極落實,加大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解決農村產權制度問題,基本農田能夠得到現代規模化有效地利用。
(四)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根據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我國要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云南省借助這一政策機遇,利用自身優勢積極發展農業,休閑農業發展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發展,借助自身森林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林業旅游,開展了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等項目,并實現了一定的森林旅游收入,進一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三、存在問題
(一)農業產業自身實力不夠1.農業屬于弱勢產業,農作物的生產周期長。云南省由于受地理環境的影響,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田有效面積少,土地比較零碎,這就制約了其經濟效益的發揮。2.產業化水平低。受云南省地形地貌的限制,農業難以實現專業化與集聚化的管理經營,企業規模效益相對較小,難以達到規模效應以及產業集聚效應。另外,由于流通市場和交易市場的缺失,導致了農產品難以走出去銷售,嚴重影響了農民的利益,讓農民對農業喪失熱情。同時農民大多數是個體經營,規模小,比較分散,導致規模化難以實現。3.科技水平低。農業技術改造和推廣效益不高,與全國的農業科技貢獻率相比差了約3%。由于云南省特殊的地形特征,難以開展機械化作業。出現這樣的差距,除了自然環境,還與云南省農業科技發展水平較低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信貸資金融資難休閑農業有利于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發展。過去的個體農民具有單一、零散、少量資金等缺點,而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來說,它們具有信貸資金量大、周期多樣化等優勢。但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相對落后,金融對于休閑農業體系出現了空缺等因素,導致了休閑農業發展信貸資金融資困難。
(三)信貸產品無法滿足休閑農業發展需求農業貸款主體從過去的個人農業貸款轉變為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形式。大規模集約型具有高原特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在前期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傳統的短期融資方式已難以滿足生產要求,須發生轉變。據資料顯示,大約57%的貸款期限在1—3年,29%的為3—5年,貸款期限高達5年的僅占了12%。以核桃種植業為例,融資期通常在5—10年,而金融機構發行的貸款主要是以短期為主,最長3年,且信貸的額度相對較小。這對于農村發展規模種植、養殖的產業來說是不利的。
(四)經營主體獲取貸款的難度較大生產規模小,固定資產少,實力不強等缺點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存在的主要問題。目前我省農業產業化,家庭農場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這就導致經營主體獲取貸款的難度較大。
四、對策建議
(一)提升農業產業實力通過頂層設計、政策制度完善、政府鼓勵支持引導、企業自身投入資金及人才、擴大宣傳培訓及推廣力度,提升自我創造能力,適度發展新規模的經營等,將他們培養成為具有較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規模化新型經營主體,努力提升高原特色休閑農業自身實力。
(二)完善高原農業信用體系,擴大信貸資金額度從信用等級來說,新型經營主體高于個體,要著力提高高原特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及信用信息數據庫這兩個方面的建設。通過專業的引導、指導等多種方式幫助現代農業企業實體提高信用等級,努力做大做強,進而讓其獲得更多更大的信貸資金額度。
(三)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來滿足休閑農業的發展。一是從金融需求、利率、期限、金額、風險控制、開發創新等方面進行行動,開發符合高原特色農業特點的農業產業金融產品和服務;二是加大政府在休閑農業重點地區的支持力度,通過兩權抵押,擴大抵押的范圍將高原農產品也考慮進抵押范圍內,給予休閑農業科技進步和現代農業進行大幅度的支持;三是探索金融資本與信貸資金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四是完善高原農業產業鏈服務模式。
(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擴大信貸普及范圍1.發展兼容模式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結合現代云南休閑農業的特色進行適度規模經營,從而滿足農業種植和養殖新型經營主體特點的需求,對于小額貸款和微型金融服務適當的對他們放寬條件。2.發展可靠性高、保費低廉的高原特色保險產品。云南省應該降低農業保險的保費,讓更多的群體能夠參與到農業保險體系當中來。3.探索和建立新型農業包容性金融體系提高農產品的保障水平。
參考文獻
[1]謝詩蕾.云南休閑農業發展理論思考[J].財會通訊.2016(8).
[2]周首華,楊濟華,王平.云南省休閑農業推進大會強調創新思路打造品牌[J].會計研究.2016(8).
[3]吳世農,盧賢義.西部地區農業產業化金融支持缺失問題有研究[J].經濟研究.2016(7).
[4]艾志群.欠發達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模式與對策選擇[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6(4).
[5]云南省統計局.2018云南省統計年鑒[M].昆明:云南省科技出版社.2018.
作者:李廷榮 楊婷婷 李博 單位:昆明市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