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對新時代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范文

對新時代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對新時代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對新時代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

摘要:水生態文明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從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方略及新時代治水興水管水主攻重點3個角度出發,分析了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定位、新時代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涵及方向路徑,指出新時代水生態文明建設需堅持以新時代治水興水重要思想為指導,自覺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保護各個領域,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水生態文明之路。

關鍵詞:新時代;水生態文明建設;思考

黨的報告明確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描繪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美好藍圖,順應了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熱切期待,這是中國向全面小康的綠色進軍,也是中華民族為了永續發展的堅定抉擇。水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控制要素,水生態文明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新時代水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以治水興水重要思想為指導,自覺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保護各個領域,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水生態文明之路,為美麗中國建設筑起一道“堅固堤壩”。

一、深刻領會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多維度找準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定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了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新思想新理論,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新發展理念,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始終貫穿了黨中央治國理政全過程。特別是黨的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著墨很多,“生態文明”被提及12次、“綠色”有15次,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時代,要從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大維度中,找準水生態文明建設歷史定位,凝聚起治水興水管水廣泛共識。

1.踐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水生態文明建設要“補位”不能“缺位”在黨的報告中講到:“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向世人昭示了我國為全球生態安全作貢獻的責任擔當和決心勇氣。觀念一變天地寬。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是一個全域概念,是觀念上的全方位轉變,包涵發展理念、生產方式、治理方針、消費模式,覆蓋生態文明建設全部范圍。其中,水生態文明建設必然是應有之義,其主要包括防洪保安、水資源保障、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保護、水經濟發展和水文化繼承等方面。踐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首先要從思想根源上重視全要素生態、保護全系統生態,千方百計拉長補齊水生態文明建設短板,防止出現“木桶效應”,以免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缺憾、留有遺憾。

2.適應新時代治水興水要求,水生態文明建設要“全面”不能“片面”明確提出了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統籌治理的治水新思路,強調治水要統籌自然生態的各個要素,以系統論的思想方法看問題。水是世界上最不應該被分離的元素,水系統本是地球上一個連續的系統,抓好新時代的治水興水工作,不能簡單地就水利抓水利,也不能片面地就治理抓治理,必須深入踐行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水利工作方針,以水生態文明建設為基礎,堅持系統治理思路,科學把握治水規律、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統籌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生態退化、水環境惡化、水災害頻發等問題,著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3.滿足人民對優美環境需要,水生態文明建設要“給力”不能“乏力”在黨的報告中講到:“我們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由水而生、依水而居、因水而興,世間萬物對水的依賴和迷戀是與生俱來的。“久旱逢甘霖、春雨貴如油”表達的是人們對水的渴望,“洪水猛獸、水患無情”表達的是人們對水的憎惡,中國漢字“海”,由“氵、人、母”組成,意為水是人類的母親。但隨著經濟的長足進步,我國水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矛盾越發突出,如近年來東北三江大水、洞庭湖流域歷史罕見大洪水、太湖流域特大洪水、海河暴雨洪水,以及部分地區存在的污染帶、黑臭水、飲水不安全等等。凡此種種,均使得人民更加向往水安、追求水美。水生態文明建設,要緊緊抓住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優美水環境需求,著力解決水利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努力讓人民群眾喝上更干凈的水、看到更健康的河、享受到更優美的水生態環境。

4.織牢美麗中國建設保障網,水生態文明建設要“添彩”不能“添亂”生態與美麗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美麗中國應由“綠色”打底。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美,既要空氣好,又要山水美,比如水鄉澤國蘇州位于平原水網地區,通過加強河湖管理保護、合理發展水域經濟,成為全國、全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湖南岳陽也是一座美麗水城,擁有163km長江“黃金水道”和60%以上的洞庭湖水域面積,境內江河湖泊100多個,被譽為水墨丹青生態宜居城市。只有保護好水生態,美麗鄉村、美麗城市、美麗中國才有更加炫麗的“色彩”。要把水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保障,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全面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還河湖以寧靜、和諧、美麗,打造山清水秀、河暢湖美的生態宜居城鄉。

