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河長制的城市水環境治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水環境;深圳河流域;河長制
深圳市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城市化發展迅速,人口數量多、密度大,經濟活動頻繁,洪澇頻發、用水短缺、水體黑臭、水生態系統破壞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深圳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其中水環境問題是目前深圳河流域治理中最為突出和迫切需要解決的。通過深圳河流域“一河一策”的實施,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有效解決深圳河長久以來積累的水環境問題,改善深圳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使城市建設和水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持續提高深圳城市競爭力。
一、深圳河流域概況及水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深圳河流域是深圳市六大流域之一,位于深圳市中南部,屬獨立入海水系,主要由深圳河及其支流組成。深圳河河流發源于梧桐山牛尾嶺,流經深圳市的龍崗區、羅湖區、福田區,在深圳灣匯入海洋,是深圳市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界河。深圳河河道總長37km,流域面積297.4km2,其中深圳境內172.4km2,香港境內125km2,平均河床比降為0.9‰。深圳河下游河段為感潮河段,潮流界可達三岔河口。流域內(深圳境內)有大小河流32條,其中一級支流有5條,
二、三級支流
26條,流域蓄水水庫共有13座。存在的主要水環境問題有:
1.水質較差,水體黑臭深圳河上游徑肚斷面為省考核斷面,下游河口斷面為國考斷面,根據考核要求,斷面水質考核指標為Ⅴ類。受季節變化影響,深圳河各流域的水質有波動,根據深圳市人居環境網月度監測數據,徑肚斷面已基本達到Ⅴ類水質標準,部分季節可到Ⅲ類水質標準,而深圳河口斷面水質仍未達標,為劣Ⅴ類,主要超標項目是總磷和氨氮。深圳河流域納入河長制監管的32條河流共設置監測斷面23個,部分河道的水質為劣Ⅴ類,主要超標項目為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鉀指數、氨氮、總磷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等。深圳河流域共有黑臭河流11條,其中建成區內4條,為住建、生態環境部門掛牌督辦治理河流,其他區域7條,總長度52.64km。
2.污水收集和處理能力不足深圳河流域主要包括羅湖區全部、福田區及龍崗區的部分區域,是深圳市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人口密集,經濟活動頻繁,污水排放量大。但污水管網建設相對滯后,污水管網密度較低,歷史欠賬巨大?,F有污水干管和污水支管系統建設仍不完善,部分地區的排水體制仍以截流式合流制排水方式為主,一些河道暗渠甚至是主要排污通道,影響了河道水質。現有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標準較低,一級B和二級標準出水占比較高,亟須升級改造。
3.徑流量較小,水環境容量有限深圳河流域面積較小,其徑流全部依賴降雨補給。雖然流域內降雨量豐富,但在時間上分布不均,夏季多雨、甚至有洪水,而冬春干旱、河道少水;雨期水流流量大,水流急,而非雨期則有可能干旱斷流??傮w而言,大部分時期深圳河徑流量較小,因此很小比例的污水流入河中就足以導致河流水質惡化,水環境容量十分有限。4.存在底泥污染深圳河下游為感潮河段,由于河道徑流量小,水動力條件弱,大量泥沙沉積在河道中無法排出。多年來的污水排放使部分污染物沉積到底泥中并逐漸富集,底泥受到污染。目前,深圳河底泥普遍存在的超標污染物為:總有機碳、酸揮發性硫化物、銅、鎳、鋅、銀和總石油烴等。在一定的條件下,底泥的污染物會釋放到水體中,對水體造成二次污染,使深圳河的水質惡化,同時影響城市生態與景觀。二、治理目標根據《深圳市治水提質工作計劃》,深圳河流域將持續推進管網建設、河道整治、治污設施等各類項目建設,使深圳河水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到2020年,完成深圳河流域內小區排水管網正本清源改造,完成全流域入河排水(污)口整治,全面消除流域內11條黑臭水體,全面完善污水處理廠服務區域配套管網“最后一公里”。
三、治理措施
1.大力完善截排系統河流水環境改善的潛在措施可分為“減負”和“增容”兩大類。通過完善截排系統,開展入河排污口的整治是“減負”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入河排水(污)口調查摸底和規范整治工作,對各河道沿河排污口采取完善沿河截污、總口截流等措施,將原有排污口污水全部納入市政污水干管,解決污水偷排、亂排、溢流等問題。根據《深圳市治水提質工作計劃》,2015—2020年期間,深圳河流域將完成550個排污口整治,新建干支流污水管網310.6km,實現漏排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有效改善河道水環境。
