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水利工程的除險加固策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發電隧洞加固
洞壁混凝土在周圍環境的長期作用下已經出現了疏松、侵蝕等缺陷,需要進行徹底的清理。由于鋼筋在外露后更容易發生銹蝕,所以應加以清除。在進行新鋼筋的焊接補漏時,也要注意對舊鋼筋進行防銹處理,以免對新鋼筋產生不良影響。在混凝土和鋼筋的清理工作結束后,應使用環氧砂漿進行找平和加固。
1.1環氧砂漿建筑設計
設計人員在工作中務必要保證外露筋以及混凝土與環氧砂漿間的加固粘結力,基地混凝土露筋表面的乳皮要進行清除,保證露筋無銹、無雜物。在施工過程中,需要修補的部分應預先使用鑿毛機進行處理,并將露筋上的污物和銹斑刷洗干凈。基面的擦拭應使用蘸有丙酮的棉紗進行,待丙酮揮發混凝土變白后,將預制的基液涂刷于基面,厚度約為0.5mm。根據施工環境溫度的不同,基液涂刷結束后應靜停10~30min,再進行環氧砂漿的涂刷。
1.2環氧玻璃絲布建筑設計
1)要對隧洞出口處已經銹蝕的鋼板表面進行清理并鑿毛,根據工藝要求,涂抹厚度為10mm的環氧砂漿進行找平。2)使用環氧粘結劑將玻璃絲布粘貼在環氧砂漿上面,本次工程的玻璃絲布采用厚度為0.25mm的無堿平紋布,并預先通過皂液法脫蠟處理。玻璃絲布共粘貼4層,粘貼面應保證干凈、平整、無油污,粘貼結束后,使用丙酮對其進行擦拭。3)在進行各層玻璃絲布的粘貼之前,應預先進行環氧基液的刷涂,各層之間不得存在氣泡。
2溢洪道加固
該工程的溢洪道處于六、七副壩之間,由消力池、泄槽、寬頂堰、進水渠構成,屬于正槽溢洪道。受消力池與溢洪道陡坡段設置不合理的影響,水流流態長期處于混亂狀態,結構在地基滲漏揚壓力的作用下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
2.1進水段
工程進水渠的長、寬分別為28和47.6m,兩側設有直立式導墻,分為前、后兩段。其中前段長18m,采用下潛式導流設置;后段長10m,頂部高程71.6m,與控制段導墻連接。進水段兩側的導墻均采用C20埋石混凝土,頂部寬度和墻背坡比分別設為0.8m和1∶0.5,底板高程和厚度分別設為65.1和0.5m,采用現澆C20鋼筋混凝土,并進行縱橫縫的設置。
2.2控制段
工程溢洪道控制段的長寬分別為35和47.6m,采用高度為1m的寬頂堰形式,堰頂高程66.1m。進口為斜坡式。將控制段兩側邊墻設為重力式擋墻,采用C20埋石混凝土,頂部寬度和高程分別設為0.8和71.6m,背坡比設置為1∶0.5。底板采用厚度為1m的現澆C20混凝土鋼筋砼,迎水面層設置鋼筋網。另外,在底部還設有橫排設施與縱橫縫。
2.3泄水段
工程泄槽段的斷面為矩形,長、寬分別為100和47.6m,泄槽邊墻為重力式擋墻,采用C20埋石混凝土,頂部寬度與背坡比分別為0.8m,1∶0.5。泄槽中段的邊墻上、下端分別于控制段和消力池邊墻相連,高度為3.5m,底板設置了厚度為1m的現澆C20鋼筋混凝土,并進行了橫排設施與縱橫縫的設置。
2.4消力池
消力池采用了底流消能的消能防沖設施,結合工程目前的實際情況,將消力池的長、寬分別設為41和3.8m。底板高程、厚度分別設為46.5和1.2m,采用現澆C20鋼筋混凝土,并在迎水面設置了鋼筋網。兩側擋墻為衡重式擋土墻,采用C20埋石混凝土,墻頂高程、頂部寬度、臺寬、底寬分別為55.7、1.8、1.8和4.3m,擋墻底部為樁基礎。另外,在消力池底板部分還進行了排水設施與縱橫分縫的設置。
2.5出水渠
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將出水渠的斷面設為梯形。出水渠的長度、底寬、邊墻高度、邊坡坡比分別為220、30、5.4m和1∶2。出水渠的底部與消力池尾坎相連,頂部高程為50.3m,底板采用厚度為1m的現澆C20鋼筋混凝土,在迎水面設有鋼筋網。另外,出水渠底板每隔15m就設有1條縫,橫向則設有3條縫,并進行了縱橫排水設施的設置。
3結語
該工程于20世紀60年代修建完成,受當時的技術條件和經濟條件的雙重影響,主壩采用了粘土心墻的建設方式,時隔半個世紀,粘土心墻如今已經無法滿足工程的使用要求,并帶來了很多安全隱患。在除險加固施工結束后,主壩對于灌溉功能的保障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溢洪道、發電隧洞等建筑物的安全隱患得到了徹底消除,對確保水庫正常運行,更好的實現社會和經濟效益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郝宏亮單位:巴州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