二、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廣角度把握新時代

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涵黨的報告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確定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倡導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建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水生態文明是人水相依、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的文明形態,核心內涵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要義就是要發揮水優勢,做活水文章,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生態體系完整、水生態環境優美、水文化底蘊深厚,讓經濟發展的浪潮進入綠色發展的河道,成就用清水筑夢、蓄勢騰飛的發展新優勢。

1.讓水質更清澈“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這兩句詩描述了詩人下江南時見到的沿途美景:碧綠的河水綿延不斷,青翠的山峰連綿起伏。但長期以來,人類生產生活各類活動對水環境造成了傷害,詩人筆下的碧綠河水失去了昔日的光彩。黨的,再一次響亮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實踐的深入,“兩山論”經受了事實檢驗,越來越成為社會共識。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首要的是加強綜合治理,多給河道“清腸洗胃”,穩步改善河湖水質,讓更多臭氣熏天的“龍須溝”變為清水繞城的“玉帶河”、經濟發展的“聚寶盆”。

2.讓水流更通暢“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靈動”是水的屬性。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立足河湖水系實際,遵循自然規律,牢固樹立“給水騰地、給水讓路”的治水理念,大力實施河湖連通工程,使河相交、湖相通、水相連,真正讓水“活”起來。同時,要通過建設防洪保安、城市防澇、農田水利等工程,加快實施河道調水、河道疏浚等水系調整溝通工程,像打通斷頭路一樣打通斷頭河,通過置換水源,激活水體,充分發揮活水對城鄉河道水質的改善作用,著力構建引排順暢、蓄泄得當、豐枯調劑、多源互補、調控自如的河湖庫渠水網體系,努力讓水“流”起來,真正讓江河以其執著的精神奔流于千山萬壑,以其靈動的身軀滋潤世間萬物。

3.讓水系更安全水系安全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障和重要載體。中國境內不計其數的大小河湖孕育了中華文明、哺育了中華兒女,然而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水生態系統遭受了巨大的破壞,隨之而來的就是大自然無情的懲罰。1954年長江中下游地區百年未遇特大洪災、1963年海河特大洪水、1975年河南水災、1991年華東地區嚴重水災、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等等,歷史上的一次次洪澇災害敲響了警鐘:加強水生態保護、確保水系統安全,刻不容緩。從古時大禹治水,到新時代水生態文明建設,都在圍繞著水系安全做文章,歷史的長河流淌到今天,需要始終保持的是“保河湖安瀾、護民眾安全”的初心。

4.讓水域更秀美黨的把水利擺在九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之首,這是有針對性的,因為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劇,我國河湖管理和保護仍然面臨諸多嚴峻挑戰,水體污染、河道斷流、湖泊萎縮、生態退化等問題日益凸顯。加強生態水利、民生水利建設,就是要讓人民生活的水域環境更加優美、更加和諧,要堅定不移地踐行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堅持生產生活生態統籌、水域水量水質并重、預防保護治理齊抓,像保護基本農田一樣保護水面,像管理城市街道一樣管理河道,讓河湖回歸安瀾,讓水域重現秀美。

三、切實厘清新時代治水興水管水的主攻重點,大力度譜寫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嶄新篇章

水生態文明建設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必須堅持保護為主、防治結合,找準路徑,久久為功,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良性循環與發展。