2.實施雨污分流在大力完善截污管網的同時,需同步開展雨污分流工作。目前,深圳河流域一些老舊的城區、社區等仍采用合流制管道進行排污,在雨季時,雨水徑流可能會大于管道設計流量,地面會產生雨污混合水漫溢,同時截留的雨污混合水增加了污水處理廠的沖擊負荷,嚴重干擾了污水廠的穩定運行。因此,必須對城市合流管網系統實施雨污分流改造。深圳河流域新建城區和舊城改造區將嚴格實行雨污分流措施。根據現狀建筑分布及用地情況,深圳河流域的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可分4類片區:水源保護區、城中村、待完善小區、重點舊城改造區。根據計劃,2018年前全部完成水源保護區雨污分流管網改造,部分條件成熟小區、有市政管網配套設施的小區完成雨污分流改造;2020年前全部完成城中村、待完善小區、重點舊城改造區雨污分流管網改造,深圳河流域內污水100%排往污水處理廠。
3.實行河道生態補水深圳河流域面積狹小,流域內河流均為雨源性河流,徑流量小,生態基流不足。通過生態補水,對河流進行有效“增容”,是改善深圳河河道水環境的有效措施。目前深圳市水資源總量缺口較大,主要通過外調水源補充,無法運用本地水資源量進行河道環境容量補水。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和資源化再生水利用,有效利用深圳的雨水和再生水資源,是增加河道水環境補水水源的一個重要舉措。通過建設綠色屋頂、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滲透塘、滲井、濕塘、雨水濕地、蓄水池、雨水罐、調節塘、調節池等,采用源頭削減、中途轉輸、末端調蓄等多種手段,凈化積蓄雨水,作為河道補水的一個重要來源;同時,采用多種技術(如SMI微生物濾床系統、清水型生態系統、太陽能增氧工程等),對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進行提標改造,使出水水質從一級A標準提升至地表水Ⅳ類,滿足深圳河流域的水環境和水生態用水需求。
4.開展底泥疏浚和內源處理深圳河經過多年的河道治理,水質有了明顯改善,在排污口等點源污染問題逐漸得到解決的情況下,由底泥污染釋放造成的內源污染是深圳河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根據《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目前深圳河底泥質量為第三類或劣于第三類,估算總體積約為109萬m3,是造成上覆水體水質變差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深圳河底泥污染,主要采取環保疏浚和原位生化處理,在維護排洪功能前提下對污染嚴重的河段進行疏浚。另外,在深圳河干流下游處淤積位置進行清淤或建沉砂池,以應對可能由支流、上游和排污口帶來的淤泥。對疏浚出來的底泥進行固化/穩定化處理,處理為回填料或深度固化為應用磚,輔以岸邊排污口整治改造和河岸維護改造,從而改善河道環境。
四、結語
深圳河流域是典型的高度城市化區域,污染負荷重,水環境問題已成為深圳河流域治理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完善截排系統,實施雨污分流,實行生態補水,開展底泥疏浚和內源控制等措施,實現“減負”和“增容”,可有效解決現有水環境問題。近期,深圳持續推進以源頭雨污分流為核心的正本清源工作,實施水源保護和黑臭水體治理,尤其是由溢漏造成的水質安全風險,保障河口國控斷面水質達標及河道水體水質改善。深圳河流域的水環境治理應從全流域統籌的角度出發,以流域為單元,協同開展流域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水文化等工作,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工程方案,在整合或調整現有流域治水工程項目的基礎上,明確各規劃階段的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有效推進流域系統治理和水生態環境整體改善,促進深圳河流域社會經濟和自然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繼昌.河長制———河湖管理與保護的重大制度創新[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18(2).
[2]艾小榆,梁海濤.中小河流“河長制”長效管理模式探討[J].廣東水利水電,2016(5).
[3]深圳市治水提質指揮部.深圳市治水提質指揮部關于加快全市黑臭水體治理的通知[R].2016.
[4]深圳市水務局.深圳河灣流域綜合治理方案[R].2017.
[5]宋宜嘉,梅凱,王先明.我國城市合流管網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考與對策[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3,20(1).
作者:閔鳳陽 王家生 朱孔賢 章運超 單位: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河流研究所