1.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中國是一個水利古國,治水的歷史由來已久。春秋時期的“無曲防”、公元1202年金章宗頒布執行的《河防令》、先秦時秦國的《田律》等都是我國歷史上不同時期對河湖管理的要求和作法。進入新時代,黨中央針對河湖現狀和管理體制,實施了河長制這一重大創新。2016年10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2017年11月20日,中央深改組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在湖泊實施湖長制的指導意見》,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對河長制湖長制看得很重、抓得很緊,這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我國復雜水問題的有效舉措,是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目前,全國明確省市縣鄉四級河長近31萬名,很多河湖實現了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多頭管”到“統一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轉變。湖南省岳陽市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實現全覆蓋,出臺河長巡河工作方案,并在市水務局設立了河長制管理科,這是全省第一個正式下文設立的河長制管理機構。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系統治理,統籌保護與發展、水上與岸上,才能解決河湖管理保護的突出問題。因此,對生態良好的河湖,要突出預防和保護措施,強化水功能區管理,維護河湖生態功能;對生態惡化的河湖,要健全完善源頭控制、水陸統籌、聯防聯控機制,加大治理和修復力度,盡快恢復河湖生態;對城市河湖,要劃定管理保護范圍,全面消除黑臭水體,連通城市水系,實現水清岸綠、環境優美;對農村河湖,要加強清淤疏浚、環境整治和清潔小流域建設,狠抓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確保河湖長治久安。

2.以興水利推動除水患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多次就保障國家水安全問題發表重要講話,精辟論述了治水對民族發展和國家興盛的極端重要性,深刻分析了當前我國水安全的嚴峻形勢,系統闡釋了保障國家水安全的總體要求,為強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是消除水患的根本保障。2017年,我國有效應對了長江、黃河、淮河、珠江、松花江等流域多次洪水過程,成功防御了洞庭湖流域歷史罕見大洪水和漢江嚴重秋汛,災害損失大幅度減少,因災死亡失蹤人數降至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低,這與近年來重大水利項目的密集實施、加快推進是分不開的。實踐反復證明,根治水患首先要做大盛水的“盆”。一要緊緊圍繞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著眼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雄安新區建設和東、中、西、東北“四大板塊”協調發展,統籌推進水利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構建高質量發展水利安全保障網。二要緊緊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集中力量推進一批全局性、戰略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不斷完善水資源供給保障體系,著力擴大水利優質增量供給。三要緊緊圍繞防汛抗旱暴露的突出問題,集中抓好災后水利薄弱環節建設,提高中小河流重點河段防洪標準,消除小型病險水庫安全隱患,增強重點區域防洪排澇能力,完善農村基層防汛搶險救災預警體系,提升流域區域防洪排澇抗旱減災能力。

3.以硬制度強化硬約束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生態與環境的控制性要素,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僅占全球的6%,而用水量占到世界總量的13%以上。有專家估計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將超過25億。加強水資源管理,既是現實所迫,也是形勢所需,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抓手,強化“三條紅線”剛性約束,加快實現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粗放用水方式向高效用水方式轉變,從過度開發水資源向主動保護水資源轉變。一要堅守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解決好怎么用水的問題。嚴控用水總量,把相關控制指標落實到相應河段、湖泊、水庫和地下水源,把水資源承載能力作為區域發展、城市建設和產業布局的重要條件,對超出紅線指標的地區實行區域限批;嚴管用水強度,加強用水定額和計劃管理,健全取水計量、水質監測和供用耗排監控體系。二要堅守用水效率紅線,解決好怎樣節水的問題。牢固樹立在水資源利用上過緊日子的思想,加快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節水強農上,積極發展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節水降耗上,大力推廣工業水循環利用,加快實施高耗水工業行業節水技術改造。節水控需上,加強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改造,推進高耗水服務業節水技術改造。節流補源上,加大雨洪資源及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力度。三要堅守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解決好怎么排水的問題。完善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制度,強化水功能區、重要江河湖泊動態監測和科學管理。要加強水污染防控,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率,對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區限排總量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完善飲用水水源地核準和安全評估制度,強化飲用水水源應急管理。

4.以大創新激發大活力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近年,全國水利系統深入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積極推進水利體制機制改革,中央有明確要求的34項水利改革都得到了較好落實,有力地推動了水利發展,為水生態文明建設掃清了很多“藩籬”“禁錮”。實踐證明,改革創新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開創中國特色水利現代化新局面的內在要求,是建設新時代水生態文明的有力抓手。要堅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以改革創新精神謀劃水利發展這篇大文章,全力推進水利各項改革落地,全面提升水利工作水平。一方面,要狠抓改革落地。進一步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推進行政許可事項標準化建設;創新水利投融資體制機制,落實好中央加大水利投入和金融支持相關政策,規范和指導PPP等項目建設運營。對農業水價、水流產權確權、水資源稅等長期改革任務,周密安排、加強指導,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模式。充分調動基層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改革經驗要及時提煉,進一步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另一方面,要狠抓科技創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促進信息化與現代水利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水利現代化支撐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水利工作深度融合,積極構建覆蓋全國江河水系、水利基礎設施體系、管理運行體系的云平臺,加快推進水利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加強水資源、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等領域重點學科建設,夯實水利科技發展基礎,全面提升水利科技創新水平。

5.以共保護實現共享利水生態文明建設涉及面多、覆蓋面廣,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學會“十個手指彈鋼琴”,奏響“齊抓共管大合唱”。湖南境內全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南納湘、資、沅、澧四水,北與長江相連,湖南人稱洞庭湖為母親湖、湘江為母親河。為讓一江清水入洞庭,湖南自2013年起啟動湘江保護和治理工程,湖南省委、省政府將其確定為“省一號重點工程”,制定了3個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分別是截污治污、生態修復、回歸自然。近年,湖南又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啟動了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湘江保護和治理“省一號重點工程”向縱深發展、向“一湖四水”延伸,湖南在治水興水管水上,全面貫徹了系統治水理念。因此,水生態保護和治理,要突出一個“共”字,在思維方式、工作舉措上要實現“三個轉變”。一要從“分散治理”向“系統治理”轉變。多次強調,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要統籌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等;黨的報告提出“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在過去的提法上增加了一個“草”,將系統治理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涵蓋自然生態的各個要素。水污染的表象在水中,但根子在岸上。水生態文明建設已不僅僅局限于水體,而要關注整個生態系統,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堅持從涵養水源、修復生態入手,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鄉村、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協調解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問題,把水生態文明建設滲透到整個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二要從“單一推進”向“整體推進”轉變。指出,自然界的淡水總量是大體穩定的,但一個國家或地區可用水資源有多少,既取決于降水多寡,也取決于盛水的“盆”大小。

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的客觀規律,闡明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統一的辯證關系,要求水生態治理與保護工作堅持整體性原則,科學把握水資源分布和使用的均衡,包括區域均衡、季節均衡、時空均衡等,實現區域水生態整體良性循環。三要從“各自為戰”向“協同作戰”轉變。水是流動的,流域上、中、下游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但是當前有些流域內相關地方政府并沒有達成合作治理的共識,各行其是、各自為政的“九龍治水”問題依然存在,流域與地域的協調配合密度、頻度、深度都還不夠。要堅決打破這種狹隘的地方利益觀,切實轉變“自掃門前雪”的治理方式,打破行政區界限,打破部門和行業界限,統籌考慮流域上游與下游、干流與支流、城市與鄉村、用水與護水、水量與水質之間的關系,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沒有優美的水生態環境,生活就會缺少“顏色”。要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高度,來認識新時代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順應自然規律,保護青山綠水,給生活在華夏大地的人民創造一個人水和諧的“美麗中國”。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李激揚1,2 單位:1.水利部建設與管理司,2.湖南省岳陽市人民政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成人无码国产免费播放| 国产大学生一级毛片绿象|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电影 |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亚洲| 国产做受视频120秒试看| 69xxxx视频|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 | 99re最新地址精品视频|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日本娇小xxxⅹhd成人用品 | 欧美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 免费jjzz在线播放国产| 欧美sss视频| 欧美黑人疯狂性受xxxxx喷水| 又粗又大又黄又硬又爽毛片| 香港三日本三级人妇三级99|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网址 | 国产一区中文字幕| 老司机69精品成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污网站|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免费视频| 无码丰满熟妇一区二区|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欧美成人aaa大片| 斗罗大陆动漫免费观看全集最新| 日本一区免费电影|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看 | 国产乱妇无码大黄aa片| 麻豆一精品传媒媒短视频下载| 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三区| 三级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